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1)
2023(14363)
2022(11936)
2021(11043)
2020(9123)
2019(20761)
2018(20436)
2017(39287)
2016(21013)
2015(23567)
2014(23192)
2013(23227)
2012(21626)
2011(19456)
2010(19334)
2009(18335)
2008(18324)
2007(16458)
2006(14674)
2005(13647)
作者
(57921)
(48501)
(48253)
(45781)
(30907)
(22908)
(21947)
(18720)
(18369)
(17494)
(16647)
(16348)
(15655)
(15455)
(15034)
(14655)
(14321)
(13926)
(13882)
(13842)
(12142)
(11736)
(11585)
(11054)
(10914)
(10748)
(10601)
(10596)
(9602)
(9482)
学科
(99576)
经济(99432)
(87374)
管理(77925)
(77922)
企业(77922)
方法(38853)
业经(32320)
(31350)
(31201)
数学(30247)
数学方法(30070)
中国(26476)
(23410)
农业(21991)
(21421)
财务(21403)
财务管理(21377)
地方(20455)
企业财务(20231)
技术(19915)
(17900)
贸易(17887)
(17461)
(17387)
(17107)
(16776)
(15987)
环境(15520)
体制(14865)
机构
学院(305606)
大学(301434)
(140610)
经济(138248)
管理(121702)
理学(103836)
研究(102886)
理学院(102756)
管理学(101743)
管理学院(101115)
中国(83410)
(66296)
(63994)
科学(56326)
财经(51848)
(49947)
(47026)
中心(46893)
(46669)
(46488)
研究所(44440)
经济学(43893)
北京(40535)
业大(39730)
经济学院(39550)
财经大学(38120)
(37050)
(36387)
(36333)
师范(36140)
基金
项目(196639)
科学(158263)
研究(149810)
基金(146016)
(124648)
国家(123589)
科学基金(108124)
社会(100593)
社会科(95527)
社会科学(95508)
基金项目(77404)
(75179)
自然(66018)
教育(65928)
自然科(64376)
自然科学(64358)
自然科学基金(63315)
(61964)
编号(58837)
资助(58141)
成果(47200)
(45169)
(44180)
(44008)
重点(43681)
国家社会(42731)
(42700)
创新(40369)
课题(40309)
(40113)
期刊
(164310)
经济(164310)
研究(96756)
中国(61993)
(54997)
管理(50227)
(44815)
科学(40558)
学报(37458)
农业(30801)
(30674)
金融(30674)
大学(30409)
学学(28703)
业经(27606)
财经(27031)
技术(26715)
经济研究(26002)
教育(24753)
(23513)
问题(22091)
(19021)
(18187)
技术经济(17512)
世界(17380)
现代(15907)
国际(15753)
财会(14206)
商业(14003)
经济问题(13866)
共检索到471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转型时期,以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地区行政垄断扭曲了投入—产出关系,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损害产业效率。本文以转型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为例,通过构建产业受保护程度指数和产业效率指数等主要变量,实证分析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地区行政垄断对产业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受保护程度与产业效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产业受保护程度越高,产业效率越低。这就说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地区行政垄断行为导致了制造业产业效率损失。打破地区行政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产业效率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志广  
一般而言,产业或企业利润率与产业集中度和市场份额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这可能是串谋等垄断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规模经济等效率因素的结果。通过对不同产业企业层面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垄断因素、效率因素的混合作用,形成了中国制造业中利润率与产业集中度、市场份额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在为改善经济绩效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不能忽视维护和完善市场竞争的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牛旻昱  钟坚  钟无涯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对行政垄断因素与市场配置因素对于中部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表明:行政垄断因素和市场配置因素对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都有显著影响,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行政垄断对中部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是多重的,以征税为代表的传统行政垄断措施不利于产业集聚的提升。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的地理集聚水平变化,发挥作用的市场配置因素也不相同:对于高水平集聚行业的地理集聚而言,市场配置因素中的金钱外部性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于中等水平集聚行业而言,规模外部性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知识外部性对于中部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都不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燕梅  周丹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后,如何切实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就显得更为紧迫。本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分析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既有产业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对于这种重点突破式的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手段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再加大政策力度,其效果又会受到企业行为方式的制约。因此,需要逐步弱化重点扶持型的产业政策,将政策重心转向影响企业行为方式的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俊豪  王建明  
在现行体制下,中国垄断性产业除存在自然垄断外,还同时存在行政垄断,这是中国垄断性产业垄断的二元性。行政垄断又可分为合理行政垄断和不合理行政垄断,这是行政垄断的两重性。为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垄断,需要根据垄断性产业垄断的二元性和行政垄断的两重性特征,制定有效的分类管制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贵东  周京奎  
本文在系统性整理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LP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垄断势力。测算结果显示:整体上,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低于外商、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但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有所上升,而外商、集体、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垄断势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也就是不同控股类型企业的垄断势力呈一定收敛趋势。另外,垄断势力还存在上下游集聚现象,且与上游行业的关系更为密切,这说明行业垄断势力更容易受上游行业传导。最后,利用垄断势力与HHI的特殊关系,本文还初步估测了不同行业的市场边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贵东  周京奎  
本文在系统性整理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LP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垄断势力。测算结果显示:整体上,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低于外商、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但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有所上升,而外商、集体、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垄断势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也就是不同控股类型企业的垄断势力呈一定收敛趋势。另外,垄断势力还存在上下游集聚现象,且与上游行业的关系更为密切,这说明行业垄断势力更容易受上游行业传导。最后,利用垄断势力与HHI的特殊关系,本文还初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瑞  
市场化改革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经济活力、提高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利用1998—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垄断势力按照四位数行业、企业所属省份,以及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进行了跨部门分解,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垄断势力呈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在行业层面上,我国制造业企业垄断势力变化来源于企业的资源重配,而在地区层面上则更受到地区发展不均的影响,扩大了省份之间垄断势力的差距。在所有制层面上,资源重配效应对我国制造业市场垄断演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我国市场化改革应当综合考虑市场制度环境、区域协调发展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提升市场活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华  刘爽  
本文基于产业转型视角,将产业投资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采用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分析产业转型对制造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测度制造行业投资效率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值,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的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投资效率的偏低是由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差距造成的,且规模效率小于纯技术效率。为此,应着力从加强自主创新、整合制造业产业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高产业投资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华  刘爽  
本文基于产业转型视角,将产业投资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采用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分析产业转型对制造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测度制造行业投资效率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值,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的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投资效率的偏低是由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差距造成的,且规模效率小于纯技术效率。为此,应着力从加强自主创新、整合制造业产业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高产业投资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伟娜  
文章在对美国产业区域专业化向心力与离心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美国废水、废弃气和废物数据探讨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美国能源消耗增长率数据考察了美国产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从产业集聚的转型升级、集聚内企业技术、知识、基础设施共享和有效的环保节能政策三个层面给出我国雾霾治理的有益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晓郁  
随着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了限制性竞争的市场。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危险成为更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制造业作为吸引外资最多的产业,在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市场垄断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垄断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提出制造业应对跨国公司垄断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洋  岳希明  
本文对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行政性垄断进行产业结构验证和制度剖析,并利用16家上市银行2000-2013年的数据,通过Harberger和CM两种估算方法,对银行业行政性垄断所造成的各种福利损失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行政性垄断确实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银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势在必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世英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新  于左  
垄断产业放松进入规制以后,市场准入的政策性壁垒被拆除,在位企业面临着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威胁。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发现,与无进入威胁的情形相比,有进入威胁的在位垄断企业可能存在超出利润最大化产出的多余装机容量。通过对中国发电市场寡头垄断企业进行效率分析,证实了大型发电企业确实存在规模不经济、规模效率降低的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