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9)
2023(14452)
2022(12990)
2021(12387)
2020(10507)
2019(24716)
2018(24955)
2017(48154)
2016(26646)
2015(30662)
2014(31471)
2013(31109)
2012(28996)
2011(25964)
2010(26049)
2009(23839)
2008(23582)
2007(21086)
2006(18004)
2005(15750)
作者
(78226)
(65006)
(64720)
(61639)
(41405)
(31445)
(29827)
(25635)
(24594)
(23438)
(22333)
(21774)
(20703)
(20500)
(20292)
(20182)
(19931)
(19208)
(18685)
(18683)
(16240)
(15928)
(15685)
(14872)
(14857)
(14510)
(14464)
(14462)
(13219)
(13038)
学科
(104971)
经济(104858)
管理(74606)
(70025)
(58038)
企业(58038)
方法(51329)
数学(43941)
数学方法(43446)
(29395)
中国(26673)
(26543)
(24114)
地方(23854)
业经(23013)
农业(19567)
(19548)
贸易(19539)
理论(19386)
(18884)
(18404)
(17995)
(17123)
财务(17045)
财务管理(16995)
环境(16402)
企业财务(15940)
技术(15750)
(14852)
银行(14795)
机构
学院(380114)
大学(379755)
管理(148121)
(142930)
经济(139321)
理学(127862)
理学院(126371)
管理学(124079)
管理学院(123399)
研究(122775)
中国(91079)
(81422)
科学(80215)
(65609)
(64562)
(63260)
业大(59290)
研究所(57596)
(57302)
中心(57061)
财经(52711)
(52166)
师范(51681)
北京(51428)
农业(50828)
(47550)
(46918)
(44332)
技术(42259)
经济学(41734)
基金
项目(255899)
科学(197580)
研究(187653)
基金(180747)
(156868)
国家(155473)
科学基金(132006)
社会(112835)
社会科(106535)
社会科学(106504)
(102154)
基金项目(97414)
自然(87098)
教育(87070)
(85356)
自然科(84880)
自然科学(84857)
自然科学基金(83292)
编号(80014)
资助(74931)
成果(65249)
重点(56916)
(55569)
课题(54838)
(54344)
(52316)
科研(48985)
创新(48692)
项目编号(48444)
大学(47978)
期刊
(158587)
经济(158587)
研究(108808)
中国(71727)
学报(62400)
(58130)
科学(55711)
(51406)
管理(50699)
教育(46479)
大学(45904)
学学(42784)
农业(39901)
技术(34479)
(29531)
金融(29531)
业经(27495)
财经(24689)
经济研究(24163)
图书(23793)
问题(21625)
(20977)
(20964)
(18813)
技术经济(18679)
理论(18528)
科技(18078)
资源(17825)
商业(17513)
实践(17254)
共检索到550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晨杰  
以上海老城厢地区的道路街巷传统地名为例,从地名的产生时间、命名特征及演变、保存及消失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借鉴联合国及我国所公布的关于认定地名文化遗产的标准及原则,从历史悠久程度、持续使用时间及文化的独特性三个方面探析该类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体系,以确定保护内容,并据此建立保护框架,为推进关于地名文化遗产的认定以及保护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施佳明  
论文由城市拼贴的概念入手,阐明城市旧区的拼贴现象与城市的历史有直接的联系,进而以上海老城厢西北片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其拼贴现象与历史的关系。在进行城市历史保护更新工作时,首先应该对旧区的城市拼贴现象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承认旧区的拼贴现象本身就是旧区最大的风貌与特色,针对具体的保护与更新目标,对构成拼贴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倡小规模的、动态的、拼贴式的更新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可适应性与再利用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升阳  杜书明  
地名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要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急需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的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本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感知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进行细化。根据评估结果对地名进行分级,以确定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汤晔峥  
通过对南京老城南事件中的焦点问题:保护分歧与拆除意愿解析之后,发现制度建构的失效——即合理性基础的缺失是南京老城南事件爆发的关键,而合理性的缺失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路径下的普遍现象。提出沿袭营造学社的保护思想,用"全部文化史"的视角"依科学之眼光作系统之研究",来实现城市转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径重构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锐  李早  
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是顺应存量规划需求的重要实践。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业地块和遗产的置换再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主题之一。通过历史论证与实践分析,以上海市为空间范围,以工业厂区的生成语境与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把握工业遗产地区的转型特征,转型前的工业遗产主要呈现为以传统生产业为主导的封闭厂区和废弃污染的工业棕地。提出经济方面产业融合、联动再生,空间方面异质同构、秩序重组,文化方面内涵延续、品位提升,以及生态方面集约协同、绿色低碳的工业遗产转型路径,进而由路径建立链接关系,形成以经济转型为基础,空间、文化和生态转型相互作用关联的再生运作机制,为工业遗产的科学转型提供指导依据,推动其向协同可持续的后工业园区的转型再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永杰  尹兵兵  李君  
在分析地名文化遗产内涵、价值以及北京长城文化带地名遗产分类、数量和命名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北京长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从遗产价值、法规和制度、规划、管理机制、监管、地名标志设置规范、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保护与建设对策,有助于首都三个文化带和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伯虎  汤明磊  赵小溪  
以天津老城厢地区为例,结合PLPS调研方法对该区域慢行行为和慢行空间品质进行研究,查找慢行空间环境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并分析影响慢行出行及慢行活动的因素,进而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导向,探讨适用于老城厢地区慢行空间的改造原则与营造策略,构建人性化的、优质的慢行空间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伯虎  汤明磊  赵小溪  
以天津老城厢地区为例,结合PLPS调研方法对该区域慢行行为和慢行空间品质进行研究,查找慢行空间环境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并分析影响慢行出行及慢行活动的因素,进而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导向,探讨适用于老城厢地区慢行空间的改造原则与营造策略,构建人性化的、优质的慢行空间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岩  张颀  
老城厢地区曾经是天津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也是津味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区域。其更新改造自2003年开始启动,至今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了了解社会各界对该改造项目的评价,笔者针对在老城厢地区有购房意向的市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士、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本项目的主要开发商这四类不同的对象展开调研,发现受访的各类人群普遍对该改造项目非常关注,但出于不同的立场,对项目的评价却不尽相同,对新建建筑的风格取向和现行拆迁政策的认同度也存在差异。希望本文的调研结果,能够引发社会多方对老城厢更新改造工程的思索,并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策略改进和其他地区旧城更新改造策略制定有所参考和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凯  
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利用与保护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只有协调好挖掘开发和传承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才能真正突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文化资本理论不仅为开发和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还有助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大运河在淮安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借助布迪厄文化资本的理论,以淮安市为例,聚焦淮安特色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形成淮安大运河文化带,通过兴建水工博物馆,打造中国漕运城,运河故事开发,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文化资本对淮安文化产业的正向驱动作用,进而积极推动淮安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爱琴  周勇  陈君子  胡红兵  
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对湖北省文化遗产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时间较长,主要集中在史前至先秦时期、明朝至近代以来这两个时间段之内。2随着历史演进,湖北省新增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重心移动距离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移动方向呈现出先向南、再向东移动的趋势,与湖北省历史发展轨迹较为一致。3不同历史时期,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类型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均属于集聚型。4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演化逐渐由"多核聚散"演变为"一枝独秀"的发展模式,从以襄阳、荆州、鄂—黄为中心的聚散分布格局发展到以武汉为中心的分布格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董永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专题数据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在分类结构、立类面和类面间的组配关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着基于用户的主导性原则、用户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原则,整合传统文献分类法、网络自编分类法和大众分类法构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存储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杰宏  
在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苏州市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若干地方政府规章。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及非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多层次的保护机制。苏州市文化遗产主要从行政、民事、刑事三个方面进行保护,其中,行政保护"一马当前",体现在保护理念上,是以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但整个保护体系中,民众的参与度不够高。在有限政府的模式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以政府为引导,民众为主体的理念。《立法法》修正案施行后,苏州市要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外延与内涵深入研究,尽可能拓展其范围。苏州市要对现有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进行审查、清理、修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杰宏  
在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苏州市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若干地方政府规章。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及非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多层次的保护机制。苏州市文化遗产主要从行政、民事、刑事三个方面进行保护,其中,行政保护"一马当前",体现在保护理念上,是以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但整个保护体系中,民众的参与度不够高。在有限政府的模式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以政府为引导,民众为主体的理念。《立法法》修正案施行后,苏州市要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外延与内涵深入研究,尽可能拓展其范围。苏州市要对现有的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