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1)
- 2023(11250)
- 2022(9241)
- 2021(8526)
- 2020(7251)
- 2019(16098)
- 2018(15861)
- 2017(31599)
- 2016(16891)
- 2015(18643)
- 2014(18520)
- 2013(18475)
- 2012(17002)
- 2011(15147)
- 2010(15653)
- 2009(15040)
- 2008(15254)
- 2007(14041)
- 2006(12830)
- 2005(11643)
- 学科
- 业(89174)
- 济(76422)
- 经济(76300)
- 企(69667)
- 企业(69667)
- 管理(61437)
- 农(46459)
- 农业(30916)
- 方法(30717)
- 业经(28754)
- 财(26967)
- 数学(23297)
- 数学方法(23085)
- 中国(20003)
- 制(19231)
- 策(18609)
- 务(18486)
- 财务(18471)
- 财务管理(18448)
- 企业财务(17449)
- 技术(16227)
- 地方(14841)
- 贸(14314)
- 贸易(14306)
- 易(13970)
- 银(13755)
- 银行(13749)
- 体(13620)
- 划(13319)
- 行(13171)
- 机构
- 学院(249011)
- 大学(238296)
- 济(113733)
- 经济(111731)
- 管理(105119)
- 理学(89555)
- 理学院(88810)
- 管理学(87849)
- 管理学院(87383)
- 研究(76627)
- 中国(67434)
- 财(54783)
- 农(51851)
- 京(48081)
- 财经(42341)
- 科学(41795)
- 江(39975)
- 农业(39153)
- 经(38339)
- 所(37544)
- 中心(37422)
- 业大(36933)
- 经济学(33562)
- 研究所(33174)
- 州(30949)
- 经济管理(30686)
- 财经大学(30646)
- 经济学院(30406)
- 北京(29789)
- 商学(28677)
- 基金
- 项目(156814)
- 科学(126506)
- 研究(120381)
- 基金(116358)
- 家(98153)
- 国家(97093)
- 科学基金(86231)
- 社会(80761)
- 社会科(76267)
- 社会科学(76248)
- 省(62226)
- 基金项目(61327)
- 自然(53211)
- 教育(52509)
- 自然科(52050)
- 自然科学(52040)
- 自然科学基金(51178)
- 编号(49734)
- 划(49687)
- 资助(47001)
- 成果(38836)
- 业(36461)
- 部(35741)
- 创(35302)
- 发(35057)
- 重点(33718)
- 国家社会(33290)
- 制(32980)
- 课题(32491)
- 创新(32155)
- 期刊
- 济(137573)
- 经济(137573)
- 研究(75802)
- 农(55689)
- 中国(48483)
- 财(43579)
- 管理(40493)
- 农业(37136)
- 融(34189)
- 金融(34189)
- 科学(31871)
- 业经(28974)
- 学报(28832)
- 大学(24098)
- 学学(23485)
- 技术(21931)
- 财经(20934)
- 经济研究(19602)
- 业(19097)
- 问题(18160)
- 经(17957)
- 教育(16527)
- 技术经济(15142)
- 农村(15048)
- 村(15048)
- 农业经济(14325)
- 世界(14261)
- 现代(13084)
- 贸(12856)
- 经济问题(12626)
共检索到384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罗向明 张伟 丁继锋
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发达地区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大,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受自身财政实力的制约补贴力度十分有限。补贴力度的不同将会影响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而影响他们的生产决策,并最终影响到全体农民的福利分配。应发挥中央财政的调节作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也能享有较高的农业风险保障。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补贴差异 参保率 福利分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罗向明 曾华盛 刘心怡
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再分配、东部与中西部农户收入再分配以及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收入再分配三个维度,就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本文认为,保费补贴本质上是专门面向农户的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因此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区域间保费补贴力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从保费补贴中获得的直接补贴收入和间接增收效应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因而现行保费补贴格局会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农户和中西部地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农业保险在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则取决于其风险保障水平的高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贫困农户从农业保险中所获得的增信效应较强,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信贷约束,有助于缩小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反之则会加大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考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优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补贴结构来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水平,以达到更好的精准扶贫效果。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相对贫困 保费补贴 收入再分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甫宁 顾和军 纪月清
任何收入都会分解归之于生产资源的所有者。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原有的三位一体(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角色开始分化,不同的农民拥有的资源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农业政策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收入分配效应。为了分析各种农业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需要知道不同农民所拥有的农业资源情况和该政策对各种农业资源价格的影响。对江苏省的实证研究发现,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地租,增加土地所有者的收入,而对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影响不大。这两项政策的资金在农民间的分配比现有收入分配更平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农村收入差距。但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仍然比收入...
关键词:
农民角色分化 农业政策 收入分配 地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根芳 陶建平
农业保险经营时的成本弱增性、农险服务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对农业保险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和农业保险市场的实践决定了农业保险服务的供给具有自然垄断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在农业保险市场上是不存在供给曲线的,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分析只能用成本曲线来代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使保险需求曲线右移,从而使农户、保险公司福利增加,而无谓损失与用经典供给曲线推导出的无谓损失相比也较小。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自然垄断 保费补贴 财政支农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亚柯 李鹏
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CHIPs数据,基于农村居民终身养老保险缴费和收益的精算关系,分析农村居民养老保险2018年政策调整前后的财政补贴激励和再分配效应后,可以发现农居保制度使参保农村居民获得了终身养老金纯收益,具有正向再分配作用。2018年政策调整后,农村居民终身养老金纯收益增大,养老保障水平提升。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终身养老金纯收益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政策调整后中西部地区纯收益有较大提升,地区间差距缩小。政策调整前,农居保制度具有"多缴多得"激励作用,但"长缴多得"作用不明显。政策调整后,由于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长缴多得"作用得以改善。高缴费档次和高缴费年限群体收益—缴费比增大,有利于提升年轻群体早参保和长期缴费的积极性,选择更高缴费档次。分账户看,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制度的激励性,其作用较提高缴费补贴政策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敏 李磊 李连友 刘中海
文章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与社会福利指数综合测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水平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能有效缩小农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具有正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未来40年间,财政补贴再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指数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并在东、中、西部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度。但从目前的保障水平来看,财政补贴缩小地区福利不平衡的再分配效应发挥还不明显,加强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与其他社会福利政策的协同联动,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是避免地区间福利不平衡与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关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穆怀中 宋丽敏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集中体现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缩小收入差距和有利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异地接转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从收入再分配入手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及实现路径,构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总模型和分系数模型,提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类型"和"五方案",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给付水平、收入再分配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检验确定了替代率10%的中央统筹模式为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最优方案,进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 收入再分配系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香玉 钟甫宁
经济学通常认为价格补贴包括要素价格补贴会导致无谓损失,而且对无谓损失的估计有可能影响对农业保险业务的政策支持。本研究认为,即使农业保险是否改变农产品供应曲线、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福利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如果将保险本身作为特种商品,研究保险市场本身而不是农产品市场的福利变化,仍然可以探讨政策性支持在这一特种商品市场上的作用及其福利含义。在实践中,一个地区是否开展某种保险业务受最低参保率的限制,因而保险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并不总能够与供给曲线相交。在两者不相交的情况下存在未实现的潜在经济福利,而政策性支持可能导致其实现,从而增进经济福利;至少实际福利损失要小于简单假定不存在潜在福利的情况。本文以新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俊芝 辛兵海 陈维国
在农业保障体系里,农业保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农业风险以及损失进行有效的分散,使其能够降到最低。因此,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一种非价格农业的保护方式。然而,由于系统风险、道德风险以及你选择使农业保险的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农民对其的需求也越来越低,使得农业保险在市场化运行的道路上发生了很大的困难。补贴往往能给社会福利带来无谓损失,而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势必会在效率问题上得不到保证。本文将结合理论与实践,探讨有关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经济学问题,旨在提高农业保险的效率和低收入者的福利。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补贴 福利经济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景景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从最初出台到历次演变,都是围绕着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这一根本目标。美国的农民收入干预政策是将资源由消费者、纳税人手中转移至农业生产者,是对收入的二次分配。透过补贴政策的演进,可以分析美国农民收入政策的总体思路和背后逻辑,即对收入问题的长期性做好准备、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以及减少市场干预。
关键词:
美国 农业补贴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贺歌 郭继文
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农业不断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对农业整体的价值创造及各主体间的福利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结合数字农业发展的客观实践,重新梳理了数字农业的定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农业的价值再创造和价值再分配两个过程进行全面剖析。本文发现数字农业通过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数字化实现了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再创造,并通过“农户—市场中介”“市场中介—消费者”“生产性服务商—农户”三个环节商流、资金流的重塑实现了价值再分配。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框架对上述过程中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详细解构,认为数字农业从功能和能力两个维度促进了农户、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出台数字农业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激发农业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燕 林乐芬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着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受损农民经济损失的风险保障功能。本文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动态静态面板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等,基于农民视角实证考察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显著增进了农民福利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具有一定的福利改善作用,这主要通过灾前保费支出效应实现——人均保费支出的农民福利改进效应显著,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农民福利波动,但长期看改善了农民福利水平;随着农民福利水平的上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改善效应逐渐减弱;灾后保险赔付的福利效应尚未体现,这是由农业保险赔付效率不高造成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小伟 王克 余洋
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提高农业保险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变得日益迫切。农业保险的精准补贴问题可细分为"到底补给谁"、"到底谁来补"、"如何防骗补"三个子问题。在补贴对象上,我国可考虑为小规模农户提供普惠性保障的同时,在补贴力度上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补贴责任分担上,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应该扩大,同时应调整央地联动补贴机制,合理界定省以下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此外,我国可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引入适度竞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等方式来加强农业保险补贴资金管理,防范各种骗补行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鹂 黄昆
本文利用1978—2000年全国分省农业生产和价格数据,采用历史模拟方法,模拟了6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和补贴方案对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并对投保前后农民收入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民务农收入会趋于上升和稳定,同时,补贴率的高低也对农民收入有明显影响。笔者建议,各地区在实际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时,应当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并结合本地区种植业生产比较优势、生产风险分区、农民务农收入比重等指标,选择重点优势农产品予以补贴和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军 汪运娣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支出的结果却有失公平性。以财政支出公平和偏好理论为基础,对东西中部三大地区农业保险差异性需求和财政补贴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边际财富效应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好的增强会促进农业保险需求的增长;发达地区高补贴和高保障、欠发达地区低补贴和低保障状况,使得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形成以中央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