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8)
- 2023(13544)
- 2022(11946)
- 2021(11087)
- 2020(9276)
- 2019(21467)
- 2018(21197)
- 2017(41437)
- 2016(22363)
- 2015(24947)
- 2014(25080)
- 2013(25090)
- 2012(23196)
- 2011(20527)
- 2010(20856)
- 2009(19294)
- 2008(18669)
- 2007(16233)
- 2006(14452)
- 2005(12791)
- 学科
- 济(108638)
- 经济(108537)
- 管理(69952)
- 业(61954)
- 企(51569)
- 企业(51569)
- 方法(44078)
- 数学(38610)
- 数学方法(38260)
- 财(34908)
- 地方(26526)
- 中国(25095)
- 农(24408)
- 学(21699)
- 业经(21009)
- 制(17826)
- 务(17705)
- 财务(17644)
- 财务管理(17587)
- 企业财务(16726)
- 农业(16697)
- 地方经济(15426)
- 环境(15129)
- 财政(15118)
- 贸(15013)
- 贸易(15004)
- 和(14760)
- 理论(14635)
- 易(14405)
- 体(13439)
- 机构
- 大学(320100)
- 学院(317689)
- 济(137277)
- 经济(134565)
- 管理(127100)
- 理学(110426)
- 理学院(109187)
- 研究(108836)
- 管理学(107482)
- 管理学院(106918)
- 中国(79723)
- 财(68610)
- 京(67407)
- 科学(65707)
- 所(54738)
- 财经(51530)
- 研究所(49448)
- 中心(47722)
- 农(46878)
- 经(46770)
- 江(45544)
- 业大(44778)
- 北京(42651)
- 经济学(42328)
- 范(40675)
- 师范(40373)
- 院(39114)
- 财经大学(38146)
- 经济学院(37892)
- 州(36649)
- 基金
- 项目(215167)
- 科学(169282)
- 研究(157877)
- 基金(157341)
- 家(136082)
- 国家(134987)
- 科学基金(116344)
- 社会(101408)
- 社会科(96155)
- 社会科学(96127)
- 基金项目(84008)
- 省(82543)
- 自然(74588)
- 自然科(72841)
- 自然科学(72827)
- 自然科学基金(71525)
- 教育(71043)
- 划(68883)
- 资助(64830)
- 编号(63489)
- 成果(51673)
- 部(47839)
- 重点(47557)
- 发(45982)
- 创(44098)
- 课题(42970)
- 国家社会(41852)
- 教育部(41434)
- 创新(41188)
- 科研(40778)
- 期刊
- 济(155084)
- 经济(155084)
- 研究(100590)
- 中国(58159)
- 财(56335)
- 学报(47945)
- 管理(46675)
- 科学(44612)
- 农(41829)
- 大学(36542)
- 学学(34684)
- 教育(29291)
- 农业(28938)
- 技术(26515)
- 经济研究(26213)
- 财经(26166)
- 融(25159)
- 金融(25159)
- 经(22403)
- 业经(22307)
- 问题(19630)
- 技术经济(17120)
- 理论(15380)
- 图书(14843)
- 科技(14318)
- 现代(14306)
- 业(14113)
- 统计(13909)
- 实践(13712)
- 践(13712)
共检索到472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华春 刘清杰
为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效率等环境变量对财政预决算偏差的影响,本文构建三个理论假设并通过面板数据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符合预期。研究表明:上述各要素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稳定关系;地区经济增长对预决算偏差的影响最为显著,呈现正向扩大效应;地方政府效率与预决算偏差的长期关系更加稳定,且对预决算偏差具负向冲击力;财政预决算偏差中,支出偏离度与收入偏离度的关系微弱,弹性系数较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缩小预决算偏差,我国应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降低GDP指标权重,重视提升地方政府效率,推进建设规范有序的现代财政治理机制。
关键词:
地区经济增长 政府效率 预决算偏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华春 刘栓虎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逐步完善,但财政收支预决算偏差过高,过高的财政预决算偏差弱化了政府财政调控能力,降低了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跨年度预算机制建立,不利于地方债务管理。政府预决算偏差过高与年度预算重约束而轻预期、官员晋升激励和政府短期行为、预算透明度低以及财政收支预测技术落后等综合原因有关。为了完善政府财政预算,降低预决算收支偏差,需要增强财政预算预见性、透明度和法制化,同时引入更加科学的财政收支预测技术。
关键词:
预决算偏差 跨年度预算 晋升激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秀芝
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预决算的偏差率居高不下,由此而来的超收收入的使用问题、超支的资金来源问题引人注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预算约束软化,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考察了1994-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预算决算数偏差的现状、原因,就如何控制财政收支预决算数的偏差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支 预决算 偏差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偏好有较大促进作用;服务性偏好短期内则对经济有阻碍作用,但在长周期内会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中央政府要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制度化的财政分权激励政策,完善央-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管理,积极引导地方政府的平衡性偏好,实现经济社会的结构性优化,使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起生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辉 殷强
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是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而科学编制和规范执行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预算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地方官员集中换届时期,理性的地方官员有动机策略性地利用预算工具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进而造成预决算周期性偏离。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发现预决算偏离具有随地方政府换届而变化的预算周期性,预决算偏离在换届前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换届前人事变更不确定性较高,中央监察力度较强,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更偏好“留有余地”;换届后人事变更已确定,中央监察力度减弱,晋升竞争和财政增收激励着地方官员选择“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为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规范地方官员预算行为,需要改进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完善经济目标责任管理制,规范财政收入预算管理,并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汪穹立
2017年江门市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快速增长,关注地方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偏离,不仅有助于了解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财政活动的绩效,更有助于增强底线意识,防范过高的预算偏离对经济社会产生冲击的风险。文章利用2017-2020年江门市政府性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数据,分析和归纳江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的典型特征,发现2017-2020年江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处于较高水平,市本级和市县层面的预算偏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预算偏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本身、外部监督等,为降低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程度,应加快构建全面规范的预算体系,形成收支相匹配的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格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梅
当前,预决算偏差逐渐发展为衡量高校、政府部门等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如何将预决算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进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依托于造成高校预决算偏差的成因,引入业财融合理念,明确以业财融合为基础的高校预决算偏差管控要点;然后借助实际案例分析高校预决算偏差情况,并针对高校预决算偏差造成的超收、超支问题实施具体的管控方案。结合管控效果来看,案例高校的预决算偏差值下降显著,可见,利用业财融合助推高校预决算与业务深度融合,有助于减小预决算偏差。
关键词:
预决算偏差 业财融合 收支预决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军
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效率模型测算出地方政府财政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效率区域分布上,中部地区财政效率均值较高,西部地区财政效率均值高于东部地区;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效率有所提升。运用工具变量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当预决算差异、财政违规资金和行政腐败程度处于中高阈值时,地方政府财政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由此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因监督力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宇丹 龚六堂
本文将政府债务引入包含两级政府的财政分权模型,通过Stackelberg博弈刻画消费者、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间的关系,在一个内生增长的框架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央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本文中,政府债务的改变通过三种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本文发现:地方政府债务/gDP的改变对经济的影响依赖于地方政府获取税收的方式。当征收扭曲税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改变同时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债务/gDP的扩大在长期损害经济增长;当征收非扭曲税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变化仅影响非扭曲税的税率,地方政府债务/gDP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中性的。中央政府债务/gDP的增加损...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债务 内生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本文构建一个两部门内生增长迭代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不同财政规则下财政政策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和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财政规则下,财政政策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和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凸显出财政规则对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的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允许发行公债为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融资的原始赤字规则更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和改善政府财政状况,但经济均衡的稳定性将随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力度增加变得较为脆弱。
关键词:
财政规则 经济增长 政府债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欧阳玲 毛军
首先基于我国2000-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极化指数对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分权的地区差距进行分解;然后,建立空间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贫困减少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通过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对贫困减少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地区差距呈现出下降态势,这说明我国财政收入分权的聚合程度在不断增强。组间差距缩小与组内聚合程度增强是我国财政收入分权的空间极化程度下降的主要来源。(2)采用空间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存在空间依赖作用,且农村贫困的空间相关系数略高于城镇贫困的空间相关系数;财政收入分权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财政支出分权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财政收入分权集群对农村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财政支出分权集群对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经济集聚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反贫困工作的关键点在于需要考虑空间因素下财政分权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志方 陈守东 孙彦林
减速治理背景下,政府官员廉洁程度与财政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关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基于赋予转移概率以时变特征的MS-TVTP模型,研究发现:中国腐败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并未呈现持续性改善趋势;政府廉洁状况的改善有助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提高,也有利于经济扩张区间的相对延长,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但由于中国尚处于腐败较为严重区间且改善程度有限,导致这一促进作用并不十分突出;此外,信贷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十分有限。
关键词:
产出缺口 财政政策 全球清廉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级政府级次下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规模优化研究
财政偏向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质量
财政收入缘何刚性增长?——经济增长的政府投资依赖与财政增收计划机制关系的解释
经济货币化、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扩张关系分析
财政理性下的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及其偏差矫正
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
不同财政支出理论下的财政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偏好———基于 Turnbull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偏好——基于Turnbull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