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
- 2023(1592)
- 2022(1310)
- 2021(1303)
- 2020(1140)
- 2019(2435)
- 2018(2473)
- 2017(4217)
- 2016(2410)
- 2015(2711)
- 2014(2596)
- 2013(2719)
- 2012(2451)
- 2011(2125)
- 2010(2084)
- 2009(1807)
- 2008(1787)
- 2007(1617)
- 2006(1350)
- 2005(1206)
- 学科
- 济(8751)
- 经济(8747)
- 贸(8414)
- 贸易(8413)
- 易(8383)
- 出(7391)
- 口(7070)
- 出口(7062)
- 出口贸易(7062)
- 管理(5389)
- 业(5035)
- 方法(4488)
- 数学(4114)
- 数学方法(4063)
- 企(3595)
- 企业(3595)
- 农(3017)
- 中国(2775)
- 财(2212)
- 地方(1982)
- 融(1940)
- 金融(1940)
- 农业(1880)
- 学(1817)
- 银(1670)
- 银行(1668)
- 技术(1644)
- 行(1624)
- 概况(1554)
- 进出(1553)
- 机构
- 学院(32049)
- 大学(31979)
- 济(13691)
- 经济(13420)
- 研究(11951)
- 管理(11088)
- 中国(9876)
- 理学(9728)
- 理学院(9584)
- 管理学(9211)
- 管理学院(9154)
- 科学(7762)
- 京(6924)
- 所(6385)
- 农(6344)
- 财(6322)
- 中心(6028)
- 研究所(5864)
- 农业(5147)
- 业大(5105)
- 江(4999)
- 财经(4960)
- 经济学(4795)
- 院(4734)
- 经(4513)
- 经济学院(4483)
- 北京(4404)
- 范(4304)
- 师范(4247)
- 州(3816)
共检索到48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松 贺立源 黄魏 陈璇 张立志
为克服样方代表性狭窄、误差大、需重复采样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地块窗口的估产模式,以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域,利用QuickBird影像提取的地块区域作为窗口,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分别以玉米和花生为研究对象,在地块、区域2个层面初步探讨了在地块窗口支持下遥感估产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以地块为窗口的分类方法在大比例尺下作物的提取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单产间呈线性关系,且为显著正相关;地块窗口支持下,以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等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地块破碎、种植类型复杂的南方地区的遥感估产模式。
关键词:
地块窗口 遥感估产 归一化植被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利军 郭燕 贺佳 刘婷 张红利 程永政 杨秀忠 秦奋 王来刚
[目的]以高分时序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数据,对冬小麦遥感估产方法及其精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区,采用2019年4―5月份的GF-1C和GF-6 2 m PMS遥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并在地块单元控制下对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了修正和精度验证。其最优提取结果的修正阈值为0.93,地块单元内冬小麦总体分类精度为95.66%,Kappa系数为0.89。利用3月7日至5月20日6期GF-1 WFV遥感影像序列NDVI和RVI与冬小麦种植地块单元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得出各冬小麦种植地块单元内NDVI和RVI均值,通过分析冬小麦测产地块单元内均值植被指数与产量间的敏感性,提出一种组合均值植被指数的冬小麦遥感估产模型构建方法,通过交叉验证法对不同的估产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由4个均值植被指数组合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最佳,决定系数为0.922 0,预测误差为40.96 g/m~2,预测精度为93.13%。通过该模型得出兰考县冬小麦平均产量为6 047.25 kg/hm~2,较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研究区冬小麦平均单产6 001 kg/hm~2有所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内和地块外冬小麦总产量分别为2.76亿kg和4 650万kg。[结论]该方法实现了冬小麦估产结果以像元为单位向以地块单元为单位的转变,解决了模型构建时光谱信息与实测产量间对应问题,为利用国产高分卫星进行县域地块尺度遥感单产精准化估算提供了方法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恒彪 吉文翰 郭彩丽 邱小雷 姚霞 江冲亚 朱艳 曹卫星 程涛
快速、准确地估测作物产量不仅有利于提前掌握粮食生产状况,而且对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快速、便捷、成本低等优势,还可同时搭载多种传感器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因此在作物产量估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相关背景;其次对近二十年来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别从无人机平台、传感器、估产模型构建等方面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影响无人机遥感估产精度的因素、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无人机遥感估产的未来发展前景。本文为了解无人机遥感估产研究前沿、技术瓶颈、发展前景提供重要参考,为精确栽培、智慧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思佳 孙艳楠 李蒙 陈智文
本文按照发展进程—过程方法—产生问题—提出对策的思路,论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类型识别方法和面积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阐明研制高光谱和超高光谱传感器是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发展动态;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优化和改进影像分类方法和面积提取方法,建立农作物长势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并与GIS和GPS技术集成应用,是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遥感 估产 农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扬 周清波 刘佳 邓辉
【目的】建立Web环境下冬小麦估产的业务化运行体系,解决冬小麦遥感估产业务化运行不足,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采用Java语言,结合ESRI的开发包MapObject for Java以及管理工具ArcSDE、ArcCatalog和ArcIMS,通过在Web上集成遥感估产和GIS,构建了Web环境下的冬小麦估产支持系统。【结果】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远程服务器,可以实时地获取远程服务器发布的冬小麦生长信息,并进行产量预测,从而解决了遥感估产网络环境下的运行问题。【结论】本文提出了Web环境下的冬小麦估产研究方法和框架体系,实现了冬小麦估产业务化运行系统,系统运行结果良好...
关键词:
遥感估产 WebGIS 业务化系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沈斌
本文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指出建立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系统是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地面信息准确、快速、经济获取的最有效手段,并能成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种植业地面信息统计现状和卫星遥感估产国内外研究进展,一个实际运行的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系统可以监测作物长势、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与其它信息相配合有利于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左静贤 温静 赵彦艳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价值,它能够对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生长态势、产量等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估算。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美国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现状及美国农业部资源保护局的职能、机构设置,并提出了遥感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美国农作物 应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沈斌 孙九林
本文结合我国耕地和作物种植特点,并根据“八五”攻关实践,指出了建立我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卫星遥感估产运行系统所面临的主要技术环节,即系统的工程化总体设计;卫星遥感估产区划;背景数据库的建立;遥感信息同化技术;不同作物面积提取、长势监测与单产模型;运行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提出了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步骤和解决这些主要技术环节的设想,即统一组织实施,避免重复工作;抓住主要农作物主产区遥感估产,以河南、安徽、江苏3省为多种作物综合卫星遥感估产试点省;结合遥感信息同化技术,建立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单产模型体系和相应的软件模块;最终建立全国的卫星遥感估产集成系统。
关键词:
农作物,遥感,估产,运行系统,技术环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丽 王进 蒋桂英 杨朋 孙蜀江
【目的】揭示棉花产量与冠层光谱植被指数相关关系,建立棉花高光谱估算模型,促进高光谱技术在棉花长势监测和估产中应用。【方法】结合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对棉花各时期冠层进行高光谱反射率测定,根据光谱曲线特征构建高光谱植被指数,基于棉花盛蕾期至吐絮后期7次地面光谱和产量测定,对光谱反射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生育期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及短波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与产量间分别达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与显著负相关水平。根据棉花冠层光谱波形特征,利用植被红边波段560nm反射峰、670nm吸收谷、近红外波段890nm反射峰、980nm和1210nm两个弱水汽吸收谷、短波红外1650nm和2200nm反射...
关键词:
高光谱 光谱指数 产量 棉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艳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署(NOAA)卫星空间覆盖度宽,运行周期短,资料获取时次多的特点,通过地面光谱观测寻求玉米遥感估产最佳时相期,经过对RVI理论推导得出f值,在RVI混合象元中提取玉米长势信息,建立了河北省空间玉米遥感估产模式。经过三年的预报结果检验,误差小于5%
关键词:
光谱差异,最佳时相,玉米信息,估产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昌伟 杜颖 童璐 周健 罗明 颜伟伟 陈菲
【目的】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等优势,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作物产量信息,反映作物产量空间变化趋势。遥感技术作物估产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研究热点。通过改善遥感估产建模方法,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大田作物遥感估产精度,为宏观了解不同区域作物产量形成情况及变化趋势提供直观、可靠的参考。【方法】论文结合2011—2012年江苏省大丰、兴化、姜堰、泰兴、仪征5个县区的定点观测试验,以国产卫星产品HJ-1A/1B影像为遥感数据,于小麦开花期开展大田定位观测区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关键生长指标与收获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众 鄂智博 黄丽霞 李俊峰
遥感卫星对区域目标的可见窗口计算是卫星观测任务的重要基础,高精度、高效率的求解算法对卫星观测任务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区域目标快速计算可见窗口的半解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将所有卫星视场投影与区域目标的边界描述为大圆弧或普通圆弧,得到区域边界相交判定方法;针对圆锥和矩形视场,得出解析判断可见性的条件;利用该解析判断条件,可快速判断卫星在每个离散时间步长下对区域目标的可见性;最后利用二分搜索快速计算精确的区域目标可见窗口.数值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高精度与高效率,相较于商用软件STK,可见窗口持续时间相对误差在0.1%量级;在计算速度上,较传统传播算法提升10~5倍,较现有快速算法平均速度提升近1000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凤魁 王化军 王祥国 于远俊 辛家佶 顾汉龙
区域尺度的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产量预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依据。遥感数据同化应用极大提高了作物估产的时效性和精度。为及时、准确地实现县级尺度粮食产量的估测,以及提升产量估测的精度,以辽宁省铁岭县为研究区,采用WOFOST(world food studies)模型与遥感同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铁岭县玉米进行估产研究。通过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算法(exten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敏感性分析方法实现玉米估产敏感性参数的分析,以及本地化;通过采用参数自动率定程序PEST(parameter estimation)实现参数的优化,验证结果为采样点产量的平均误差为852.39 kg·hm~(-2),模型模拟的精度达到92.82%。为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模型估产精度,将遥感反演得到的叶面积指数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与模型模拟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数据同化,平均误差从同化前的852.39 kg·hm~(-2)降低为435.01 kg·hm~(-2),估产精度从92.82%提高到96.33%,有效提高了WOFOST模型估产的精度。结果表明:水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限制并不大,其产量形成主要受光温影响,对温度、光能利用效率和最大同化速率有关的参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优化后的模型能够较好模拟铁岭县玉米生长发育情况,产量验证表明优化后的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值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最高,反演模型精度较好,反演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在抽雄吐丝期差距较大,而在成熟期的差距不大;经过作物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之后,估产的精度得到明显提高,说明遥感与作物模型同化是一种有效地提高作物估产和产量预测精度的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鹏 王婧姝 曹晨斌 徐立帅 刘正春 毕如田
[目的]准确估算区域尺度作物产量是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安全农业的关键。[方法]文章以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产区——运城盆地为例,利用2020年空间分辨率为10m的Sentinel-2A数据和时间分辨率为1天的MODIS数据,采用STNLFFM(Spatial and Temporal Nonlocal Filter based Fusion Model)算法并结合光能利用率模型进行夏玉米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模拟和产量估测。[结果]融合后的NDVI数据能较好地继承Sentinel-2A NDVI数据的空间细节,同时能够较好地表达较小地物之间空间差异;STNLFFM NDVI时序曲线能准确地反映夏玉米种植时期的NDVI变化趋势和局部突变信息,比MODIS NDVI时序曲线更符合夏玉米实际生长状况。运城盆地夏玉米种植区累积NPP均值为667.42 gC·m~(-2),其中西北部的涑水河冲湖积平原,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灌溉条件较好,NPP累积量较高,为700~900 gC·m~(-2)。东北部山区和北部台塬区受地形破碎程度较高影响,NPP累积量小于500 gC·m~(-2)。基于STNLFFM NDVI构建的估产模型精度(R~(2)=0.849,MAPE=5.47%)显著高于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估产模型精度(R~(2)=0.113,MAPE=15.65%),说明利用时空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夏玉米单产估测精度。[结论]该文可以为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光能利用率模型协同估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莉 罗孳孳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OD IS-NDVI为遥感特征参量,分析水稻关键生育期的长势并对产量进行预测。考虑到NDVI数据饱和的局限性,选取库区各区县0.2~0.8范围内的NDVI值与作物产量建立水稻估产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估算出的水稻产量表明,各关键生育期的相关性系数均在0.75以上,且与实产数据对比表明,各区县预测精度均在90%以上,可见利用MOD IS-NDVI能够有效的进行水稻监测和估产。
关键词:
NDVI 遥感 水稻 估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