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4)
2023(11522)
2022(9929)
2021(8973)
2020(7651)
2019(17441)
2018(17063)
2017(33339)
2016(17934)
2015(20222)
2014(19660)
2013(19468)
2012(18033)
2011(16242)
2010(16275)
2009(15442)
2008(15075)
2007(13600)
2006(11468)
2005(10147)
作者
(50640)
(42749)
(42314)
(40506)
(27177)
(20632)
(19456)
(16470)
(15844)
(15116)
(14322)
(14246)
(13269)
(13250)
(13211)
(13200)
(13185)
(12549)
(12327)
(12320)
(10489)
(10385)
(10308)
(9694)
(9524)
(9467)
(9397)
(9336)
(8460)
(8451)
学科
(80437)
经济(80360)
管理(50172)
(49346)
方法(41158)
(39091)
企业(39091)
数学(37351)
数学方法(37069)
(21948)
(21724)
(20319)
贸易(20315)
(19799)
中国(19361)
地方(16804)
业经(15614)
农业(14522)
(13998)
(13227)
(13210)
财务(13187)
财务管理(13150)
(13131)
企业财务(12435)
(11613)
金融(11610)
环境(11357)
(11142)
银行(11118)
机构
学院(258332)
大学(257555)
(111448)
经济(109408)
管理(99489)
理学(86814)
理学院(85896)
管理学(84495)
管理学院(84025)
研究(83008)
中国(62340)
(52143)
(51014)
科学(49781)
(42171)
财经(41525)
(41354)
中心(39178)
(37800)
(37684)
业大(37536)
研究所(37526)
经济学(36327)
农业(33451)
经济学院(33447)
(32935)
师范(32612)
北京(31909)
财经大学(30955)
(30062)
基金
项目(175487)
科学(138890)
基金(129319)
研究(127798)
(112146)
国家(111281)
科学基金(95937)
社会(83387)
社会科(79295)
社会科学(79274)
基金项目(68519)
(67974)
自然(61155)
自然科(59823)
自然科学(59806)
教育(59751)
自然科学基金(58745)
(57172)
资助(53499)
编号(51673)
成果(40915)
(39982)
重点(39539)
(38081)
(36621)
国家社会(35307)
教育部(34882)
课题(34860)
科研(34350)
创新(34273)
期刊
(115512)
经济(115512)
研究(72875)
中国(42909)
(39776)
学报(39462)
(37961)
科学(35583)
管理(32921)
大学(29755)
学学(28202)
农业(25718)
教育(23405)
(23198)
金融(23198)
技术(20924)
财经(20769)
经济研究(20228)
业经(19783)
(17859)
问题(16123)
(16009)
(13924)
统计(13449)
商业(13084)
技术经济(13072)
国际(12860)
(12238)
(11979)
理论(11836)
共检索到367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满  杨定华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集中现象十分普遍,从我国来看,东部主要发达城市集中了大部分外资;而这些外资又大多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产业。外资的这种集聚现象必然有其内在的规律,也必然对外资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我们就从地区集聚的角度考察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中文  何新城  
本文利用中国分省分年的面板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国外研发溢出对高技术产业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能力及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影响高技术产业聚集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和优化人力资本、R&D投资和吸引外资的策略,增强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廷海  王点  
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基于ESDA分析方法,建立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考察我国省际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偏微分法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呈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地区会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性,从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岗  
文章采用2005~2011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企业和家庭选址的视角,分析了大城市的集聚溢出效应对工资和住房价格分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工资和住房价格均随(与高层级城市)距离的增加逐步减少;工资与房价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规模越小、层级越低,距离产生的负效应越大;与工资相比住房价格对距离更加敏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吴亚莉  
为促进立体多式交通在中国的生态集约效应及红利共享效应增长,推进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多式交通相结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采用熵值法、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公路、铁路、航空3类主要交通方式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逻辑路径。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相邻省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正向溢出;3种交通方式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存在差异,对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度高的省份,与其位置相邻、经济条件相似的省份获得其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航空或铁路运输次之,而与其位置相邻、技术条件相似的省份则主要通过铁路运输,次之为航空运输,最后才是公路运输。据此提出建构并完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有先后空间时序地建设不同交通、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整体效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树强  孟娣  
文章以京津冀及周边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该区域的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该区域的中南部城市为环境污染集聚区,两者验证了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分析纳入空间溢出效应的必要性。据此,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量化产业转型水平,进而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综合测度了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该区域城市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顶点的左侧,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亟待协调;产业转型具有明显的环境改善正效应,但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快推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协调环境和经济关系的政策重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   罗胤晨   李兆辉   文传浩  
长江上游地区是支撑我国腹地经济的重要区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深化阶段,工业生态集聚是其工业转型的重要路径。依据工业生态集聚的内涵,本文从工业规模化集聚、创新化集聚和绿色化集聚三大维度构建工业生态集聚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9年长江上游地区3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地理探测器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空间差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水平逐年增强,具有“中心-外围”梯度式递减扩散的分布特征,呈现“东北区域高、西南区域低”的空间格局;(2)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系统内部绝大多数驱动因子通过显著性检验,按照作用强度均值排序依次为工业创新化集聚因子驱动力>工业规模化集聚因子驱动力>工业绿色化集聚因子驱动力;(3)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系统内部不同驱动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增强关系,且双因子增强关系的交互结果多于非线性增强关系的交互结果;(4)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信息化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和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外生交互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永兴  徐鹏  孙彦骊  
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义基础设施和经济规模都促进了金融集聚的形成;空间相关性(依赖性)存在于长三角金融集聚中,然而该相关性不是由基础设施和经济规模引起的,而是由诸如政府行为、法律制度和人文地理等随机因素决定的,且表现出负外部溢出效应,即索取型溢出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守德  毛心宇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国家积极倡导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数商兴农”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着重强调了商务和数字两方面对助农的作用。探究“数商兴农”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果,对于提高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农村电商水平和数字经济为两个核心解释变量,利用2013-2020年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商兴农对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农村现代化,但是农村电商与农村现代化的相关性受地域因素影响,排除地域因素后,农村电商发展也会正向影响农村现代化水平。空间计量的实证结果还显示,数商兴农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会辐射影响周边地区的农村现代化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德  侯佳宁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研究深度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搜集中国主要开放城市2005—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模型检验深度开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探索经济溢出有效半径。研究发现:(1)深度开放显著促进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对中部和西部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形成正向经济溢出推动区域发展;7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群经济溢出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1.8%;(3)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收益呈下降趋势,证明未来投资驱动模式向技术创新驱动模式转换的必要性。经济开放红利空间释放有助于缩小沿海与内陆、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智君  李响  
集聚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各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化经济水平和地方化经济水平为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单区制空间面板模型和两区制空间面板模型,探究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和东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存在着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显著;(2)沿海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区域对产业集聚程度低的区域的梯度空间溢出效应以扩散效应为主;(3)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存在β收敛趋势,且不存在σ和俱乐部收敛,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不是恶性累积循环的发展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楚  杜宽旗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对江苏省科研人才状况进行研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测算江苏地区R&D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分别用高新技术产值和专利申请量作为研发产出的代理变量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R&D人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地区R&D人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保障和宜居环境;江苏省R&D人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社会保障因素对R&D人才集聚的空间溢出有正向影响,宜居环境对R&D人才集聚的空间溢出起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对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文斌  李丰  
本文基于国际柴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棕榈油日度价格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VECM-BEKK-GARCH模型分别分析了国际柴油和菜籽油、大豆油以及棕榈油价格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3组价格序列均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和长期误差修正机制显著;3组价格序列均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国际柴油和国际棕榈油之间的相互溢出效应弱于其他两组;国际柴油市场对植物油市场的溢出效应强于国际植物油市场对国际柴油市场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唐礼智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选取1995—2006年间的统计数据,对外资研发活动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研发活动存在溢出效应,但小于挤出效应,也小于内资研发的影响。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外资研发机构密集地也是溢出效应明显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