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6)
2023(7010)
2022(5861)
2021(5792)
2020(4658)
2019(11224)
2018(10675)
2017(19421)
2016(10075)
2015(11741)
2014(11532)
2013(11794)
2012(11216)
2011(10091)
2010(9959)
2009(9297)
2008(9478)
2007(7827)
2006(6868)
2005(6380)
作者
(26961)
(22831)
(22712)
(21771)
(14583)
(10869)
(10519)
(8928)
(8579)
(8052)
(7943)
(7454)
(7422)
(7324)
(7238)
(6855)
(6840)
(6731)
(6283)
(6216)
(5797)
(5411)
(5305)
(5121)
(5074)
(5049)
(4877)
(4666)
(4561)
(4547)
学科
(49643)
经济(49605)
管理(28778)
(25484)
(24575)
(23661)
贸易(23651)
(23094)
方法(22073)
数学(20092)
数学方法(20017)
(18877)
企业(18877)
中国(17886)
(14838)
财政(12949)
(12274)
地方(11768)
(10570)
(10389)
(10374)
出口(10373)
出口贸易(10373)
(9942)
财务(9938)
财务管理(9893)
关系(9520)
企业财务(9300)
(7813)
银行(7811)
机构
大学(148263)
学院(145090)
(78927)
经济(78021)
研究(56804)
管理(51460)
中国(45767)
理学(44028)
理学院(43546)
管理学(43175)
管理学院(42920)
(41681)
(31485)
财经(29778)
科学(29055)
(28060)
经济学(27884)
(27320)
经济学院(25485)
研究所(24991)
中心(24197)
财经大学(22037)
北京(20567)
(20416)
(19656)
(19487)
(18414)
科学院(17441)
(17261)
师范(17164)
基金
项目(93101)
科学(73934)
基金(71608)
研究(70785)
(62119)
国家(61715)
科学基金(51973)
社会(49255)
社会科(47022)
社会科学(47015)
基金项目(36594)
教育(31144)
(30389)
资助(30192)
自然(29820)
自然科(29168)
自然科学(29161)
自然科学基金(28679)
(26732)
编号(26356)
(23491)
中国(23238)
国家社会(22882)
成果(22291)
重点(21085)
教育部(20833)
(20819)
人文(19426)
社科(19294)
(19240)
期刊
(82294)
经济(82294)
研究(53569)
(35192)
中国(29830)
(19466)
学报(19010)
管理(18404)
科学(18171)
经济研究(17109)
国际(16955)
(16504)
财经(15801)
大学(15455)
(15195)
金融(15195)
学学(14497)
(13757)
问题(13025)
世界(11843)
农业(11514)
教育(10222)
业经(9952)
技术(9490)
(9315)
贸易(9315)
国际贸易(7820)
会计(7721)
(7446)
财政(7446)
共检索到235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峰  
在考虑地区贸易开放度差异的情况下,通过构建省际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会因地区贸易开放度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限特征。其中,位于低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显著,此时"李嘉图等价"成立;位于中等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呈现"双重发散"效应,财政支出扩张能够有效改善贸易差额;而位于高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存在"双重赤字"关联,财政支出扩张会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研究发现,各地区的门限效应还受制于财政支出结构,转移性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要明显强于购买性支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中国对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同时对美国却保持高额顺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及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从雁行模式的东亚产业转移、东亚生产网络及美国需求三方面分析了该联动效应产生的原因。还探讨了差额联动的变化趋势:长期看,由于中国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将有所改变,差额联动效应有望减弱;短期看,差额联动效应仍将存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伟贤  踪家峰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利用空间和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就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省的地方财政总支出及其主要构成部分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外商直接投资限制了政府部门规模,降低了总支出水平及其主要构成部分的支出水平,支持效率假说的推断;贸易开放度扩张了政府部门规模,提高了总支出水平及其主要构成部分的支出水平,支持补偿假说的推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俞娟  
中国的货物贸易差额已保持连续十年顺差。从1998年开始,这一差额开始减少,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1季度和2004年1月,中国还出现了近五年来首次的月度和季度逆差。本文结合了对中国货物贸易差额长期趋势的观察,从分析顺逆差商品的结构入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顺逆差结构以及贸易逆差主要构成来源的角度,解释近期贸易差额减小的结构原因,并预测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峰  
本文选取1997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扩张偏向与贸易收支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财政扩张偏向与贸易收支之间确实存在非线性关联,财政支出冲击、税收冲击和政府预算冲击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三区制特征;区制1状态下中国的财政支出扩张会加剧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总体贸易收支的恶化,此时财政扩张偏向与贸易收支呈现"双重赤字"联动;而随着财政收入的提高和预算平衡的改善,在区制2和区制3状态下,财政支出冲击会引致加工贸易的持续改善,长期内财政扩张偏向的"双重发散"效应正逐步显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文骏  
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工具,财政支出无法改变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初次收入分配不公,而贸易开放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又将扭曲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财政支出、贸易开放均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2)任何预算结构、支出类别的财政支出均无法显著影响贸易开放规模,这表明财政支出无法通过影响贸易开放规模来间接影响其收入分配效应;(3)贸易开放将显著抑制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以及不同类别的财政总支出规模,这表明贸易开放能够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来间接影响其收入分配效应。因此,贸易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周继忠  徐晓萍  
本文针对之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运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结构性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有两个:第一,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基本成立,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贸易差额存在明显但有修正的J曲线效应;第二,在样本时段内人民币升值时有使我国贸易产生逆差的压力,且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有随时间逐步增强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峰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基准模型和拓展模型,利用世界主要经济体1998~2012年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的冲击效应十分有限,长期内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缺乏直接的影响机制;价格水平、利率和实际汇率等传导性因素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动态关系未能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也不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剔除财政支出、区分贸易类型等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保证了PVAR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通过45个国家的经验证据证实了传统研究中关于"李嘉图等价"假说的适用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05年中国与32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内涵碳差额和污染贸易条件,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是贸易内涵碳"顺差"国,"顺差"在2000~2005年期间出现大幅提高。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绝大部分是中国较高的污染贸易条件所致,但贸易顺差的推动作用也在增强。进一步对污染贸易条件的分解发现,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主要缘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生产技术差异,但1995~2000年期间中国生产技术呈现出显著的"低碳化"改进,有效改善了污染贸易条件,从而减少了贸易内涵碳"顺差"。此外,期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比进口商品结构相对清洁,也小幅降低了贸易内涵碳"顺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姜鸿  
解决中美两国间贸易赤字问题,一直成为中美双边贸易中引人注目的问题。 根美方统计,1983年前美对华贸易一直为顺差,1983年开始逆转为逆差,以后越来越大,199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最高达183亿美元。然而,根据中方统计,1980—1992年间,中国对美一直逆差,1989年最高达22亿美元,1992年达3.1亿美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峰  
基于中国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财政支出和贸易开放对净出口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从国家层面上看,财政支出对净出口基本不会产生影响,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对净出口产生抑制效应。同时,相邻省份财政支出的扩张及贸易开放度的降低会对本省净出口的改善产生明显的空间抑制作用,这表明中国的贸易格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割性,地区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从区域层面上看,财政支出和贸易开放对净出口的动态空间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结论表明,现阶段,中国要实现财政与贸易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必须处理好省际区域间财政支出与贸易开放的协调发展问题。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萍  
降低出口退税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直接吸收效应,只有当收入效应小于直接吸收效应时,降低出口退税才能起到缩小贸易顺差的作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降低出口退税能够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吸收,这意味着能够起到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政策调整的范围没有涉及到引起顺差的主要产品种类等原因,政策的实际效果要受到削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新安  
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姜新安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贸易关系开始解冻;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于同年7月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此后.两国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从197...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彬  
近年来,伴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额的持续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成为了阻碍双边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障碍。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众多,但中美双方均未将服务贸易统计在中美贸易额中是构成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把中美服务贸易的数据计入中美贸易总额,从而对中美贸易差额进行重新的估算,由此得出中美贸易差额的另一种景象。一、中美贸易差额的基本状况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玲  葛明  赵素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属地原则的双边贸易统计已经不能适应资本要素跨境流动、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基于所有权原则的三国双边贸易模型,并推导论证了该模型下的属权统计体系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国家双边贸易流量及差额。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属权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差额进行了重估,结果发现:现行的贸易统计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差额的真实水平,而在华FDI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