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0)
2023(12573)
2022(11030)
2021(10306)
2020(8505)
2019(19763)
2018(19822)
2017(37892)
2016(20569)
2015(23335)
2014(23328)
2013(23036)
2012(20948)
2011(18871)
2010(18752)
2009(17049)
2008(16430)
2007(14336)
2006(12538)
2005(10381)
作者
(58648)
(48941)
(48176)
(46192)
(31246)
(23661)
(22112)
(19313)
(18693)
(17352)
(16944)
(16309)
(15475)
(15236)
(14980)
(14669)
(14604)
(14124)
(14066)
(13648)
(12132)
(11820)
(11632)
(11223)
(10923)
(10899)
(10882)
(10740)
(9789)
(9720)
学科
(82026)
经济(81938)
(55530)
管理(54227)
(42080)
企业(42080)
方法(35588)
(33282)
数学(30772)
数学方法(30442)
农业(22267)
地方(21998)
中国(21262)
业经(20539)
(18579)
(18304)
(14069)
(13316)
贸易(13307)
环境(13122)
理论(12909)
(12840)
(12799)
(12488)
技术(11751)
(11464)
财务(11405)
财务管理(11388)
教育(11172)
企业财务(10700)
机构
学院(285164)
大学(284170)
管理(115321)
(107336)
经济(104685)
理学(100459)
理学院(99281)
管理学(97539)
管理学院(97028)
研究(94268)
中国(68911)
(60996)
科学(60940)
(51454)
(46939)
(46538)
业大(45763)
中心(43771)
研究所(42754)
(41471)
(40235)
师范(39934)
农业(39018)
北京(38416)
财经(38110)
(34624)
(34582)
(34380)
师范大学(32347)
经济学(30726)
基金
项目(203236)
科学(158789)
研究(149942)
基金(145827)
(126683)
国家(125550)
科学基金(107828)
社会(93006)
社会科(87649)
社会科学(87626)
(80275)
基金项目(79293)
自然(70489)
自然科(68710)
自然科学(68691)
自然科学基金(67408)
教育(67323)
(67299)
编号(63042)
资助(58508)
成果(50113)
重点(45026)
(43895)
(43668)
课题(42530)
(41740)
创新(38806)
科研(38535)
国家社会(37341)
大学(37336)
期刊
(121773)
经济(121773)
研究(80669)
中国(54685)
(51136)
学报(45862)
科学(43698)
管理(38183)
农业(34692)
大学(34542)
(34052)
学学(32465)
教育(32113)
技术(23680)
业经(23387)
(22548)
金融(22548)
经济研究(17132)
财经(16905)
图书(16509)
问题(16470)
(15898)
资源(15598)
(14689)
科技(14490)
(14253)
理论(14056)
实践(13182)
(13182)
现代(12918)
共检索到409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守琴  杨馨越  魏朝富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212.24万元/hm2;同时,在调查的地块中,水田地块的经济价值普遍小于旱地地块,从平均经济价值来看,旱地经济价值是水田的经济价值的4倍,而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复种指数;另外,在同一种耕种模式下,存在调查地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耕地的社会价值与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光银  张孝成  刁承泰  王锐  陈令  
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现状数据以及合川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点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布局随地貌、地域差异明显,且布局散乱;人均用地接近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上限,土地闲置严重,其中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还具有分散、块小、有一定坡度、交通不便等特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兆娟  魏朝富  丁声源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供需平衡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①水田地块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水平总体高于旱地地块,耕地地块复种指数越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高,越利于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作用的发挥;②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受到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家庭农业人口人均非农纯收入因子的显著负影响,受到耕地地块地均纯收益因子的显著正影响;③要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供需平衡,一要通过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的物质产品产出能力来提升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供给能力,二要从提高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群  王成  杜相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形成的生产空间格局既可发挥村落资源禀赋能力,保障农民就地就业,又能促使村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目标实现。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自然、区位、设施、劳动力、流转等为限制性条件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断裂法(Jenks)对耕地图斑进行5级分类,以集中连片为划分原则,以充分利用村域资源禀赋为目标,将大柱村生产空间厘定为四个区域:优势区、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相应提炼出农业企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大户集聚区和特色家庭农场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格局,为充分发挥西南丘陵山区村域资源禀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生产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春  王成  王钟书  杜相佐  张列  
研究目的: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本源入手,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以人为本、互利互惠"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旨为其开展重构提供一新思路。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共生理论量化方法。研究结果:2010-2015年大柱村形成三对稳定的农业经营共生体,其共生关系均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共生界面是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其中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是大柱村主要共生界面阻尼介质。研究结论: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是生产空间重构的本源,共生界面是关键,共生效益是目标,构建"强化主体共生能力—夯实共生界面—保障共生利益"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能确保村域内"资源共享、义务共担、环境共建"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春  王成  王钟书  杜相佐  张列  
研究目的: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本源入手,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以人为本、互利互惠"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旨为其开展重构提供一新思路。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共生理论量化方法。研究结果:2010-2015年大柱村形成三对稳定的农业经营共生体,其共生关系均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共生界面是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其中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是大柱村主要共生界面阻尼介质。研究结论: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是生产空间重构的本源,共生界面是关键,共生效益是目标,构建"强化主体共生能力—夯实共生界面—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孝成  王彦美  曹伟  刘燕  
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严重、居民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本文以科学规划村镇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村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对国内外乡村规划、发展建设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示范两个层面对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进行集成研究。综合集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发展建设评价、规划布局、监测评估等技术体系,并在重庆市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区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工业带动+回乡创业"、"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四类村镇发展模式,促进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子怡  黄云  
基于新增耕地系数的数量潜力测算法、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质量潜力预评法,以及重庆合川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西南丘陵区的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整体较大,浅丘平坝区潜力值>0.6;低山丘陵区潜力值0.30.6;丘陵边缘山地区潜力值<0.3。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应基于耕地整理潜力予以分区并采取不同策略:对近期重点整理区,统筹安排项目配套政策及资金;对中期适宜整理区,通过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水平来提高耕地整理潜力;对远期一般整理区,建立专项整理基金和拓宽耕地整理资金的筹措渠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相佐  王成  蒋文虹  万群  刘怡  
利用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识别核心居民点节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并引导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居住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大柱村有5个农村居民点核心节点,其总吸引力及其空间辐射范围、辐射平均半径各异;2据核心节点的辐射力,融贯村域环境并兼顾农户意愿需求,将大柱村农村居民点重构为生产主导型(85号、23号、142号)、生活主导型(32号)和服务主导型(105号)三种类型,并将生活主导型居民点厘定为中心村。研究认为:大柱村应以该5个核心节点为中心,以其农户需求为其主导功能定位,构建三类农村居民点重构类型及"中心—基层"两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从空间力学视角辨析农村居民点其辐射力进而实现重构,为丘陵山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费智慧  王成  李丹  刘怡  
研究目的:构建"自上而下"科学指导与"自下而上"农户愿景相融贯的农户搬迁思路,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农户搬迁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加权Voronoi图,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研究结果:各农村新居空间辐射范围、空间辐射半径及所包含的农户数存在差异,不仅受各农村新居综合条件影响,还与农村新居之间的距离及人口分布密切相关;各空间辐射范围内不同农户自身生计来源、生产生活需求、未来发展方向不同,对农村新居的选择各异。研究结论:农户搬迁去向是农村新居与农户间的"双向选择"过程,整村推进中既需考虑农村新居综合条件对农户的吸引容纳能力,又需考虑不同后顾生计来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廖和平   刘亭  
居业协同作为乡村人居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协同程度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重庆市3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20年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进行测度,并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诊断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市近32.43%的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处于低协同状态,总体呈现“中高周低”的分布态势;产业结构、省会城市临近度、海拔和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重庆市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不同类型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划分为综合发展型、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经济因素—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资源环境—经济约束型和综合约束型5种类型。研究结果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和平  杨朝现  信桂新  李雨彤  曹润  
[目的]以多功能评价为基础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能够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点的精细化、差异化治理需求。[方法]以西南丘陵区典型代表性的重庆市荣昌区为例,利用分层抽样选择12个样点村域,结合内部用地形态和外部环境适宜性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优势度差异,划定农村居民点功能优化分区并制定相应优化策略。[结果]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及承载功能表现出显著地域分异规律,其农业生产功能随着与城镇距离缩短而显著衰弱;非农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优势度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由城镇中心向较远区域递减趋势;生态功能优势度表现为远郊型>中心型>近郊型。荣昌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区优化策略可划分为I类产业重构式、Ⅱ类社区营造式、Ⅲ类生态涵养式和Ⅳ类移民搬迁式4种。[结论]综合内部用地特征和外部环境适宜性对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优势度进行评价,可为西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建强  李超  刘莎  刘瑜珮  
土地流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其中大部分农民都会选择中短期转让,并且土地转让后土地出现多元化使用,也适当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研究探讨出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正规化程度不高,规模化转让偏低,相关的服务与福利也不够完善等问题,并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强调了政府在这一转让过程中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对相应政策的改进与大力宣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