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0)
- 2023(7619)
- 2022(6377)
- 2021(5933)
- 2020(4973)
- 2019(11364)
- 2018(10567)
- 2017(20836)
- 2016(11079)
- 2015(11946)
- 2014(11640)
- 2013(11381)
- 2012(10639)
- 2011(9468)
- 2010(9877)
- 2009(9516)
- 2008(8526)
- 2007(7814)
- 2006(6875)
- 2005(6339)
- 学科
- 济(43598)
- 经济(43542)
- 业(33676)
- 管理(33466)
- 企(28459)
- 企业(28459)
- 融(25746)
- 金融(25745)
- 银(23302)
- 银行(23295)
- 行(22640)
- 中国(18584)
- 方法(18567)
- 财(17157)
- 数学(15983)
- 数学方法(15861)
- 地方(13704)
- 制(13401)
- 农(11638)
- 中国金融(11147)
- 业经(10744)
- 务(10131)
- 财务(10110)
- 财务管理(10085)
- 企业财务(9812)
- 农业(8577)
- 体(8415)
- 贸(8218)
- 贸易(8208)
- 学(8188)
- 机构
- 学院(151990)
- 大学(151276)
- 济(66095)
- 经济(64772)
- 管理(58634)
- 理学(50830)
- 研究(50672)
- 理学院(50266)
- 管理学(49560)
- 管理学院(49270)
- 中国(45253)
- 财(34776)
- 京(30409)
- 科学(29145)
- 财经(27382)
- 中心(25950)
- 所(24964)
- 经(24948)
- 农(24224)
- 研究所(22595)
- 经济学(21964)
- 江(21946)
- 财经大学(20740)
- 业大(20388)
- 经济学院(20017)
- 融(19837)
- 金融(19488)
- 银(19043)
- 州(18925)
- 农业(18836)
- 基金
- 项目(103111)
- 科学(82524)
- 基金(77762)
- 研究(74669)
- 家(67854)
- 国家(67341)
- 科学基金(58388)
- 社会(50024)
- 社会科(47727)
- 社会科学(47716)
- 基金项目(41421)
- 省(39064)
- 自然(37230)
- 自然科(36500)
- 自然科学(36491)
- 自然科学基金(35897)
- 教育(33412)
- 划(32864)
- 资助(31596)
- 编号(28619)
- 成果(23835)
- 部(23225)
- 重点(23168)
- 发(22293)
- 创(22015)
- 国家社会(21679)
- 性(21374)
- 创新(20624)
- 教育部(20354)
- 人文(20022)
共检索到228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俊
地方政府为获取经济效益和政治绩效而对金融资源展开争夺,进而形成地区金融竞争。基于省级区域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存在互补型地区金融竞争,即各地区采取同样或相似的行为进行金融竞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竞争方式趋于多样化,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从通过行政权力直接干预国有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做大做强本土金融,既有行政职能部门(地方金融办)的隐性资金安排,也有政策推动性的金融话语权争夺(区域金融中心)。中央与地方间应合理分权和分责以正确激励和适度约束地方政府行为,避免过度的地区金融竞争;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引导与市场效率相结合以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以活跃和规范地方金融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文 胡菲菲
利用税收反应函数,通过对199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税负水平与竞争省份税负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即各省之间存在相互模仿的税收竞争;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我国不同省份的税收竞争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大多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同时大多数省份的税收竞争水平较为平稳,但不同省份税收竞争水平的变动趋势不尽相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季燕霞
我国行政编制下的各级地方政府是经济运行中的特殊利益主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受不同的经济体制运行要求的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内涵与方式动态地演变。地方政府间竞争对我国在改革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担当了市场化渐进的中间过渡角色,也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推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性分权 经济性分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军
尽管中国经济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它的体制和组织结构始终让人着迷。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的经济学家就发现中国的计划体制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安排,与苏联的标准模式不同。一个最重要的不同是,中国的地方政府拥有资源和控制经济的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坚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金融发展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地方政府为了赢得"GDP竞赛",需要通过金融部门的发展来调动区域内的资源,这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各省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地方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大,这可能会影响到金融部门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岳书敬 曾召友
首先将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必要性的各自观点做了梳理;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竞争的积极之处是可以促使地方政府有效地利用信息、有效地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积极地创造更合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消极作用是可以造成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累退效应;最后提出了消除消极作用的一些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浚锋 刘晖
厘清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能更好理解高等教育地方化背后的学理逻辑。结合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可检验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水平的非线性关系,描述以财政分权度为核心变量的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当财政失衡度低于阈值(47.8%)时,表示地方政府拥有较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调配能力,可能倾向于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水平,表现出竞争型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行为,并参与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反之,若是受制于“吃饭财政”的生存型地方政府,则倾向于维持现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两者结果表征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动态非均衡。展望未来,中央政府迫切需要完善晋升考核体系、加大专项转移支付规范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并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进中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结合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竞争成本逐渐凸显的现实,本文建立市场分割模型、重复建设模型和政治竞争模型,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后果,并探讨使地方政府行为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重复建设是地方政府过度利用地区经济发展权的后果,政治竞争根源于单一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而适当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保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同时,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市场分割 制度安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翠华
文章在一个双重属性框架下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进行了逻辑一致地解释,客观描述了其背后的机制,并对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进行了规范分析和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双重属性 经济竞争 政治晋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浩 汪敏
近年来,出于"土地引资"和"土地财政"双重激励,地方政府热衰于出让土地。然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使得土地出让行为受到其他地方政府的影响,即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身也存在竞争效应。本文构建理论模型,从"土地引资"和"土地财政"两个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竞争效应,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3—2013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结果表明:(1)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之间存在"土地引资"的主动性竞争和"土地财政"的被动性竞争;(2)由于政治晋升的激励,同省份城市之间"土地引资"和"土地财政"的竞争程度大于异省份城市之间的竞争;(3)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梁梁 杨俊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采取财政竞争的方式,以争夺区域外的流动资本。利用199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对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增加本地区财政支出并不能起到招商引资的效果,只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微弱的正向溢出效应,社会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才是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关键所在。财政收入增加对资本流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适当增加非税收入会少量促进资本净流入。因此,通过财政竞争手段吸引国内资本是不可行的,应该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和地方官员考核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晏
本文在一个两级政府框架下,构造了一个包含初始禀赋差异的FDI税收竞争模型,分析两个地方对FDI的竞争及其效率含义,并考察垂直分权安排对竞争效率的影响。文章发现地方政府之间的Nash竞争将损害处于优势地位的地区,采用最小化社会福利损失的中央财政税收政策可以减少地方竞争的扭曲。另外,从竞争公平角度出发的差别化税收优惠政策也可能提高总社会福利,在一定条件下,一刀切的社会最优政策反而不如有差别的公平竞争政策,中央政府可以考虑因地制宜的差别化政策,减少地方政府竞争的损失。文章还对我国地方政府针对FDI的减免税竞争等财政竞争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税收优惠 财政竞争 FDI 财政分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易志斌
地方政府间竞争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但是带来了许多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特征,建立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投资博弈模型,探究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流域水环境保护投资方面的影响。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使得环保投资不足,带来类似"囚徒困境"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使得流域水污染治理投入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鼓励地方政府竞争的政策应该被重新认识,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来约束地方政府在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竞争策略,引导地方政府在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合作行为,最大限度地把地方利益有机整合到全流域利益当中去。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竞争 博弈 流域 水环境保护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申亮
地方政府投资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很强的投资冲动,地方政府决策的投资规模总量超过中央政府希望的最优投资规模。尤其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下,这一投资冲动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又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大,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矫正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当务之急是要完善财政体制和改革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梁梁 杨俊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采取财政竞争的方式,以争夺区域外的流动资本。利用199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对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增加本地区财政支出并不能起到招商引资的效果,只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微弱的正向溢出效应,社会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才是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关键所在。财政收入增加对资本流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适当增加非税收入会少量促进资本净流入。因此,通过财政竞争手段吸引国内资本是不可行的,应该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和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