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2)
2023(12753)
2022(11192)
2021(10550)
2020(8821)
2019(20427)
2018(20379)
2017(39156)
2016(21503)
2015(24103)
2014(24205)
2013(23838)
2012(21625)
2011(19601)
2010(19603)
2009(18154)
2008(17710)
2007(15483)
2006(13631)
2005(12140)
作者
(62261)
(51758)
(51463)
(48923)
(32971)
(24893)
(23274)
(20295)
(19716)
(18549)
(17713)
(17457)
(16491)
(16304)
(15957)
(15841)
(15457)
(15351)
(14817)
(14678)
(12863)
(12814)
(12394)
(11741)
(11548)
(11473)
(11416)
(11407)
(10481)
(10129)
学科
(83148)
经济(83025)
管理(67184)
(60092)
(50808)
企业(50808)
方法(37196)
数学(31912)
数学方法(31489)
(23248)
(22741)
中国(21108)
(19548)
业经(19358)
(19207)
地方(18436)
环境(16914)
农业(15072)
(14460)
财务(14390)
(14382)
财务管理(14361)
理论(14044)
(14041)
贸易(14034)
(13639)
企业财务(13633)
(13602)
(13247)
技术(13234)
机构
大学(306369)
学院(303794)
管理(121810)
(117859)
经济(115148)
理学(105680)
理学院(104444)
管理学(102633)
管理学院(102076)
研究(101698)
中国(74659)
(65752)
科学(64175)
(56126)
(51008)
(48085)
研究所(46457)
业大(46139)
中心(45739)
财经(44572)
(44150)
北京(41577)
(40520)
(40362)
师范(40160)
农业(37400)
(37311)
(35914)
经济学(34745)
财经大学(33198)
基金
项目(212180)
科学(166669)
研究(155361)
基金(153905)
(134276)
国家(133196)
科学基金(114280)
社会(97181)
社会科(91983)
社会科学(91960)
基金项目(82519)
(82396)
自然(74870)
自然科(72992)
自然科学(72978)
自然科学基金(71647)
教育(70636)
(69752)
编号(63303)
资助(62715)
成果(51529)
重点(47456)
(46678)
(44746)
(43996)
课题(43342)
(41310)
创新(41068)
科研(40400)
教育部(39951)
期刊
(130935)
经济(130935)
研究(89765)
中国(57773)
学报(49014)
科学(45279)
管理(44641)
(43808)
(42573)
大学(37064)
学学(34826)
教育(33690)
农业(30113)
技术(25254)
(24776)
金融(24776)
财经(21529)
业经(21270)
经济研究(19374)
(18207)
问题(17023)
图书(15984)
科技(15480)
理论(15226)
(15087)
资源(14437)
(14255)
实践(14039)
(14039)
技术经济(13877)
共检索到441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贾若祥  高国力  
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为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的总和,是对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等核心内容作出的规则性安排。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完善生态补偿等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系统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公共物品理论、产权理论、生态产品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法治理论是确定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的重要理论基础。围绕"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如何管"等核心内容设计了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研究提出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合理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晓萌  
在国家范围内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从我国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看,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划与地方政府财力差异度之间存在矛盾,同时,我国各种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已经显现了横向转移支付的雏形。因此,我国可以尝试构建以生态补偿为导向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作为现有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有益补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振华  焦玉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霖  余振国  王海平  
我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已在省内和跨省间展开积极探索,既出现了"政府有意愿、部门有权责、制度有依据"等积极方面,也暴露出"缺市场、缺标准、缺协同"等问题。以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为初衷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应与流域生态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等相互协同,着力破解水资源确权、水资源有偿使用、流域及水生态核算、市场培育等补偿制度瓶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德凡  
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但目前单一的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应对大规模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立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支付体系对于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基于此,立足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从我国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遇到的问题出发,在探究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的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恰逢其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潇   张朝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价值横向补偿分摊系数体系,构建了网络式生态产品价值横向交易运行模式,并以2010—2019年为例进行了测算分析。所得结论强调了生态产品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供给区域的能力与需求区域的强度影响补偿水平,同时强调生态资源使用者应承担部分责任,并提出动态调整横向补偿机制、拓宽横向交易机制但保留中央政府补偿、逐步过渡至市场交易、推广联动补偿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更公平、有效的生态资源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潇   张朝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价值横向补偿分摊系数体系,构建了网络式生态产品价值横向交易运行模式,并以2010—2019年为例进行了测算分析。所得结论强调了生态产品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供给区域的能力与需求区域的强度影响补偿水平,同时强调生态资源使用者应承担部分责任,并提出动态调整横向补偿机制、拓宽横向交易机制但保留中央政府补偿、逐步过渡至市场交易、推广联动补偿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更公平、有效的生态资源管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京津冀地缘相接,拥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开展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项目合作。本文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受力,设计了一套适合京津冀发展的横向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并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课题组  贾若祥  高国力  
横向生态补偿在促进生态保护的经济外部性内部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横向生态补偿健康发展,建议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横向生态补偿,完善与横向生态补偿相关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横向生态补偿的范围和领域。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恩奉  
本文在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特点 ,并借鉴国际经验 ,就分税制体制下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横向转移支付的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横向生态补偿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流域上下游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原理,构建了能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横向补偿的理论模型,发现只有下游各地方政府给予上游公平合理的补偿,才能弥补上游由于实施生态保护而导致的效用的减少。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结构熵权法相结合,测算下游各地方政府应分摊的横向补偿的权重。并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渭河流域下游的宝鸡市政府、咸阳市政府、西安市政府与渭南市政府对流域上游横向补偿的分摊比例分别为27.11%、22.24%、29.82%、20.83%,该分摊方案定量划分了下游各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分摊比例与上述4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也利于强化下游各地方政府保护与建设流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冬梅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一发展态势在干旱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我国政府为了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但由于没有针对干旱地区具体情况的专门补偿措施,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利益人补偿得不到及时体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并且提出符合干旱地区自有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状况的生态补偿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干旱地区目前的生态补偿困境,完善我国干旱地区未来学研究体系,实现兴利除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聂承静  程梦林  
为提高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文章基于边际效应理论,以2016年为时间截面,测算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边际效益,得到横向补偿的临界值,结合地区非均衡协调发展,根据专家赋权法得到北京和张承地区互补的森林生态补偿值。结果表明:理论上北京应向张承地区提供森林生态补偿521392.24万元/年~1277708.36万元/年,实际上,十三五期间北京对张承保地区各类生态补偿额仅71200万元/年。据此,北京尚需补偿张承地区的差额至少为450192.24万元/年~1206508.36万元/年,所以北京应在现有补偿基础上加大对河北省张承地区森林生态补偿金额。最后从国家、河北省、北京市三方面针对上述计算结果提出健全生态补偿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