- 年份
- 2024(12383)
- 2023(18180)
- 2022(15199)
- 2021(14796)
- 2020(11750)
- 2019(27278)
- 2018(26948)
- 2017(50431)
- 2016(28396)
- 2015(32177)
- 2014(32354)
- 2013(30964)
- 2012(28662)
- 2011(25637)
- 2010(26410)
- 2009(23773)
- 2008(22603)
- 2007(20148)
- 2006(17887)
- 2005(16199)
- 学科
- 济(100131)
- 经济(100025)
- 管理(75743)
- 业(69536)
- 企(58651)
- 企业(58651)
- 方法(41090)
- 中国(39232)
- 数学(34430)
- 数学方法(33918)
- 财(31713)
- 农(29125)
- 融(28109)
- 金融(28105)
- 银(27123)
- 银行(27090)
- 地方(26778)
- 教育(26224)
- 行(26166)
- 业经(24474)
- 理论(24114)
- 制(22511)
- 学(22347)
- 农业(19501)
- 贸(17806)
- 贸易(17790)
- 易(17264)
- 和(17131)
- 技术(16672)
- 务(16574)
- 机构
- 大学(381773)
- 学院(379468)
- 济(142909)
- 管理(142295)
- 经济(139260)
- 研究(129019)
- 理学(121928)
- 理学院(120448)
- 管理学(118355)
- 管理学院(117605)
- 中国(97317)
- 京(82235)
- 科学(77043)
- 财(71943)
- 所(63540)
- 范(61564)
- 师范(61169)
- 中心(59262)
- 江(58596)
- 研究所(57481)
- 财经(54760)
- 北京(53200)
- 农(53113)
- 业大(50307)
- 经(49604)
- 师范大学(49328)
- 州(48300)
- 院(46962)
- 教育(45775)
- 技术(44158)
- 基金
- 项目(250127)
- 科学(196746)
- 研究(196226)
- 基金(175014)
- 家(149235)
- 国家(147756)
- 科学基金(126668)
- 社会(119521)
- 社会科(112975)
- 社会科学(112947)
- 省(99991)
- 教育(96636)
- 基金项目(91642)
- 编号(84668)
- 划(84386)
- 自然(78167)
- 自然科(76264)
- 自然科学(76251)
- 自然科学基金(74838)
- 成果(73004)
- 资助(71290)
- 课题(61427)
- 重点(57107)
- 部(55904)
- 发(55349)
- 创(52293)
- 项目编号(51903)
- 年(51232)
- 性(49295)
- 教育部(48890)
- 期刊
- 济(160782)
- 经济(160782)
- 研究(125821)
- 中国(86343)
- 教育(80699)
- 财(54919)
- 学报(53103)
- 管理(52667)
- 科学(49241)
- 农(48813)
- 融(45216)
- 金融(45216)
- 大学(42346)
- 学学(37516)
- 技术(37500)
- 农业(33323)
- 财经(26517)
- 业经(26265)
- 经济研究(25026)
- 图书(24130)
- 经(22678)
- 职业(21834)
- 问题(20129)
- 坛(18933)
- 论坛(18933)
- 理论(18133)
- 发(17304)
- 业(16759)
- 书馆(16720)
- 图书馆(16720)
共检索到586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锐
<正>历史文化学习既要有开放包容的宏观视野,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了解不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文化特征,也要立足当地,关注区域历史文化特征与演化路径,加深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区域历史文化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来说更具亲和力,对唤醒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改造思想文化理念、提升历史文化学习兴趣具有突出作用。地域历史文化教学不应是单纯的区域历史分析,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阐释区域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使区域历史文化发挥应有的立德树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区域历史文化时能够做到反思、领悟、提升,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秦海雷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这一背景下,由黄丽娟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一书深入研究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首先对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并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理论、“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抗疫精神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探究了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创新;其次,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最后,从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思政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实践创新四个方面阐释了成人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晓哲
当前,各大院校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学校纷纷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强调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这是目前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朝阳撰写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基于农林院校学科特点的研究》一书强调农林院校“大思政”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时代主题一将农林院校学科特点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该书对农林专业新形势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制改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厘清了改革目标层次、制度层次和要素层次的关系,同时,作者从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使课程思政与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充分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目的。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专业课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宜刚
在经管课程教学中,大多涵盖了一定的思政元素,具有较强的思政教育功能。为更好地在经管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需不断促进二者融合,充分挖掘经管专业中潜在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经管专业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本文主要探究了经管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际应用等,进而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方式,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经管课程 思政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璇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财富,而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则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二者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培养高校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课的路径,以便更好地通过思政实践课这一关键课程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思政实践教学 路径探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阿力更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面临新要求、新标准及新挑战,需在固本守正的同时进行改革与创新。英语专业教育需从价值引领入手,打造教与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一书收录了上海大学英语学院在英语专业建设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涉及人文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从课程设计及英语教学的创新入手,梳理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英语专业教育经验。该书视角新颖,内容丰富,对新时代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具有启发性及指导性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春霞
当开展专业教学时,针对会计专业课程,应当提升其实用性,让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保证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履行好职责,遵循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方可成为优秀的人才。基于会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课程思政,除了能够充实教学内容,还能够强化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基于此,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会计专业 思政教育 专业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丹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政治教育工程。把红色旅游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课堂、思想中,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既有利于落实教育任务,又有利于拓展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接班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培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革命与实践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与独特育人功能的红色文化,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大量的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以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工匠精神等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大力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其思政价值,创造性激发其教育作用,是新时代社会各界必须正视的重点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晓萌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使得“课程思政”教育开始进入教师研究视野。在专业课程中融合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实现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基于此,文章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外语翻译专业课程融入红色文化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小玲 刘娟 吴松彬
本文从四个方面着手展开研究:一是阐述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及面临问题;二是从教育资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智能技术等方面探索影响智能时代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因素;三是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作用、教学模式等方面研究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金融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四是从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利用好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学校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智能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冯建英 穆维松 田东
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发挥思政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应该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以"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对涉农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发挥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功能的素材挖掘、案例凝练、教学设计、实现路径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涉农高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全模块、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涉农高校 思政教育 思政功能 经济地理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涛
<正>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迫切需要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助推器的实践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得以凸显。实践思政有异于思政课程,不同于课程思政,它是从哲学本体论视角出发的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通过实践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内外的各类活动之中,以思政理论、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的整合激发思政教育,达到大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践行实践思政教育,通过知与行的紧密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思政教育的互联互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娜
针对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民族院校学生学情分析及声乐课程特点,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其融入方式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思考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坚持将培育爱国思想与培养创新思维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课程素材选择注重锤炼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艺术高度,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声乐课程教学各环节,构建声乐课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本研究从培育民族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以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实践路径的探索,为民族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些创新经验和实践范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丽花
随着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这就需要通过适当路径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建设对财经类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针对财经类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问题提出规范合理路径,彰显财经类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并将思政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等目标贯穿到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始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