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4)
- 2023(12363)
- 2022(10385)
- 2021(9415)
- 2020(8234)
- 2019(18788)
- 2018(18491)
- 2017(36072)
- 2016(19860)
- 2015(22269)
- 2014(22307)
- 2013(22610)
- 2012(21104)
- 2011(19112)
- 2010(19561)
- 2009(18720)
- 2008(19242)
- 2007(17915)
- 2006(15851)
- 2005(14295)
- 学科
- 济(93834)
- 经济(93720)
- 业(90412)
- 企(72490)
- 企业(72490)
- 管理(66839)
- 农(47400)
- 方法(41861)
- 数学(33425)
- 数学方法(33110)
- 农业(31426)
- 业经(30434)
- 财(27964)
- 中国(21062)
- 务(20005)
- 财务(19987)
- 财务管理(19958)
- 制(18948)
- 企业财务(18870)
- 地方(17926)
- 技术(17682)
- 贸(16846)
- 贸易(16841)
- 易(16347)
- 策(16004)
- 学(15972)
- 和(15865)
- 划(14678)
- 理论(14530)
- 体(14177)
- 机构
- 学院(305539)
- 大学(299028)
- 济(131087)
- 经济(128664)
- 管理(120575)
- 理学(103911)
- 理学院(102838)
- 管理学(101243)
- 管理学院(100690)
- 研究(100042)
- 中国(78653)
- 农(69033)
- 京(62274)
- 科学(61686)
- 财(58926)
- 农业(53433)
- 所(52434)
- 业大(50362)
- 江(48441)
- 研究所(47449)
- 财经(47127)
- 中心(46819)
- 经(42578)
- 经济学(39841)
- 北京(38416)
- 州(37668)
- 范(37259)
- 师范(36903)
- 经济学院(36358)
- 经济管理(35182)
- 基金
- 项目(197826)
- 科学(156387)
- 基金(144564)
- 研究(144171)
- 家(125733)
- 国家(124526)
- 科学基金(106984)
- 社会(93623)
- 社会科(88395)
- 社会科学(88367)
- 省(79015)
- 基金项目(77130)
- 自然(68547)
- 自然科(66975)
- 自然科学(66951)
- 自然科学基金(65814)
- 划(64829)
- 教育(64286)
- 编号(58586)
- 资助(58258)
- 成果(46396)
- 部(44425)
- 重点(44176)
- 发(44095)
- 创(43372)
- 业(43365)
- 创新(39889)
- 课题(39113)
- 国家社会(38683)
- 科研(37951)
- 期刊
- 济(153359)
- 经济(153359)
- 研究(85159)
- 农(69955)
- 中国(55580)
- 财(47842)
- 学报(47692)
- 农业(47138)
- 科学(46028)
- 管理(43880)
- 大学(36345)
- 学学(34984)
- 业经(31175)
- 融(29436)
- 金融(29436)
- 技术(26583)
- 业(25146)
- 财经(23498)
- 教育(22851)
- 经济研究(22076)
- 问题(21243)
- 经(20294)
- 技术经济(18362)
- 版(16789)
- 世界(16591)
- 农村(15134)
- 村(15134)
- 商业(15074)
- 现代(14670)
- 统计(14628)
共检索到452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圣飞
各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率发展极不平衡 ,且差异有不断扩大之趋势。分析其原因 ,非常规因素——科技生产率方面差异的急剧扩大是其主导因素 ;而常规因素——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率 地区差异 成因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石慧 吴方卫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晓燕 翟印礼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地区差异 条件收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李杨 左杰
本文从资源禀赋角度入手,选取耕地、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与技术4个要素进行比较得出中关两国农业生产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中国农业利用自身优势,借鉴美国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资源禀赋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本文使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缩小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华江
本文提出了计算我国农业综合农业生产率的方法 ,据此比较我国各地区间农业生产率的差别 ,并分析成因 ,提出缩小地区间差异的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发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本文通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环境污染因素纳入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环境污染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地区农业生产率水平,并考察了环境污染约束下农业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动态分布演进及其影响因素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环境污染约束将会高估中国整体的农业生产率水平;考虑环境污染约束的农业生产率没有出现收敛现象,各省农业生产率趋异的状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是未来农业环境政策制定的重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达薇 李非非
首先讨论农业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包括制度、化肥、资本、知识和环境因素等,接着利用回归方法建立起农业生产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实际对2020年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率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知识 环境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慧 孟令杰 王怀明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2)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波动性不大,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3)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的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慧
文章以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考察对象,在梳理了已有的关于空间因素对地区经济差异的作用文献基础上,结合测算的生产率水平结果,使用普通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对中国28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生产率的转移概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地区生产率水平存在四种俱乐部,但是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各子时期的变化与总体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将两种转移概率矩阵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低水平和中低水平的地区与中高水平地区为邻有利于促进本地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说明考虑空间因素时,地区生产率水平的转移可能性会发生变化,地区生产率水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考察期内地区间发生了一定的农业技术扩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黄金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各产业的省际间劳动生产率差异与收敛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产业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间生产率差异随时间呈现出扩大趋势。各产业不存在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收敛,却存在条件收敛,而且收敛的速度较快。实证也发现,各产业地区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异的直接原因,各产业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的快慢统计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方卫 顾焕章
分析了中国 1 95 2~ 1 997年间农业总要素生产率 (TFP)变化的阶段特征 ,并对引起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制度原因进行探讨。重点研究了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对提高农业TFP的影响和作用 ,并对未来中国农业经营制度调整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农业增长 总要素生产率 制度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康 王介勇 李红梅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李国平
本文用DEA方法估算了我国28个省份1980~2005年的农业生产率,分析表明:①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1·9%的速度恶化;②1980~1989年间,农业生产率的变化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生产的波动,而1990年以后,农业生产波动更多地受到生产率以外因素的影响;③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④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收敛性检验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总体上存在收敛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