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2)
2023(12065)
2022(10764)
2021(10540)
2020(8760)
2019(20613)
2018(20526)
2017(39978)
2016(21862)
2015(24811)
2014(24918)
2013(24557)
2012(22374)
2011(19641)
2010(19971)
2009(17970)
2008(17770)
2007(15288)
2006(13169)
2005(11490)
作者
(61245)
(50414)
(50336)
(48134)
(32344)
(24322)
(22956)
(19936)
(19215)
(18270)
(17378)
(16763)
(16090)
(15925)
(15609)
(15451)
(15105)
(15098)
(14411)
(14174)
(12516)
(12346)
(12242)
(11537)
(11375)
(11172)
(11116)
(11094)
(10130)
(9940)
学科
(86275)
经济(86189)
管理(67289)
(62862)
(54519)
企业(54519)
方法(44063)
数学(38501)
数学方法(37813)
(32903)
中国(21831)
(21780)
地方(20104)
业经(18811)
(17705)
(17657)
财务(17626)
财务管理(17569)
企业财务(16713)
理论(16304)
(16243)
(14380)
贸易(14373)
农业(14325)
(13999)
(13933)
财政(13699)
技术(13612)
环境(12422)
(12076)
机构
学院(301873)
大学(301557)
管理(124316)
(116344)
经济(113761)
理学(108644)
理学院(107493)
管理学(105360)
管理学院(104836)
研究(94979)
中国(70994)
(63831)
(60611)
科学(60482)
(47467)
财经(45330)
业大(43981)
(43919)
中心(43071)
研究所(43008)
(42758)
(41124)
北京(40362)
(39010)
师范(38675)
(35259)
(34637)
农业(34196)
经济学(34002)
财经大学(33691)
基金
项目(209384)
科学(164413)
研究(153524)
基金(151248)
(130859)
国家(129800)
科学基金(112580)
社会(94597)
社会科(89703)
社会科学(89678)
(82129)
基金项目(80583)
自然(74696)
自然科(72996)
自然科学(72981)
自然科学基金(71622)
教育(71585)
(68736)
资助(63795)
编号(63620)
成果(51461)
重点(46363)
(45908)
(43491)
课题(43362)
(43318)
创新(40437)
科研(40146)
教育部(39703)
项目编号(39676)
期刊
(122842)
经济(122842)
研究(88610)
中国(56035)
(49834)
学报(45435)
管理(44587)
科学(42181)
(38663)
教育(34964)
大学(34653)
学学(32609)
技术(27412)
农业(27185)
(23533)
金融(23533)
财经(21723)
经济研究(20062)
业经(19993)
(18378)
图书(15948)
问题(15760)
技术经济(15021)
理论(14759)
科技(14532)
统计(14054)
(14042)
实践(13635)
(13635)
财会(13488)
共检索到431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亓艳萍  
近年来,地方债规模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运行中的焦点问题。通过将地方财政能力首次引入分析模型,并将财政能力、财政赤字、预算软约束和经济发展模式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考虑到债务的双重引资作用以及区域间的差异,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总体和区域两方面估计上述因素与地方债务规模累积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能力对地方债务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对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缺口的压力对债务规模增长不可小觑。所以,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策略性调整财政分配关系,抑制债务需求;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降低地方债风险;健全地方债制度和法律约束,促进地方债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亓艳萍  
近年来,地方债规模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运行中的焦点问题。通过将地方财政能力首次引入分析模型,并将财政能力、财政赤字、预算软约束和经济发展模式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考虑到债务的双重引资作用以及区域间的差异,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总体和区域两方面估计上述因素与地方债务规模累积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能力对地方债务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对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缺口的压力对债务规模增长不可小觑。所以,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策略性调整财政分配关系,抑制债务需求;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降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缪小林  史倩茹  
地方财政风险的内核是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地方政府债务持续膨胀只是财政低效率累积的结果,属于财政风险表象,本文透过债务从财政效率视角重新考察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理论分析表明,我国特殊分权体制及其政府间竞争机制,将导致地方政府追求"高"而"快"的经济增长,理性的地方政府行为将选择财政支出规模替代财政资金效率,这种低效率引发的债务膨胀和地方财政风险将成为必然。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我国地方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总体上从2002年开始出现技术无效且逐年递减,2014年有14个地区出现技术无效,均表现为不断扩张的财政支出没有有效发挥对社会资本引导而呈现的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第二,统计上验证了财政资金配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美喆  徐鸣鹤  
基于财政竞争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同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吸引资源要素流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往往会考虑其他地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基于此,应从完善现行政绩评估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着手努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美喆  徐鸣鹤  
基于财政竞争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同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吸引资源要素流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往往会考虑其他地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基于此,应从完善现行政绩评估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着手努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吴红宇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收支以及晋升的双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间展开了激烈的引资竞争。各地为吸引FDI流入竞相提供各种引资优惠,使得外资企业相对内资企业形成了显著的"先天优势",对内资企业发展产生制约,进而引致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本文通过面板数据实证表明,政府引资竞争所导致的FDI挤出效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显著存在,并会随着引资优惠强度的提升而增强。为避免其不利影响,应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地方政府引资行为,优化引资环境,避免地区间过度竞争引致的优惠政策比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关文  齐默达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地方发展的新标尺。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框架,选取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探究财政分权、引资竞争对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引资竞争对科技创新水平均起到正向激励效应;引资竞争达到一定层次,财政分权的激励效应会提升1.243倍以上;引资竞争的门限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加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国应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探索非规范性财政分权的制度体系;并进一步扩大整体开放,引导地方引资竞争重心转向营商环境优化和引资管理创新;同时,强化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鼓励中西部探索多层次引资竞争并给予多维度创新激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恒龙  陈宪  
本文旨在检验在目前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文章首先给出各省份的公共产品—税收负担组合,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份额,指出当前的财政竞争已转变为税收优惠基础上的改善公共支出的竞争。接着通过建立各省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与各项公共支出关系的计量模型,检验实行分税制以来,招商引资竞争是否导致地方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分权化改革导致的财政竞争是否有助于改善居民福利等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霄  刘京焕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由亚当.斯密开启,布雷顿对它进行规范化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的角度进行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财政竞争的影响因素,比如非合作均衡、异质性劳动力、高端人才的国际性流动、福利支出等。也有学者发现分权改革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我国学者对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研究深受国外学者的影响,研究的视角也主要是从公共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的角度开展,并逐渐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政府财政竞争,促进了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深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龚辉  
随着财政分权和分税制的建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成为各个国家中央政府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梳理,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财政竞争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艳琴  赫永达  许晓晨  
财政分权制度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领域的重要调节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竞争行为中的作用,影响着“双碳”目标的实现。财政分权与碳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但这种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水平等地方竞争行为的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分权和地方竞争行为中的良性引导优势,明确中国环境污染的形成机制,从而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优化经济考核指标、协调要素流动、提高创新技术水平,推动经济低碳化转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琳  范建双  虞晓芬  
研究目的:本文将政府间竞争划分为财政竞争和引资竞争,比较两者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影响的大小,分析政府间竞争与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6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财政竞争和引资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财政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具有正向效应,提高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61%;引资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2.51%;政府间竞争总体上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10.90%。时间趋势表明,政府间竞争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抑制作用呈现波动下降的状态。研究结论:政府间竞争降低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轶  熊思敏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针对FDI展开了激烈的引资竞争,各地针对FDI的优惠措施不断强化,使得外资企业对国内私人投资企业形成了过度的竞争优势,导致FDI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实证表明:各地对FDI的引资优惠引致并强化了FDI对我国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优惠强度明显高于东部,由此导致的挤出效应也最为显著。即使在"两税合并"后,分权体制所导致的引资冲动仍使得地方政府有足够激励采取各种变相优惠吸引FDI,因此,应从根本上调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规范区域间引资竞争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达  顾江  
本文基于效用最优化模型假定地方政府在文化财政支出上存在相互竞争,搭便车和相互独立三种可能行为;运用我国2004~201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5类空间权重矩阵,通过SAC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的策略性行为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显著表现为相互竞争行为;其中财政分权程度、人口密度和地区经济状况有较高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