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0)
- 2023(4326)
- 2022(3478)
- 2021(3061)
- 2020(2209)
- 2019(4843)
- 2018(4509)
- 2017(8014)
- 2016(4323)
- 2015(4588)
- 2014(4785)
- 2013(4808)
- 2012(4473)
- 2011(4449)
- 2010(4268)
- 2009(3904)
- 2008(3692)
- 2007(3157)
- 2006(2803)
- 2005(2535)
- 学科
- 济(25220)
- 经济(25204)
- 地方(10924)
- 管理(10142)
- 农(9762)
- 业(9205)
- 农业(7348)
- 业经(7160)
- 中国(6845)
- 地方经济(6709)
- 方法(6509)
- 企(6474)
- 企业(6474)
- 数学(5344)
- 数学方法(5283)
- 学(5110)
- 发(4906)
- 农业经济(4659)
- 财(4354)
- 发展(4081)
- 展(4076)
- 环境(3796)
- 理论(3565)
- 融(3380)
- 金融(3379)
- 和(3289)
- 建设(3168)
- 制(2818)
- 划(2656)
- 收入(2653)
- 机构
- 学院(66549)
- 大学(66394)
- 济(26594)
- 经济(25990)
- 管理(24476)
- 研究(24438)
- 理学(21502)
- 理学院(21170)
- 管理学(20805)
- 管理学院(20675)
- 中国(17436)
- 科学(15242)
- 京(13727)
- 所(11990)
- 范(11736)
- 师范(11685)
- 财(11126)
- 研究所(11026)
- 中心(10802)
- 农(10155)
- 江(9917)
- 师范大学(9657)
- 院(8983)
- 财经(8921)
- 业大(8527)
- 北京(8428)
- 经济学(8376)
- 经(8142)
- 州(8055)
- 农业(7558)
- 基金
- 项目(47537)
- 科学(38603)
- 研究(36083)
- 基金(34629)
- 家(30068)
- 国家(29791)
- 科学基金(25637)
- 社会(24625)
- 社会科(23249)
- 社会科学(23243)
- 省(18748)
- 基金项目(18611)
- 划(15982)
- 教育(15875)
- 自然(15146)
- 编号(14972)
- 自然科(14755)
- 自然科学(14753)
- 自然科学基金(14466)
- 资助(12465)
- 成果(12151)
- 发(11796)
- 重点(11040)
- 部(10317)
- 国家社会(10309)
- 课题(10192)
- 创(9835)
- 发展(9710)
- 展(9586)
- 创新(9101)
共检索到97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棕树
湘乡的节日韩棕树8月8日,湘中大县湘乡市兴起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送书节”。四辆装着5万册图书的大卡车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徐徐驶出市区……路人纷纷用惊异的目光打量着这不同寻常的场面。事情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今年5月上旬,湘乡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中宣部、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玉澧华
《湘乡曾氏文献》及《湘乡曾氏文献补》是对曾国藩家藏手稿的影印汇编,它首次披露了曾国藩本人及其父辈、兄弟辈、子孙辈的家书、日记、诗文、笔记、密奏的原件与亲笔核改稿。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原始文献资料。1949年它被曾氏第四代孙曾约农运出大陆,1965、1974年在台湾先后付印。此二书大陆藏本甚少,知者亦稀,本文沿用传统目录学之“叙录”一体,明其源流,撮其内容,陈其价值,辩其讹谬,使之便于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湘乡曾氏文献,源流,内容,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芳 荣方超 李刚
[目的/意义]《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报道红色中国的经典著作,先后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传播。《红星照耀中国》全球出版传播的历史轨迹与地域格局不仅展现该书在全世界的接受度和影响力,对新时代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利用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全球图书馆在线联合目录数据库OCLC WorldCat,对《红星照耀中国》全球馆藏数据进行长时段、大规模的考察,并呈现该书在全球化语境下出版传播的时空特质。[结果/结论 ]全球馆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该书问世85年来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迅速流传、更新换代、短暂停滞、海外复苏和平稳发展等5个出版传播阶段;在空间维度上构建出版语种多样性、出版市场规模化、海外馆藏广泛性的文化地域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孝蓉 冯凌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乡村振兴和未来疫后大众旅游复苏的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从最初世代相传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化为遗产旅游核心吸引物,将获得焕发生机的更多机会。建构并推广鲜明的旅游形象是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利用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使其更好承担起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海峰
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作家钟怡雯因其"混血"的特质故而拥有独特的三重地域经验——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与中国广东。多重的地域经验所带来的必然是身份的暧昧模糊,中华文化与马来意识在她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拉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与中国广东都是钟怡雯生命中具有不同意义的"原乡"。钟怡雯怀着原乡情怀穿行于其间,探寻超越原乡迷思而重建文化身份的可能途径。钟怡雯散文的地域书写也为新一代马华作家的创作提供一种有益借鉴: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地域经验的叙事来摆脱原乡的迷思,进而重建自我身份,重写自身未来的发展与走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姚锦云 邵培仁
建构华夏传播理论,需要厘清何为理论、如何建构理论的问题。前者是知识论问题,我们可以从韦伯、吉登斯、格尔茨和凯瑞的思想中获得启示;后者是方法论问题,我们可以向凯瑞和黄光国学习。在他山之石的指引之下,我们尝试建构"传播的接受观"(a reception view of communication)理论。其首要问题是,传播不等于"传",而是"传-受之链","受"与"传"都是传播过程的重要部分。相对于现代西方传播学"传"的传统,中国人更侧重于"受"的传播观念。一方面,"传播的接受观"是对中国古代传播现实的表征。例如在文人雅士中流行"观""味""知"的传播观,庄子、慧能与王阳明等儒释道思想家也倾向于接受中的主体性,可以称之为"接受主体性"(receiving subjectivity)。另一方面,"传播的接受观"能为新的传播现实提供表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例如很多传播事件会出现始料未及的后果,或许原因多出在"受"的方面,而非仅仅是"传"的方面。"传播的接受观"不仅意味着视角的转换,更意味着立场的转移,使得华夏传播研究转向作为个体的、具体的、能动的受者,而非作为群体的、抽象的、被动的受众。这样的视角有助于呈现一个鲜活的中国古代世界,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当下传播问题的理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玉凤 武深树 周慧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分别对湖南湘乡、涟源、双峰三县(市)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养殖业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根据调查显示的当前农民养殖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养殖增收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农民 养殖业 增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从湘乡啤酒厂看国有中小型企业扭亏增盈策略湘潭市国有中个型企业改革课题组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小型国有企业在扭亏增盈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富有特色的探索工作,采用过各式各样的竞争方法:参与区域竞争或全国竞争,采用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进行技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熊澄宇 李建
本文通过阐述学习化社区的特征,讨论如何利用ICT建构学习化社区,以及建构学习化社区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手段,探讨了学习化社区的建构效果评估体系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ICT 建构 学习化社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沈群
众所周知,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地域文化传播与新媒体相辅相成,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大力推动了跨地域文化的建构与传播。因此,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地域文化不仅要重视文化的生产与输出,更要重视文化的传播与宣传,让新媒体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脐带"。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媒体 文化传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龙 杨莉莉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乡村国际传播分析架构。首先,乡村空间承载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从“自然景观生成”“人文景观传承”“主体生活实践”三个维度感知乡村空间现实。其次,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表征乡村空间,建构国际受众对于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景观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最后,从寻求乡村建设共识、建构乡村话语体系、贴近国外受众需求、唤起受众情感体验、主体视角下的微观叙事、赋能乡村短视频传播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翟姗姗 刘齐进 白阳
[目的/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其资源描述、语义揭示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外延,为促进我国非遗数字化技术发展、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借助信息空间理论,对非遗数字化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问题进行全面综述,提出面向传承与传播的非遗数字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多维度研究框架,并阐明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非遗资源的语义描述与知识传播还需要大众广泛参与,这将有助于不同用户学习、交流与创新相关非遗知识,解决非遗知识传播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桂世河
长期以来,学者们用"人本主义及其价值理性"来概括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定位,可是当深入到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学理基础和理论逻辑之中,就会发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批判取向是企图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二元对立,自觉地实现一种"文化转向"。因此,传播学批判学派正确的理论定位应该是:文化批判。基于这种新的理论定位,必须认识到,传播学批判学派是一个整体性的学派;在批判学派的学术发展战略上,不能再把其当作是弥补经验学派研究不足的一种学术平衡。
关键词:
批判学派 文化批判 价值理性 理论定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卫利
图书馆学向内、保守、内敛,传播学向外、积极、张扬。以批判的方法追问图书馆终极价值,抽象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以实证的方法提高图书馆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它信息收集与传播的手段,二者并行不悖。图书馆实践应该突破某些理论束缚,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大踏步地前进。
关键词:
图书馆学 传播学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