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0)
2023(10224)
2022(8779)
2021(7873)
2020(6845)
2019(16059)
2018(15599)
2017(31738)
2016(16930)
2015(19436)
2014(19665)
2013(19911)
2012(19161)
2011(17493)
2010(17765)
2009(17062)
2008(16842)
2007(15337)
2006(13733)
2005(12749)
作者
(50931)
(42968)
(42771)
(41116)
(27543)
(20630)
(19702)
(16547)
(16279)
(15427)
(14850)
(14362)
(13795)
(13740)
(13658)
(13477)
(12557)
(12541)
(12538)
(12402)
(10886)
(10630)
(10520)
(9867)
(9813)
(9808)
(9581)
(9376)
(8765)
(8363)
学科
(100759)
经济(100681)
管理(46169)
(45576)
方法(41993)
数学(38225)
数学方法(37977)
(37475)
企业(37475)
地方(22560)
(21433)
(21339)
银行(21288)
(20609)
中国(20539)
(20531)
(19904)
业经(18803)
(16714)
(16650)
金融(16647)
(15127)
贸易(15117)
(14570)
地方经济(14464)
农业(14419)
(12579)
财务(12563)
财务管理(12527)
(12094)
机构
大学(258730)
学院(256300)
(123829)
经济(121568)
管理(97677)
研究(89858)
理学(83043)
理学院(82128)
管理学(80983)
管理学院(80495)
中国(76510)
(56609)
(53612)
科学(50632)
(45944)
财经(45207)
(43791)
中心(42627)
研究所(41323)
经济学(41129)
(40921)
(39684)
经济学院(37095)
业大(34880)
农业(34389)
北京(33994)
财经大学(33633)
(31728)
(30981)
(30873)
基金
项目(161057)
科学(127141)
基金(119553)
研究(116717)
(103097)
国家(102303)
科学基金(87680)
社会(77547)
社会科(73745)
社会科学(73722)
基金项目(62766)
(60827)
自然(54788)
自然科(53533)
自然科学(53517)
教育(53218)
自然科学基金(52615)
(51099)
资助(50729)
编号(45532)
成果(37495)
(37410)
重点(36366)
(35781)
国家社会(33098)
教育部(32616)
(32596)
人文(31490)
课题(31251)
科研(30971)
期刊
(139516)
经济(139516)
研究(84522)
中国(46723)
(44990)
(43123)
金融(43123)
(38652)
学报(37277)
管理(34737)
科学(34484)
大学(28288)
学学(27090)
财经(24822)
经济研究(23646)
农业(23350)
(21305)
技术(21129)
业经(19304)
问题(18590)
教育(17549)
技术经济(15380)
(15194)
统计(14689)
理论(13764)
国际(13468)
世界(13005)
(12676)
(12440)
商业(12180)
共检索到401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为  
 本文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数据详细考察了国有银行信贷在1979~2000年之间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发现,国有银行信贷并不是指向经济增长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经济增长,而获得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政治稳定等。增长在体制外进行。文章对此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廖慧  
本文在Deidda(2006)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基于半参数和动态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信贷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经验研究发现:在特定的经济金融结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函数的倒U型特征明显,信贷规模的最优区间大约在80%-90%之间。银行集中度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该结论与林毅夫等(2009)所提出的最适金融结构理论相一致;在我国当前既定的经济结构下,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加剧银行业竞争,有利于满足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有效需求,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兰祥  涂苗苗  
本文选取安徽省1978年-2004年的银行信贷、总产出和CPI作为变量,利用相关关系、葛兰杰因果关系、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分别从相关关系和动态影响的角度实证分析了银行信贷与总产出、CPI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信贷对它们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志洋  
对于银行信贷顺周期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国际学术研究成果形成了"供给因素(内生性因素)"与"需求因素(外生性因素)"之争。实证分析认为,银行资本缓冲对于银行信贷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表征需求因素的GDP增长率和M2供给量的变化则对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支持了"供给因素"对银行信贷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袁静文  黄顺绪  
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协整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对此,建议采取维持信贷规模、采取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和发展中西部地区其他融资渠道等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亚斌  黄顺绪  李成  
利用我国1981至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极低。我国银行信贷的使用效率极低,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粗放阶段,应该维持信贷规模稳步健康增长,防止信贷萎缩,促进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对银行信贷利用方式的转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小涛  
本文选取2000年~2009年的季度数据,以金融危机爆发为经验值临界点,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测算研究。研究发现:第一,自2000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相对其他类型的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金融危机爆发后较此前影响效应提高了0.24;第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后下降了0.1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金融危机前为正值,金融危机后为负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悦  郭培利  
从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交互作用的视角建立住宅价格波动理论模型,利用1999~2010年35个大中城市的异质面板经验解析了三者关联。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和银行信贷对住宅价格波动均有影响,但效果不同,取决于二者博弈,即实质在于调整经济增长和控制银行信贷的力度配合。在房价中等的城市中经济增长放缓对价格下降影响更大,在房价较高和较低的城市中限制信贷效应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平  
在逻辑推理和规范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运用面板数据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1991年至2010年期间银行信贷投放、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兰  
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79-2014年的年度数据,定义经济增速为门槛变量研究信贷规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当门槛变量处于不同的阶段时,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增速处于5.2%以下时,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最为明显;处于9.2%以上时,影响低于前者;处于5.2%到9.2%之间时,影响最小。故而在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现状下,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力变弱,应积极探索银行信贷之外的措施,联合信贷手段共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鲍静海  李浩然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分析 ,信贷业务作为一项传统的业务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利润的主要来源 ,也是在与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竞争上具有优势的业务。所以 ,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分析 ,指出了效率低下的原因 ,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铁彬  
中国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之间的关系比成熟经济体复杂。文章研究发现在样本区间内,中国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两者的影响机理并不一样。随着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不良贷款开始增加,信贷系统性风险上升。故中国应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降低经济增长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同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权力制衡,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并且信贷投放应与经济周期保持适当距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惠好  杜小伟  
我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在监管、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同,使得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利用我国2003~2013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研究表明,相对于影子银行,银行信贷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度更强,且有更长的时间效应,但其冲击的产生有一定的时滞。同时发现对于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子银行在当期有顺周期效应,而银行信贷则有逆周期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段忠东  曾令华  黄泽先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信贷增长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技术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银行信贷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之间在长期内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在短期对银行信贷发放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主要是在长期内对银行信贷增长产生影响。而银行信贷也通过协整关系成为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当局应当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银行信贷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庆禄  刘翠侠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在银行信贷的经济效应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京津冀43个地级市2009~2016年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地区信贷的经济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京津冀地区银行信贷存在非线性效应,技术引进发挥持续显著的助推作用,而自主创新的推动力逐渐丧失。因此,京津冀需要经历技术引进过程,但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只有完成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银行信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