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8)
2023(14781)
2022(12159)
2021(11564)
2020(9783)
2019(22457)
2018(21701)
2017(41442)
2016(21723)
2015(24173)
2014(23461)
2013(23085)
2012(21019)
2011(18810)
2010(18745)
2009(17450)
2008(15990)
2007(13389)
2006(11637)
2005(10450)
作者
(58055)
(48476)
(47921)
(46024)
(30613)
(23092)
(22075)
(18895)
(18662)
(17039)
(16553)
(16450)
(15171)
(15110)
(15040)
(14951)
(14129)
(13996)
(13815)
(13620)
(11958)
(11567)
(11545)
(11061)
(10948)
(10916)
(10463)
(10210)
(9564)
(9470)
学科
(93034)
经济(92954)
管理(60962)
(57510)
(46587)
企业(46587)
方法(43847)
数学(39791)
数学方法(39354)
中国(31199)
(28062)
金融(28060)
(25819)
银行(25804)
(24912)
(24324)
(23681)
地方(19503)
业经(19164)
(18772)
贸易(18757)
(18546)
(18366)
环境(16526)
农业(16379)
(16176)
(15624)
财务(15580)
财务管理(15545)
企业财务(14910)
机构
大学(296440)
学院(294277)
(132917)
经济(130622)
管理(116147)
理学(101034)
研究(100858)
理学院(99978)
管理学(98277)
管理学院(97755)
中国(86581)
(61851)
(59376)
科学(57997)
中心(49886)
财经(48556)
(48117)
(44590)
(44431)
研究所(44153)
经济学(43358)
业大(40547)
(40253)
经济学院(39341)
北京(39004)
财经大学(36727)
(36667)
(36601)
师范(36282)
农业(34446)
基金
项目(207286)
科学(166290)
基金(156500)
研究(151047)
(136449)
国家(135421)
科学基金(117697)
社会(101446)
社会科(96624)
社会科学(96604)
基金项目(82235)
(76054)
自然(74436)
自然科(72776)
自然科学(72761)
自然科学基金(71506)
教育(68377)
(65303)
资助(64147)
编号(58488)
(47440)
重点(46693)
成果(46169)
国家社会(44574)
(44570)
(43542)
教育部(41541)
创新(40766)
科研(40184)
人文(40144)
期刊
(132567)
经济(132567)
研究(86990)
中国(53917)
(44881)
(44673)
金融(44673)
学报(42490)
科学(41530)
管理(41415)
(39067)
大学(33777)
学学(31869)
农业(25752)
财经(24145)
教育(23862)
技术(23792)
经济研究(22939)
(20823)
业经(19746)
问题(17640)
(15945)
统计(15671)
理论(14605)
世界(14581)
国际(14543)
(14448)
(14073)
资源(13998)
技术经济(13617)
共检索到434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勇辉  袁旭宏  杨杏  
推进金融生态建设能有效提高地区间信贷资金配置的合理性。本文利用我国宏观数据对地区金融生态演进差异与信贷配置水平进行收敛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生态演进和信贷资金配置水平的总体差异逐步缩小,东中西部的金融生态演进与信贷资金配置的收敛特征具有显著地区性差异;除中部地区外,东西部和全国层面的信贷资金配置水平与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正相关,信贷配置基础越好与地区间金融生态差异越小将有助于信贷资金在地区间合理流动,市场上充足的信贷资金是弱化地区间竞争的主要原因;随着地区间金融生态差异的缩小将有效提高地区间信贷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同时有效改善欠发达地区的信贷资金配置现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江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考察了金融生态、政府行为对信贷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生态和政府行为与信贷资本配置效率均呈正相关,但政府干预过多的城市化进程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利于信贷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邱兆祥  刘远亮  
利用中国银行业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宏观经济下滑、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趋紧时,银行收缩信贷供给,人们收入减少,还款意愿降低或无力还贷;企业融资困难,财务状况趋于恶化,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信贷风险显著增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平  王尤  
由于具有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方面的含义,我国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深受地方系统的关注。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省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我国省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主要内生性地取决于经济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国际收支顺差等省区金融与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既无力也不应干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提高地区存贷比例的最好政策选择是重视并推动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旭  姜颖  张彤进  
文章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并将银行信贷分为中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采用2005到2011年各区域的银行信贷数据、GDP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总体上中西部银行信贷对中西部GDP增长的贡献度要大于东部银行信贷对东部GDP的贡献度;中长期信贷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东部,而短期贷款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高于中西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兴  莫骄  冯志坚  
文章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85—2004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弹性都呈现出从东部往西部递增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失衡状态,因此不能依靠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来带动就业,而应该通过优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来达到这一目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姚霞飞  张浩  
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央地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是促进生态福利绩效、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文章理论上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探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实力和财政纵向失衡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1)财政纵向失衡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显著负向抑制作用,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升。(2)加入财政纵向失衡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后,财政纵向失衡与环境规制交互项对生态福利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3)财政纵向失衡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发达地区财政纵向失衡的负向影响显著,欠发达地区其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同时财政纵向失衡高的地区相较于财政纵向失衡低的地区其负向影响更强。结合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摒弃中央-地方不平衡的财政关系,构建更加平衡的新型政府间财政关系;二是鼓励政府更加主动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提升森林覆盖率,推进城市分布格局优化进程;三是完善环境政策,充分利用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四是加强财政政策和环境政策联动作用,互相取长补短,以多元化政策组合改善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冉光和  李敬  熊德平  温涛  
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厘清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洪波  刘远亮  
本文研究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商业银行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论文首先构建了一个GARCH模型得到代理变量来度量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然后利用中国银行业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银行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现金持有水平影响显著,当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形势前景不明时,商业银行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春苗  任常青  
金融地域性排斥会扩大收入水平的地理差异,而金融包容通过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减贫效应、改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城乡经济包容性增长等路径有利于弥合地域间收入分配不平衡。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服务渗透性、可得性和使用性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发现:我国当前金融包容度整体偏低,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中西部远低于东部。使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包容度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弥合作用;其作用大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金融包容度更低的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边际效用更大,金融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更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建新  黄鹏  
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发展经济学文献中广受关注。本文使用中国29个省区从1999年到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缩小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不存在"库兹涅茨假说"的倒"U"型关系。此外,我们提供的证据还表明失业率的上升部分抵消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努力;非国有化改革由于效率优先而会拉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会增大收入差距,而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却有助于缓和这个差距;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会由于结构效应而放大收入差距的程度;由于地方保护水平会造成市场分割和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增加了城镇居民之间收入不平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米运生  谭莹  
帕累托式的信贷区域配置对协调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对信贷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宏观经济严重依赖银行信贷,但信贷配置效率差强人意;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省际层面而非区域层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置效率并无实质性差异。省际层面上,信贷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显著,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的浙江、江苏对信贷依赖程度较大;东部的上海、广东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而降低了对信贷的依赖;中部和东北的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宇  姜金涵  宋兰旗  
低碳技术进步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绿色信贷能够通过引导资源配置和激励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分析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特征,进一步分析上述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结论显示:中国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从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省际合作等方面给出提高绿色信贷促进低碳技术进步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小玄  周晓艳  
采用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水平的数据(2000~2007年平衡面板),本文考察了信贷资源在企业的配置状况。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短期融资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企业的短期融资或信贷资源主要是以企业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为依据来配置的。然而,这样的融资配置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很弱,甚至经常是负相关性,表现为很低的融资配置效率。在同样规模的基础上,民企的融资成本和利率弹性均显著高于国企,对于承受了较高实际利率的民企或小企业来说,虽然其往往具有较好绩效,但只能得到较少的融资来源。相反,国企的实际利率和融资成本都低得多,相对民企其却能得到较多外部融资。这可能是企业融资与绩效负相关的主要原因。这样的金融市场传导给商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