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0)
- 2023(11565)
- 2022(9337)
- 2021(8578)
- 2020(7188)
- 2019(16372)
- 2018(15687)
- 2017(30505)
- 2016(16240)
- 2015(18218)
- 2014(17821)
- 2013(18133)
- 2012(16709)
- 2011(15019)
- 2010(14934)
- 2009(14233)
- 2008(14357)
- 2007(12640)
- 2006(11027)
- 2005(10333)
- 学科
- 济(90134)
- 经济(90046)
- 业(79102)
- 企(72882)
- 企业(72882)
- 管理(63699)
- 方法(41380)
- 数学(33586)
- 数学方法(33483)
- 业经(28053)
- 财(27010)
- 农(25363)
- 中国(22012)
- 务(20158)
- 财务(20154)
- 财务管理(20137)
- 企业财务(19143)
- 农业(18550)
- 技术(16785)
- 贸(16409)
- 贸易(16400)
- 易(15996)
- 地方(15976)
- 制(15876)
- 划(15020)
- 策(14873)
- 和(14559)
- 体(12755)
- 企业经济(12113)
- 理论(12039)
- 机构
- 学院(244311)
- 大学(240172)
- 济(119896)
- 经济(118325)
- 管理(101803)
- 理学(88096)
- 理学院(87288)
- 管理学(86585)
- 管理学院(86109)
- 研究(79056)
- 中国(65824)
- 财(53976)
- 京(49342)
- 财经(43716)
- 科学(41730)
- 经(40043)
- 经济学(38553)
- 所(38024)
- 中心(35419)
- 经济学院(35117)
- 江(35090)
- 农(35034)
- 研究所(34035)
- 财经大学(32466)
- 北京(31166)
- 商学(30420)
- 商学院(30149)
- 业大(29606)
- 经济管理(28650)
- 院(28224)
- 基金
- 项目(157935)
- 科学(129625)
- 基金(120858)
- 研究(119564)
- 家(102704)
- 国家(101837)
- 科学基金(90564)
- 社会(83022)
- 社会科(79111)
- 社会科学(79096)
- 基金项目(63107)
- 省(58950)
- 自然(55105)
- 自然科(53892)
- 自然科学(53880)
- 教育(53214)
- 自然科学基金(53058)
- 资助(49312)
- 划(48692)
- 编号(45685)
- 部(37458)
- 国家社会(36226)
- 创(36137)
- 成果(35564)
- 业(35427)
- 发(35052)
- 重点(35046)
- 教育部(33188)
- 创新(32988)
- 人文(32736)
- 期刊
- 济(130614)
- 经济(130614)
- 研究(74343)
- 财(44126)
- 中国(42659)
- 管理(41990)
- 农(32447)
- 科学(30998)
- 学报(27114)
- 融(24690)
- 金融(24690)
- 财经(23095)
- 农业(22803)
- 大学(22417)
- 经济研究(22023)
- 技术(21994)
- 学学(21465)
- 业经(21367)
- 经(20029)
- 问题(17389)
- 教育(16358)
- 贸(16173)
- 技术经济(15750)
- 世界(15411)
- 业(15346)
- 国际(13798)
- 统计(12453)
- 商业(12435)
- 现代(12247)
- 策(11884)
共检索到363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僵尸企业存活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过度偏爱,与主银行制国家不同,在中国制度背景下,政府官员的地域偏爱可能会通过身份认同和熟悉度偏见两个层面影响僵尸企业的资源获取。基于此,本文实证检验了省级官员基于本省地级市的任职经历而形成的地域偏爱关系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基于主政经历的地域偏爱情结会促进曾主政地区僵尸企业的形成,该研究结果在利用偏爱关系断裂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地,当地级市领导与省级官员具有同期地方工作经历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强;对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拥有
关键词:
主政经历 僵尸企业 供给侧改革 地域偏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僵尸企业存活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过度偏爱,与主银行制国家不同,在中国制度背景下,政府官员的地域偏爱可能会通过身份认同和熟悉度偏见两个层面影响僵尸企业的资源获取。基于此,本文实证检验了省级官员基于本省地级市的任职经历而形成的地域偏爱关系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基于主政经历的地域偏爱情结会促进曾主政地区僵尸企业的形成,该研究结果在利用偏爱关系断裂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地,当地级市领导与省级官员具有同期地方工作经历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强;对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拥有政治关联关系的企业,偏爱关系提升了其变成僵尸企业的可能;对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以及地方政府财力充沛地区,偏爱情结也增加了僵尸企业形成的可能。本文还发现,地域偏爱提升了僵尸企业的社会性负担,表现为受眷顾地区的企业会承担更多社会捐赠和冗员。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优化供给侧改革和淘汰僵尸企业应当关注官员地域偏爱这一容易被学术界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支持了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中的政治体制改革。
关键词:
主政经历 僵尸企业 供给侧改革 地域偏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繁成
僵尸企业挤占正常经济发展资源,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文章利用2007年~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运用过度借债法和FN-CHK标准测度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数量及其占比、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僵尸企业行业分布及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状况。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导致2007年~2016年我国僵尸企业占比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润率低和资产负债率高的国有企业更易成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的化学原料、黑色金属、煤炭和有色金属等行业。最后,文章给出了实现我国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僵尸企业 FN-CHK标准 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正 翟胜宝 张静
“处僵治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痛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虽然引入国有资本后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产权屏障,但是其成本加成效应也不容小视。本文以2008—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引入国有资本未能有效化解民营企业的僵尸化风险,从整体样本来看,反而推高了僵尸化风险,并且这一作用在劳动密集程度大、行业垄断程度高以及地区制度环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提高了雇员成本、代理成本以及政府补助,同时增加了管理者惰性,进而加剧了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动态回归结果证实了引入国有资本在金融危机时期的积极作用。在区分不同参股主体后发现,通过相关部门直接出资的股东更加注重维护政府形象,引入这类资本缓解了民营企业僵尸化问题,而国有法人股是诱发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的主导力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优化混合所有制实施路径以及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忠民 李振英 马本江 张燕
利用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的关系,以及银行信贷对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正相关,特别是企业过度投资中耗费的资源、形成的产能具有不可逆性,将直接增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沦为僵尸企业;银行信贷对企业僵尸化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相对于过度投资来说,银行信贷对于抑制投资不足导致的企业僵尸化问题更加有效;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能够给债务企业形成流动性压力和再融资压力,迫使企业经理人提高投资效率,从而对企业僵尸化问题的调节效应更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彬 陈博潮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但僵尸企业严重影响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内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产业升级进程越缓慢。机制分析发现,僵尸企业通过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进步两种渠道拖累产业升级。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静态上僵尸企业扭曲企业资本要素投入,对资本投入不足的企业危害更为突出;动态上僵尸企业不仅阻碍在位企业增加值率提升,还妨碍潜在高增加值率企业进入市场。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僵尸企业具有自身创新懈怠和挤出正常企业创新的特征。本文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的视角揭示了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拖累效应,为更好处置僵尸企业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僵尸企业 资源配置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宋光辉 王晓晖
实证研究了基金公司为提升家族整体绩效而采用的偏爱性竞争策略,结果显示同一家族旗下的"高价值"基金(高费用或高历史绩效基金)与"低价值基金"之间的绩效差异显著大于投资风格类似、但隶属于不同家族的"高价值"基金与"低价值"基金间的绩效差异;基金家族会通过转移旗下受托资产绩效的家族竞争策略使家族中高价值基金获取超额绩效,从而为家族吸引更多的净资金流入,最终实现提升基金家族竞争力和整体绩效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峰 李欣
学术期刊规范化、公平化管理是学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期刊编辑部如果偏爱某些机构或群体,大量录用"关系稿",会严重妨碍学术进步。本文通过对2001年至2012年12种中国经济学权威期刊上发表的19 000多篇学术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学权威期刊编辑部偏爱该期刊隶属单位研究人员形成的"关系稿"引用率会比其他论文低15.2%,下载率也会低8.3%。进一步分析则表明"关系稿"的贴水现象近年来有所缓解,中国经济学权威期刊的规范化、公平化有所进步。
关键词:
编辑部偏爱 引用率 文献计量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刘鹏程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估计了企业雇佣的性别偏好,借以检验出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在控制企业的个体属性后,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女性雇佣偏好;伴随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也将显著增长。考虑到样本的抽样偏倚和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出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将进一步增强出口对制造业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的正向影响。出口对企业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还存在着分布上的差异性,其主要提高了企业对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雇佣偏好,并对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和行业中的女性就业产生了更大的正面溢出效应。本文对于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提高我国女性就业机会,实现性别就业平等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出口 雇佣 性别偏好 制造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琎 冼国明 明秀南
僵尸企业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破坏金融系统稳定性和阻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顽疾,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尝试从改进计算方法、加入政府补贴依赖程度指标等方面改进了已有模型,并利用我国2010-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识别分析。研究发现,2011年和2012年我国僵尸企业比例约为3.3%,2013年后这一比例升至5%,2016年有所回落;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可能是2013年后僵尸企业比例上升的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僵尸企业比例依次递增,黑色金属冶炼、造纸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福杰 陈玥 江轩宇
本文结合我国供给侧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以2003—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僵尸企业比例越高的省份,当地非僵尸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越低,表明僵尸企业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2)当非僵尸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时,僵尸企业的创新挤出效应更为明显,表明僵尸企业占用有限的经济资源是其抑制其他企业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3)上述创新挤出效应在政府干预动机更强的省份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僵尸企业经济后果及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深入认识僵尸企业危害和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隋小宁 焦帅鹏 王海军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所形成的数字化转型可能成为推动企业OFDI新的竞争优势。为此,文章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决策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同时对OFDI规模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第二,从不同数字化转型成分来看,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技术应用对OFDI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特质风险,促进了企业OFDI决策的可能性;第四,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决策存在异质性特征,民营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等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其OFDI决策影响更为显著;第五,利用工具变量法、改变核心解释变量衡量指标、增加滞后项、变更回归方法、时间分组等方式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文章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应用研究,为中国企业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推动“走出去”战略走深走实,确保海外投资供应链、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小可 李浩举 姜永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就业水平,是"新常态"时期必须攻克的新难关。系统探究了工业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揭示了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微观企业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就业水平提高,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进一步考察企业性质发现,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对企业创新和区域就业水平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市场化进程对不同性质企业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文 管新帅
本文对企业迁移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基于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整体样本及分地区样本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规模对企业迁移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企业年龄对企业迁移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两头"企业较"中间"企业迁移倾向高;(3)企业参与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迁移倾向;(4)服务于大市场的企业和拥有低水平基础设施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迁移倾向。
关键词:
企业迁移 异质性 工业企业 迁移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