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2)
- 2023(9262)
- 2022(7562)
- 2021(6578)
- 2020(5079)
- 2019(11412)
- 2018(10960)
- 2017(20769)
- 2016(10944)
- 2015(11968)
- 2014(11996)
- 2013(12067)
- 2012(11621)
- 2011(10695)
- 2010(11038)
- 2009(10254)
- 2008(9073)
- 2007(8257)
- 2006(7651)
- 2005(7411)
- 学科
- 济(53694)
- 经济(53650)
- 业(29878)
- 管理(29323)
- 融(25758)
- 金融(25757)
- 中国(24783)
- 银(23259)
- 银行(23246)
- 行(22745)
- 地方(22504)
- 企(21537)
- 企业(21537)
- 农(15979)
- 环境(13771)
- 业经(13626)
- 方法(13283)
- 制(12066)
- 农业(11818)
- 地方经济(11801)
- 财(11698)
- 数学(11484)
- 数学方法(11399)
- 中国金融(11062)
- 发(10792)
- 学(9866)
- 贸(9283)
- 贸易(9266)
- 易(8868)
- 发展(7980)
- 机构
- 学院(154967)
- 大学(150450)
- 济(69328)
- 经济(67846)
- 研究(59989)
- 管理(54150)
- 中国(52108)
- 理学(44759)
- 理学院(44162)
- 管理学(43519)
- 管理学院(43227)
- 科学(34913)
- 京(33308)
- 财(31872)
- 所(30683)
- 中心(28807)
- 研究所(27512)
- 农(26945)
- 江(24702)
- 财经(24219)
- 经济学(22028)
- 北京(21779)
- 经(21751)
- 范(21689)
- 院(21614)
- 师范(21456)
- 州(21207)
- 业大(20928)
- 农业(20535)
- 银(20327)
- 基金
- 项目(98733)
- 科学(77636)
- 研究(75265)
- 基金(69476)
- 家(60224)
- 国家(59676)
- 科学基金(50648)
- 社会(48482)
- 社会科(46196)
- 社会科学(46190)
- 省(40669)
- 基金项目(36536)
- 划(33501)
- 教育(32420)
- 编号(30401)
- 自然(29975)
- 发(29397)
- 自然科(29227)
- 自然科学(29224)
- 自然科学基金(28644)
- 资助(27628)
- 成果(24468)
- 发展(24216)
- 展(23783)
- 重点(23036)
- 课题(22303)
- 创(21210)
- 部(20639)
- 国家社会(20214)
- 创新(19930)
共检索到260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娅
通过计算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数据得出,国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逐年减弱。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碳排放水平下降,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加剧了地区碳排放水平,然而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碳排放强度 低碳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娅
通过计算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数据得出,国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逐年减弱。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碳排放水平下降,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加剧了地区碳排放水平,然而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碳排放强度 低碳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启兵
当前,我国各省市区都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问题。常州低碳经济示范区在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以纯低碳理念为发展目标、重点引进低碳产业高新企业、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高新化为主、以低碳生活为理念规划园区布局及主动与科研院所联姻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低碳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也为我国其他地区低碳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低碳 经济示范区 核心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晶
金融集聚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有利于商贸流通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金融资金。本文利用2003-2015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就金融集聚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实际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此外,进一步考虑地区差异后进行的回归发现,金融集聚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出口竞争力、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商贸流通业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长华 周洲 陈立泰
首先在对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动因,其次研究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耦合机制、协调机制、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再次分析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模式,本文最后就工业集聚与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集聚 金融集聚 协同发展 机制与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长华 周洲 陈立泰
首先在对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动因,其次研究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耦合机制、协调机制、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再次分析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模式,本文最后就工业集聚与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集聚 金融集聚 协同发展 机制与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春林 华桂宏 朱瑾
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要构建金融集聚区,众多地方政府都以建设金融中心或集聚区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点,这样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以及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乃至诱发金融风险。本文认为各省市需要发展金融集聚的典型地区,以江苏为例,先通过金融综合竞争力比较找出江苏金融集聚的典型地区分别为南京、苏州和徐州,继而分别探讨各典型地区的特征、存在问题及影响,最后提出发展金融集聚典型地区需要合理定位,确定范围,夯实基础,促进协调。
关键词:
金融竞争力 金融集聚 典型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子嫄 何宜庆 毛华
本文把物理学中的耦合关系运用于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中,通过构建华东地区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模型对2007-2011年华东地区6省1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山东)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严重,上海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其他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普遍不高,并据此提出促进华东地区金融集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志秀 葛翔宇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周边地区则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对本地区则是负作用。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直接效应中金融集聚和政府干预显著而对外开放不显著;间接效应三个变量都显著;总效应和分解效应都呈现金融集聚效应大于对外开放而小于政府干预的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宇
低碳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客观上产生了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在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客观上产生了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建平
低碳城市建设热潮在全国掀起,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和减排机制创新问题,这就需要低碳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支持。国际社会在低碳金融发展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如英国创设了碳信托和节能信托基金,欧盟设计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世界银行设立各型碳基金等。国内低碳金融业发展现状是:银行业低碳绿色信贷业务增长迅速;碳权市场中项目市场发展较快,配额市场正在酝酿;各地各市积极创建各类低碳基金。借鉴国际经验,针对国内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完善低碳金融支撑体系、支持低碳城市建设的系列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印玺 周艳春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物流业集聚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集聚不仅可带动本省份流通业低碳发展,还能促进周边省份流通业低碳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物流业集聚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打造物流业集聚高地、强化物流业省际合作交流、实行差异化物流发展策略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驱动流通业低碳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琳
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和金融发展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识别了金融支持对物流业发展影响的差异。本文结论表明,金融集聚和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物流业发展,无论是金融集聚还是金融发展均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明显大于金融集聚。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只有东部地区金融集聚才能促进物流业发展,中西部地区不显著。而在追求金融规模的模式下,金融发展规模在不同区域均能促进物流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分组发现,低经济发展水平下,金融集聚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中高经济发展水平下,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物流业发展。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均能显著促进物流业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发展 物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光 雷蕾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仍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降低能源消耗、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做出努力。一、金融机构加强专门的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培养以及提供特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上多下功夫。1.提高对低碳经济、低碳金融的认识程度。要全面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完善低碳金融服务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只有增强认识才能提高意识,也唯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亚生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旨在成功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IET允许附件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排放配额单位。JI主要用于发达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的合作减排,允许附件Ⅰ国家从其在其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