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5)
2023(9758)
2022(8574)
2021(7743)
2020(6650)
2019(15410)
2018(15135)
2017(29721)
2016(16188)
2015(18687)
2014(19034)
2013(19194)
2012(18573)
2011(16960)
2010(17342)
2009(16511)
2008(16639)
2007(15623)
2006(13964)
2005(12626)
作者
(49765)
(42172)
(41815)
(40148)
(26881)
(20248)
(19298)
(16268)
(15622)
(15063)
(14462)
(14020)
(13352)
(13340)
(13159)
(13035)
(12706)
(12420)
(12197)
(12093)
(10582)
(10364)
(10294)
(9672)
(9542)
(9484)
(9231)
(9208)
(8603)
(8472)
学科
(94104)
经济(93942)
管理(46007)
(42878)
方法(37453)
(35152)
企业(35152)
数学(31620)
数学方法(31308)
地方(22105)
(21124)
中国(20873)
(20399)
(18552)
业经(17962)
(14535)
地方经济(14429)
农业(14026)
(13965)
(13019)
贸易(13012)
理论(12819)
(12499)
(12160)
金融(12156)
(11807)
财务(11781)
财务管理(11748)
环境(11720)
(11355)
机构
大学(254258)
学院(251888)
(114548)
经济(112214)
管理(92455)
研究(89404)
理学(78796)
理学院(77831)
管理学(76414)
管理学院(75939)
中国(67551)
(53654)
科学(53438)
(51333)
(46824)
(42432)
研究所(42070)
财经(40821)
中心(40604)
(38691)
经济学(37085)
(36738)
业大(35667)
北京(34211)
(33443)
农业(33287)
经济学院(33207)
师范(33143)
(30662)
(30588)
基金
项目(156866)
科学(122494)
研究(114037)
基金(113887)
(98633)
国家(97806)
科学基金(82749)
社会(75200)
社会科(70213)
社会科学(70187)
(60038)
基金项目(60026)
教育(51943)
自然(51452)
(50497)
自然科(50239)
自然科学(50222)
自然科学基金(49356)
资助(47595)
编号(45859)
成果(38690)
(35394)
重点(35373)
(34814)
课题(31441)
(31121)
国家社会(30960)
教育部(30470)
科研(29814)
大学(29794)
期刊
(135431)
经济(135431)
研究(78207)
中国(49035)
(41538)
学报(40372)
(39355)
科学(36399)
管理(33451)
大学(30493)
学学(28861)
农业(25996)
(23775)
金融(23775)
教育(23110)
财经(22200)
经济研究(22171)
技术(21431)
(19261)
业经(19005)
问题(17765)
技术经济(14769)
统计(14080)
(13846)
(13457)
世界(12612)
(12420)
(12000)
国际(11739)
商业(11642)
共检索到387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庆  康建英  
社会资本是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并存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指在现实中可以为个体或组织带来更多增值收益的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所有客观存在,它的核心在于信任、合作。社会资本的使用通过影响交易费用大小并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本文将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借以分析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文章认为地区差距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地区社会资本内容的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艳  安增科  
本文通过泰尔指数将地区经济差距和投资差距量化,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是投资数量与效率的地区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艳  
中国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成为地区投资数量与效率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举  
根据适宜技术理论的新近观点,本地化技术进步、适宜技术条件和不同投资率的共同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绩效。从经验分析上看:1990-2004年,中国省份经济增长中不仅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无效率现象,而且省际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差异一起主导了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省际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在这种差距扩大中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省际资本深化的差异却在其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实施技术能力建设和进行适宜技术选择,是中国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的重要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永平  张宗益  
通过综合现有的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建立储蓄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检测检验各地区三者间关系,并与模型结论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三者关系与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间存在良性循环;而中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致使中西部经济中的三者良性循环被迫中断或被低水平恶性循环取代,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馨之  何江  
近年来,空间思维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1990~2004年中国341个区域单位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发展差距的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必须强调空间因素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而且可以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兵  何巍  
选取2001~2006年的西部12省的六项关键性指标,采用动态的因子分析方法把西部各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根据不同地区的类型提出相应的措施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飞速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加剧的区域经济差距也愈演愈烈 ,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针对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加大 ,目前对它的研究也正深入展开着 ,不少学者和专家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 ,剖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产生的各种不同原因 ,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为规划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区域间产业相互交流合作的经贸关系角度出发 ,借助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表这一有效分析工具 ,计算了反映区域间产业相互带动影响关系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统计指标 ,深刻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区域经济差距在区域间产业链关系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飞跃  葛玉好  黄玖立  
技术技能结构与人力资本构成之间的互补关系,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三要素模型分析认为,由于世界前沿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模仿的过程中只有选择符合其人力资本构成的技术结构,才能够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反之,实际的技术选择偏离其最优值越远,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个测度技术选择与人力资本构成匹配程度的技术偏向指标,并基于1990~2007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了技术偏向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估计结果表明,地区技术技能结构与其人力资本构成越匹配,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由于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技术条件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推动肯定是不相同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分别考察具有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引入了一个包含异质型流动人口变量的函数,并对1985-1990年期间我国分地区流动人口的素质状况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仅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就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大约72.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价值;而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也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中部来说,在此期间的流动人口不管是从对劳动力数量的增长贡献上,还是从对本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贡献上,都对本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失衡、环境破坏、尤其是地区间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之间的差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尽快有效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乾之  权衡  
该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并存悖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同时,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逐步从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演变成为地区非农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体化水平尚未进入高级阶段之前,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非农产业区域集中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而这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与此同时,经济集聚也抬升了城市发展的拥挤成本,随着运输、非贸易品价格等变量的内生调整,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将逐步增大并将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刚  
文章是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的一个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地区差距日趋凸现,至今一直呈逐渐增强的态势。文章从市场化的视角对中国地区差距的成因进行了一个系统性解释,认为东部地区通过优惠政策获得了一个先动的优势,在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下东部地区的先动优势得到了强化,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对此,文章建立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地区差距形成的内在机制,从实证上验证了市场化因素的主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