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0)
- 2023(12599)
- 2022(10300)
- 2021(9120)
- 2020(7373)
- 2019(16431)
- 2018(16083)
- 2017(30638)
- 2016(16255)
- 2015(18268)
- 2014(18085)
- 2013(18284)
- 2012(16915)
- 2011(15115)
- 2010(15672)
- 2009(14760)
- 2008(14851)
- 2007(13554)
- 2006(12232)
- 2005(11486)
- 学科
- 济(85763)
- 经济(85678)
- 业(85455)
- 企(78679)
- 企业(78679)
- 管理(67887)
- 业经(30768)
- 方法(29717)
- 农(26574)
- 财(24740)
- 中国(22565)
- 技术(21715)
- 地方(21524)
- 数学(21244)
- 数学方法(21063)
- 农业(19596)
- 务(19069)
- 财务(19042)
- 财务管理(19027)
- 企业财务(18031)
- 制(15539)
- 和(15236)
- 策(15047)
- 划(14494)
- 理论(14348)
- 贸(14344)
- 贸易(14330)
- 易(13856)
- 技术管理(12956)
- 发(12773)
- 机构
- 学院(247579)
- 大学(237244)
- 济(109105)
- 经济(107155)
- 管理(100078)
- 理学(84782)
- 理学院(83922)
- 管理学(82946)
- 管理学院(82457)
- 研究(82193)
- 中国(65109)
- 京(51205)
- 财(49030)
- 科学(47188)
- 所(41551)
- 农(39842)
- 江(39507)
- 财经(38131)
- 研究所(36995)
- 中心(36939)
- 经(34374)
- 业大(32926)
- 北京(32824)
- 经济学(31866)
- 州(31727)
- 农业(30811)
- 范(30457)
- 师范(30199)
- 院(29533)
- 商学(28725)
- 基金
- 项目(154874)
- 科学(124401)
- 研究(117798)
- 基金(111840)
- 家(95677)
- 国家(94721)
- 科学基金(83404)
- 社会(77091)
- 社会科(73242)
- 社会科学(73229)
- 省(63100)
- 基金项目(58434)
- 教育(52573)
- 自然(51759)
- 划(50851)
- 自然科(50585)
- 自然科学(50577)
- 自然科学基金(49741)
- 编号(47442)
- 资助(44824)
- 发(39552)
- 成果(36873)
- 创(36334)
- 业(36295)
- 重点(34787)
- 部(33654)
- 课题(33156)
- 创新(32992)
- 发展(32708)
- 展(32167)
- 期刊
- 济(133537)
- 经济(133537)
- 研究(75515)
- 中国(53119)
- 管理(44743)
- 财(41474)
- 农(38603)
- 科学(32350)
- 学报(29882)
- 技术(27761)
- 农业(26929)
- 教育(25747)
- 业经(25000)
- 融(24541)
- 金融(24541)
- 大学(23770)
- 学学(22598)
- 经济研究(20750)
- 财经(19481)
- 经(17011)
- 业(16967)
- 问题(16689)
- 技术经济(16642)
- 贸(13562)
- 商业(13546)
- 世界(13330)
- 现代(13214)
- 国际(12442)
- 科技(12380)
- 经济管理(12092)
共检索到390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金晟男
在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复杂网络中,企业产品的技术构成日趋多元化,其不仅来自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也来自其他研发主体。地区间技术互补成为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以及专利数据库合并的微观数据,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视角考察了其对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间技术互补带动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提升,解释了约25%的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增长。其主要实现机制是增加了企业对国内中间品的使用比重,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互补的促进效应对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企业以及处于创新外围地区、市场可达性高的企业更强,有效地发挥了缩小企业间、地区间差距进而推动地区均衡发展的作用。此外,本文讨论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攀升后的具体市场表现,发现企业在出口产品范围、产品质量、出口目的国数量以及出口成本加成等不同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完善地区间优势互补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哲远
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来推动价值链地位攀升已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共识。本文通过构建包含2008—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以分析数字金融、中小企业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模型下,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且存在异质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金融改善通过提高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正向影响。门槛模型检验进一步揭示:在不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下,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金融进步,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增强效应被逐步放大。由此,本文提出强化数据要素主体地位,增强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做好新技术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靖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促进效果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企业加成率间接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数字经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加成率 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龙龙 余泳泽 段胜岚
全球价值链既是生产分工链,也是利益分配链,更是与生产利益密不可分的污染制造链。本文基于2006—2013年的工企数据库和国家专利统计局数据,结合“十一五”至“十三五”的污染减排指标,从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对企业GVC地位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减排目标约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GVC地位,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促使其辖区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企业GVC的攀升。本文拓展了有关中国式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研究,为通过制定减排目标实现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减排目标约束 环境规制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文章基于Romer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通过对模型扩展得出金融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三个方面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规模对我国产业升级都具有促进作用;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而金融结构的促进效应在不断下降;金融规模主要利用研发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下降;金融效率主要利用FDI技术溢出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上升;金融结构主要利用人力资本积累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增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懿 邓峰
积极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以国家高新区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能否进一步培育出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推动力,是本文主要的研究视角。本文采用中国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各地区高新区发展水平和制造业价值链水平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考察了高新区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积极推动高新区发展有助于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2)国家高新区作为地区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引擎,在东部地区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3)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而言,积极引导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依靠国家高新区发展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这种传导机制不仅仅存在区域和市场化水平的异质性,还在集聚规模上存在门槛效应。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给出政策启示。
关键词:
高新区 制造业 门槛效应 价值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永祥
历史回顾与评说回顾建国以来40多年中我国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是追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三线"建设中,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基于下列主客观因素和内外部因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霍春辉 吕梦晓 许晓娜
数字技术革命正逐渐成为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演变与发展的新引擎,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成为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但鲜有研究深入讨论。文章以2008—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与知识资源、市场资源捆绑,能够促进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且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保持成立。机制检验证实,数字技术与知识资源捆绑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同时,数字技术与市场资源捆绑则有助于增强企业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赋能作用在高行业研发投入与高市场丰腴度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揭示数字技术赋能的理论逻辑,破解中国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锁定困局,助推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创新能力 服务能力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宇 田侃
本文基于金融"去杠杆"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匹配数据及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2000—2009年微观和行业层面融资杠杆率及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研究发现:虽然行业异质性显示资本对新兴制造业偏好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中国制造业企业融资杠杆率均值依然停留在60%左右的高位,并且出口部门杠杆率更高;位置指数显示,通过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融资杠杆率和技术密集度提升,并不利于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在保持规模优势基础上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应该牢牢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将企业融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最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飞
文章立足微观层面企业贸易网络,在分析贸易网络如何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基础上,利用上市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网络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在通过控制内生性、改变测度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可达性是贸易网络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影响渠道。此外,贸易网络对东部地区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效应较大;市场可达性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旭 邱斌 刘修岩 李松林
本文基于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从多中心结构视角探讨了区域空间结构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中心结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在区分了企业所处城市规模、行业要素密集度和生产规模的差异之后,此结论依然稳健。同时,本文测算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3省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已处于随多中心结构发展而上升的阶段。此外,区域内多中心城市网络能够通过推动市场一体化、促进要素流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途径提高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皮建才 赵润之
文章对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两种不同的攀升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渐进式攀升路径中,我国企业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上通过创新向高端环节攀升。在激进式攀升路径中,我国企业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之外构造以国内链主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文章发现,不同攀升路径的选择跟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上创新的市场效应、两种不同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的市场规模和竞争者数量以及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上创新的效率参数有关,跟固定的创新成本以及创新投入资金的关系并不是很明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褚希伟 王婧卜
科技金融政策是强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亦是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核心动能。基于2007~2022年中国230家沪深A股上市数字企业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科技金融政策对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考察期内科技金融政策可正向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政策的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提振效应,对于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密集型与胡焕庸线东南区域的数字企业更为显著。机制检验显示,科技金融政策以缓解融资约束、提升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两条路径为着力点,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鉴于此,为提高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需打造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生态圈,内外合力突破企业融资约束“软制约”,夯实数字技术创新底盘,多措并举增强科技金融政策效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崔致远
探究关税冲击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Caliendo和Parro(2015)的贸易模型,引入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方法,构建了关税冲击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线性一阶近似,拆解了关税冲击对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作用机制。模型表明:关税降低的直接效应会通过改变中间投入份额和出口产品范围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一般均衡后的间接效应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作用。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企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投入下游度”和“产出上游度”上,本国进口关税和出口目的国进口关税的降低均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检验表明,本国进口关税的降低提升了企业的中间投入份额和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目的国进口关税的降低则通过出口产品范围调整和人力资本升级来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此外,加工贸易比重低、企业自然年龄长、生产率高的企业,关税降低对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对关税冲击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拆解,为制定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关税冲击 全球价值链 贸易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一、建设贸易强国过程中我国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我国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水平上,技术水平低、效益和质量低;在结构上,过度依赖加工贸易、过度依赖外资、过度依赖货物贸易。(一)本土企业价值链地位低是突出的矛盾我国出口产品的创新性和技术水平低,是国内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反映在产品上就是单价低。我国虽然是人口和高等教育大国,但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只居第25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