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0)
- 2023(12813)
- 2022(11281)
- 2021(10248)
- 2020(8622)
- 2019(19981)
- 2018(19798)
- 2017(39069)
- 2016(20741)
- 2015(23455)
- 2014(23373)
- 2013(23472)
- 2012(21762)
- 2011(19903)
- 2010(19928)
- 2009(18404)
- 2008(17639)
- 2007(15500)
- 2006(13738)
- 2005(12135)
- 学科
- 济(108833)
- 经济(108727)
- 管理(60693)
- 业(55964)
- 方法(46940)
- 企(46305)
- 企业(46305)
- 数学(41408)
- 数学方法(40931)
- 地方(24552)
- 中国(23067)
- 农(22537)
- 财(21582)
- 学(21436)
- 业经(20361)
- 农业(15719)
- 贸(15260)
- 贸易(15252)
- 地方经济(15175)
- 制(14891)
- 环境(14706)
- 易(14640)
- 和(14519)
- 理论(14469)
- 务(13495)
- 融(13451)
- 金融(13449)
- 财务(13431)
- 财务管理(13402)
- 技术(12888)
- 机构
- 大学(310296)
- 学院(306234)
- 济(133192)
- 经济(130569)
- 管理(123747)
- 理学(107935)
- 理学院(106743)
- 管理学(104953)
- 管理学院(104413)
- 研究(104001)
- 中国(75725)
- 京(65573)
- 科学(62501)
- 财(58031)
- 所(51741)
- 财经(47622)
- 研究所(47088)
- 中心(45996)
- 农(44453)
- 业大(43701)
- 经(43253)
- 江(42896)
- 北京(41685)
- 经济学(41423)
- 范(39684)
- 师范(39387)
- 院(37404)
- 经济学院(37163)
- 财经大学(35477)
- 州(34976)
- 基金
- 项目(209704)
- 科学(165689)
- 基金(154226)
- 研究(153054)
- 家(133427)
- 国家(132403)
- 科学基金(114599)
- 社会(98410)
- 社会科(93428)
- 社会科学(93403)
- 基金项目(81719)
- 省(79707)
- 自然(74233)
- 自然科(72508)
- 自然科学(72496)
- 自然科学基金(71201)
- 教育(69561)
- 划(67148)
- 资助(64924)
- 编号(61221)
- 成果(49412)
- 部(46974)
- 重点(46312)
- 发(44719)
- 创(42693)
- 课题(41545)
- 教育部(40828)
- 国家社会(40757)
- 人文(39998)
- 科研(39882)
- 期刊
- 济(146625)
- 经济(146625)
- 研究(94433)
- 中国(51635)
- 学报(46181)
- 管理(45474)
- 科学(43000)
- 财(42002)
- 农(39442)
- 大学(35281)
- 学学(33296)
- 教育(29341)
- 农业(27483)
- 技术(26642)
- 融(25075)
- 金融(25075)
- 经济研究(24470)
- 财经(23986)
- 业经(21116)
- 经(20469)
- 问题(18633)
- 技术经济(17050)
- 统计(15871)
- 图书(15783)
- 理论(15461)
- 策(13862)
- 实践(13757)
- 践(13757)
- 现代(13739)
- 科技(13649)
共检索到445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玲 李国平
收敛假说和世界范围内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持续存在的反差,使得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研究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相关文献非常丰富。本文试图通过对纷繁文献的总结和梳理,对研究地区经济收敛的四种实证研究方法(横截面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布动态法及统计指标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相关实证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使用25年人均GDP数据研究中国28个省区经济发展的σ-收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省区间相关性,特别是经济间的相关性后,可显著纠正采用传统方法进行σ-收敛研究产生的误差。修正后的σ-收敛值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省区间经济表现出σ-收敛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关键词:
β-收敛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凌 李国平
文章回顾了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三种方法:偏离-份额方法,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和计量等方法。其中,偏离-份额分析最为常用,它侧重分析劳动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可能低估结构效应而且仅可从供给角度分析;结构分解技术可将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给予考虑。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给出经济体总体情况,也可以了解分部门的具体情况,计量方法的实证研究通常都证明了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文章通过介绍相关实证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风光 杨文举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是近年来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分析方法的选择对课题的研究至关重要。将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归结为β收敛、σ收敛和随机收敛三类,在阐述各种分析方法的同时,对其存在的优点和缺陷进行了评价,同时,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认为,在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合理地选择样本期的前提下,只有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够得出有关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科学结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家武
中国地区差距扩大化的趋势是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通过泰尔指数分析1978~2007年的数据,发现中国区域内差距与区域间差距的变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与中国总体区域差距的变动趋势有相似之处。由于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财政体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需要从财政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从而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转移支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志涛
本文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框架中加入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因素,使用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西部地区的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是三个地区内部都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对西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但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市场分割将会阻碍经济增长;市场分割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对中部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小。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市场分割 经济收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婷 唐沿源 黄勇
本文在对我国中央投资的规模、地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其经济增长及地区收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中央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微弱正向影响,且在落后地区的效应更大;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衡量,则对经济增长有微弱负向影响,且在发达地区的效应更大。因而,应适当扩大中央投资规模,但增长速度应慢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并更多向落后地区倾斜,以同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率。
关键词:
中央投资 经济效率 地区经济收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光泗 徐翔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本文利用收敛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引进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地区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较落后地区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作用更强,技术引进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证实,技术引进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对地区经济收敛也产生显著影响。技术引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技术引进 后发优势 地区经济收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 地区差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传勇 刘学良
本文创新性地从房价上涨的视角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趋缓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首先提出房价会影响劳动力流迁和企业选址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2000—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高房价会抑制这一趋势并拉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为0.129%;而考虑时间效应时,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会提高0.194%。受房价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趋势依赖于与房价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本
关键词:
房价 劳动力流迁 企业选址 经济收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传勇 刘学良
本文创新性地从房价上涨的视角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趋缓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首先提出房价会影响劳动力流迁和企业选址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2000—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高房价会抑制这一趋势并拉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为0.129%;而考虑时间效应时,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会提高0.194%。受房价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趋势依赖于与房价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本身不再收敛,甚至呈现出发散的趋势;且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段差异。
关键词:
房价 劳动力流迁 企业选址 经济收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国华
本文应用主成分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我国1952~2004年长达53年的地区经济的收敛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分析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地区经济总体上只有较弱的收敛性。进一步比较1952~1977年和1978~2004年两个时间段,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除了东部地区收敛趋势增强以外,全国总体、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收敛力度即缩小地区差距的动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减弱。我们还发现,强收敛性在地区之间出现了转移:由1978年以前的中部地区转移到了1978年以后的东部地区。
关键词:
地区差距 收敛 主成分分析 单位根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朱艳阳
本文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融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而东部地区却不存在类似的因果联系。因此,上市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努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可以有效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企业上市 区域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