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4)
2023(8618)
2022(7068)
2021(6500)
2020(5568)
2019(12649)
2018(12601)
2017(25241)
2016(13584)
2015(15237)
2014(15049)
2013(15379)
2012(14256)
2011(12600)
2010(13027)
2009(12615)
2008(12779)
2007(11742)
2006(10676)
2005(10100)
作者
(38887)
(32487)
(32220)
(30486)
(20720)
(15421)
(14694)
(12360)
(12057)
(11775)
(10869)
(10664)
(10632)
(10280)
(9998)
(9833)
(9575)
(9358)
(9304)
(9168)
(8141)
(7911)
(7899)
(7319)
(7236)
(7191)
(7172)
(7118)
(6412)
(6323)
学科
(75246)
(70066)
经济(69986)
(69276)
企业(69276)
管理(57863)
方法(30582)
业经(26597)
(25512)
(24044)
数学(23162)
数学方法(23064)
(18341)
财务(18335)
财务管理(18317)
农业(17371)
中国(17290)
企业财务(17287)
技术(16268)
(16037)
贸易(16030)
(15720)
(15681)
(13793)
(13081)
(12580)
(12462)
(11914)
企业经济(11911)
地方(11265)
机构
学院(208914)
大学(202399)
(98282)
经济(96730)
管理(86734)
理学(73814)
理学院(73167)
管理学(72563)
管理学院(72166)
研究(63353)
中国(54036)
(48502)
(41989)
财经(38072)
(34380)
科学(33784)
(32788)
(32213)
(31586)
经济学(30486)
中心(28891)
经济学院(27893)
财经大学(27887)
研究所(27696)
业大(26724)
北京(26515)
商学(25923)
农业(25738)
商学院(25725)
(25372)
基金
项目(125743)
科学(101155)
研究(96030)
基金(93447)
(79105)
国家(78353)
科学基金(68996)
社会(64478)
社会科(61326)
社会科学(61313)
基金项目(49264)
(48636)
教育(42150)
自然(42032)
自然科(41069)
自然科学(41058)
自然科学基金(40425)
(39294)
编号(38308)
资助(38087)
(32443)
成果(29864)
(29427)
(29085)
(28030)
重点(27415)
国家社会(27150)
(26658)
创新(26576)
人文(25633)
期刊
(113823)
经济(113823)
研究(65032)
(40519)
管理(37747)
中国(36513)
(31442)
科学(24847)
学报(23001)
(22185)
金融(22185)
农业(21929)
业经(20842)
技术(20086)
财经(19846)
大学(18888)
经济研究(18225)
学学(18145)
(17196)
问题(15921)
(14512)
技术经济(14255)
(14124)
教育(13380)
国际(11852)
现代(11752)
商业(11749)
世界(11417)
财会(11059)
经济管理(10711)
共检索到321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丹  
本文选取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我们发现:我国的外资企业的出口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即外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这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恰好相反。而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则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预测。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对这一悖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对我国外资企业的诸多限制及政策引导,扭曲了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长宽  梁会君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之谜是近几年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2004~2008年中国分地区工业企业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分地区"生产率悖论"的程度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和作用机制。回归初步结果显示:中国的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东部地区悖论的显著程度要弱一些,中部地区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的角度,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进一步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一方面导致中国各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市场分割,增加进入国内异地市场的成本;另一方面会减小出口贸易成本。这样产生的国内外贸易成本相对变化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而地区企业的国内贸易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强  卢崇煜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和地区性行政垄断调查数据,从企业所有制角度,应用面板数据二元因变量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促进作用显著减弱;对于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外资企业,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春顶  尹翔硕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本文从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企业生产率测算关键数据的选择以及企业价格指数缺失处理四个方面讨论企业生产率的测算问题。随着企业异质性理论发展和企业数据库的应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企业层面。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同。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主要是分析TFP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原因,并不强调从微观加总得到总量TFP增长率。(2)面板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淼杰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发现企业的出口模式与企业的生产率紧密相关:低生产率的企业只能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较高生产率的企业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并出口。更高生产率的企业既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和出口,还可以"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Melitz,2003;Helpman等,2004)。有趣的是,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却发现这个结论值得商榷。近期的研究发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主要是低生产率的企业在出口。因此,研究者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顶  
生产率异质性和"出口-生产率"关系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核心假设和主要内容,几乎所有国家的企业数据经验分析结果都支撑该理论"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判断。近年来一系列的中国工业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结果却发现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显著低于内销企业"的事实,这与前沿理论的核心论断正好相反,被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悖论给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带来了挑战,对中国企业的二元出口模式提出了疑问,悖论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悖论在文献中的位置、"出口-生产率"关系、悖论的事实证据、悖论的解释等多方面层层递进地梳理和综述了现有研究文献,并尝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汝岱  
现代贸易理论(Melitz,2003)认为,每个出口市场都有一个特定的市场进入固定成本,即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需要支付一个额外的固定成本。因此,只有生产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才能进入出口市场。这一理论在对成熟市场经济的经验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撑(Bernard和Jensen,2004)。让人迷惑的是,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有研究发现高生产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李春顶,2010;唐宜红和林发勤,2009;易靖韬,2009),但更多的文献并不支持这一推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强  戚建梅  
基于制度相关理论,从企业所有制视角,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数据与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调查数据,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所有制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较小,对私有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相对较大;另外,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异质性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还受企业规模、企业科技类别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暑子  范从来  康志勇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出口,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却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由此形成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已有研究认为,悖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分割导致进入门槛过高,阻碍了企业内销,但该观点忽略了汇率在调节海外市场进入门槛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在Melitz(2003)的模型中引入汇率,考察本币汇率对生产率异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本币贬值导致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低于国内市场,是形成悖论的重要原因;相反,本币升值会提高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从而缓和悖论,甚至导致悖论消失。因此,本币低估是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重要解释变量。第二,国内市场分割增加了出口转内销的难度,延迟了低效率出口企业的退出行为,从而削弱了升值的积极效应。本文随后使用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2000—2007年)进行的经验检验支持了上述理论预测。由此,本文建议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且需以破除国内市场分割为辅助,方能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强  白雪飞  
文章在分析地区性行政垄断、城市化水平对企业出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以及Heckman选择模型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城市化水平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地区性行政垄断与企业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地区性行政垄断是导致企业进行出口扩张的重要原因;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出口规模,并且城市化水平对行政垄断与企业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这说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因行政垄断而导致的企业对出口的依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坤  侯维忠  刘璐  
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问题,不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汤二子  
为了寻求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存在的理论解释,选择Melitz(2003)构建的模型框架,凝练出能够得出"生产率高的企业出口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内销"命题所依赖的7条假定。通过重新审视这些假定,探寻了可能造成"悖论"的一系列原因,从而基本上囊括了目前所有对"悖论"的解释。利用2006~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与支付工资总额变量,计算一种命名为"投入成本生产率"的生产率,用于检验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发现在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9个存在"悖论",从而成为了支持"悖论"存在性的最强经验证据。最后,探讨将"悖论"作为经济现实时,如何对待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问题。目前,无法构建导致"悖论"存在的充分条件,除非设定极为苛刻的假设条件。即使能够得到这种充分条件,所依赖的模型构建也只是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平行的理论,用于解释中国经济现实而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汤二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振华  
随着我国企业产品定价能力上升,发达经济体亟待寻找更为有效和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应对我国竞争,以维护其本国利益。本文从分析美国企业诉讼我国企业出口价格协调案情况出发,深入考察美国对华反垄断的动因以及我国应对美国反垄断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