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4)
- 2023(9062)
- 2022(7671)
- 2021(6789)
- 2020(5406)
- 2019(12244)
- 2018(12103)
- 2017(23380)
- 2016(12344)
- 2015(13651)
- 2014(13733)
- 2013(14021)
- 2012(13600)
- 2011(12684)
- 2010(13081)
- 2009(12208)
- 2008(12016)
- 2007(10794)
- 2006(10255)
- 2005(9769)
- 学科
- 济(78059)
- 经济(77997)
- 管理(30658)
- 业(28636)
- 地方(25654)
- 税(21740)
- 中国(21532)
- 方法(20434)
- 企(20330)
- 企业(20330)
- 税收(20301)
- 收(20129)
- 数学(17933)
- 数学方法(17776)
- 农(17179)
- 地方经济(16088)
- 财(15243)
- 业经(15109)
- 学(13102)
- 农业(12343)
- 发(11598)
- 融(11229)
- 金融(11228)
- 制(10848)
- 环境(10840)
- 银(10377)
- 银行(10365)
- 贸(10358)
- 贸易(10346)
- 行(10150)
- 机构
- 学院(185418)
- 大学(182631)
- 济(89944)
- 经济(88275)
- 研究(73593)
- 管理(63325)
- 中国(56279)
- 理学(52637)
- 理学院(51907)
- 管理学(51119)
- 管理学院(50758)
- 财(45128)
- 科学(41971)
- 京(39765)
- 所(38359)
- 研究所(33902)
- 财经(33338)
- 中心(31385)
- 经(29945)
- 江(29928)
- 经济学(29430)
- 农(28404)
- 北京(26419)
- 经济学院(26152)
- 院(25795)
- 范(25353)
- 师范(25144)
- 财经大学(24144)
- 州(24019)
- 省(23886)
- 基金
- 项目(110634)
- 科学(86823)
- 研究(83437)
- 基金(79145)
- 家(68372)
- 国家(67814)
- 科学基金(57125)
- 社会(55599)
- 社会科(52833)
- 社会科学(52824)
- 省(42985)
- 基金项目(40787)
- 教育(36086)
- 划(35693)
- 编号(33228)
- 自然(33005)
- 资助(32835)
- 自然科(32181)
- 自然科学(32175)
- 自然科学基金(31577)
- 发(31296)
- 成果(28283)
- 发展(26019)
- 展(25590)
- 重点(25498)
- 部(24090)
- 课题(24043)
- 国家社会(23752)
- 创(22328)
- 性(22058)
共检索到315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段雨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地区间税负差异是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要素可否自由流动,税负差异均通过影响地区的要素变动,从而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地区税负差异导致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关键词:
税负差异 地区经济发展 非均衡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伦俊
本文以若干主要经济指标为基础,对地区经济发展与宏观税负水平之间的“错位”现象作秩和比评价、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促进地区经济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秩和比评价 地区经济 宏观税负 差异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永友 裴育
本文利用横截面时间序列方法对当前各地区存在的激烈财政竞争和地区间日益扩大的人均产出差距两个背离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各地致力于降低本地税收成本的财政竞争对改变本地落后的人均产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和税负相比,改变地区本身的区位劣势和初始经济水平更为重要,而改善本地财政支出水平和质量对有效降低税收对本地经济的扭曲意义重大。同时,变系数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间和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税收对经济扭曲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对目前存在的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较大差异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分析认为,着眼于降低本地区税收的扭曲比单纯地降低税收负担更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均产出水平。
关键词:
税负差异 人均产出差异 横截面时间序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婷婷
采用1996~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区域宏观税负的不同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三大地区人均GDP水平对税收政策的结构性冲击存在显著不同的响应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三大税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昌文
论外资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赵昌文(四川联合大学)FOREIGNCAPITALINCHINA用外资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距的扩大却成为当前乃至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日趋严重的一个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昌文 程民选
论外资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赵昌文程民选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距的扩大却成为当前乃至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日趋严重的一个主要问题。1980—1994年的15年间,中国GNP的年均增...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永祥
历史回顾与评说回顾建国以来40多年中我国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是追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三线"建设中,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基于下列主客观因素和内外部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昊
地区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价格水平差异,中等发达地区会出现工业消费品价格高于其他地区的现象,其形成机制与"中等收入陷阱"所体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本文基于国内的要素流动情境对"巴萨模型"加以拓展,并从产品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两大环节分析消费品价格的构成。结果表明,当生产率提升速度随着技术追赶、差距缩小而减缓,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存在障碍时,城市工业消费品价格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会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生鲜农产品价格则更多地取决于销售环节的要素成本;减少物流成本无法改变地区间价格的对比关系,但有助于降低商品价格。基于2012-2013年56个城市、41种商品实际价格的短面板计量分析印证了理论推断。由此表明,要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就应促进要素、产品的自由流动,转变导致同质化的"跟风"式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商品价格水平 生产率 巴萨效应 地区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昊
地区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价格水平差异,中等发达地区会出现工业消费品价格高于其他地区的现象,其形成机制与"中等收入陷阱"所体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本文基于国内的要素流动情境对"巴萨模型"加以拓展,并从产品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两大环节分析消费品价格的构成。结果表明,当生产率提升速度随着技术追赶、差距缩小而减缓,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存在障碍时,城市工业消费品价格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会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生鲜农产品价格则更多地取决于销售环节的要素成本;减少物流成本无法改变地区间价格的对比关系,但有助于降低商
关键词:
商品价格水平 生产率 巴萨效应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果袅 李良
从长远来看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财政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调节资源配置 ;二是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是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域性税收调节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财政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魏星
利用县级行政区数据对1993~2005年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现象进行分析,并使用泰尔指数对总体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构成情况进行分解,发现县际间经济发展差距并未在近几年出现与省际间经济发展差距类似的趋同现象,省内经济发展差距较明显,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省内经济发展差距是总体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构成要素。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有必要从较小的行政区划入手,分析和认识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形成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省内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不平等 地区差距 不平等分解 行政区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于宗先
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大陆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发展滞后地区不是由于生产要素的未能配合,就是因为缺乏生产与市场的密切结合。如果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愈益增大,将不利于整个大陆经济的发展。促进大陆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宜采行跳跃式发展策略,即利用内地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使其形成和发挥扩展效应,但这要以引进外资为条件,并且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永祥
回顾建国40多年来我国对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间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为此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区际配置上,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倾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牛建林 齐亚强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建立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县级社会经济特征对各地区男女平均教育年限的影响,以及这些社会经济特征与个体和家庭特征之间可能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对提高中国居民(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有助于降低户口性质、家庭性别偏好等微观因素对个人教育状况的差异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