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3)
2023(6440)
2022(5519)
2021(4752)
2020(3969)
2019(9236)
2018(8898)
2017(17338)
2016(9315)
2015(10327)
2014(10491)
2013(10595)
2012(10044)
2011(9233)
2010(9510)
2009(8933)
2008(8253)
2007(7483)
2006(6969)
2005(6325)
作者
(29021)
(24652)
(24405)
(23209)
(15395)
(11867)
(11111)
(9648)
(9293)
(8732)
(8634)
(8138)
(7922)
(7703)
(7626)
(7536)
(7181)
(7110)
(6953)
(6866)
(6334)
(5966)
(5914)
(5604)
(5592)
(5461)
(5236)
(5232)
(5159)
(4851)
学科
(68371)
经济(68342)
方法(22853)
管理(22836)
数学(21049)
数学方法(20874)
(20852)
地方(19386)
(14466)
企业(14466)
地方经济(13536)
(13201)
中国(12300)
(11518)
业经(11083)
农业(9916)
环境(9003)
(8392)
经济学(7473)
(7188)
(6946)
贸易(6941)
(6825)
(6736)
(6570)
资源(6526)
产业(6485)
(6315)
金融(6314)
(5900)
机构
学院(144032)
大学(143640)
(73143)
经济(71953)
研究(55251)
管理(52911)
理学(45482)
理学院(44887)
管理学(44191)
管理学院(43924)
中国(39818)
科学(32982)
(29879)
(28732)
(28562)
研究所(26084)
(25630)
中心(23889)
经济学(23853)
财经(23116)
业大(21794)
(21627)
经济学院(21233)
(20841)
农业(19884)
(19270)
(18741)
北京(18689)
师范(18575)
科学院(17721)
基金
项目(95456)
科学(74936)
基金(69292)
研究(67702)
(61002)
国家(60550)
科学基金(51086)
社会(45902)
社会科(43637)
社会科学(43622)
(37618)
基金项目(36685)
自然(31336)
(31028)
自然科(30551)
自然科学(30543)
自然科学基金(29994)
教育(29973)
资助(28477)
编号(25446)
(22855)
重点(21928)
(21015)
成果(20275)
国家社会(19856)
(18905)
发展(18602)
(18335)
课题(18197)
创新(17868)
期刊
(86317)
经济(86317)
研究(46186)
中国(27133)
(22736)
学报(22431)
(21439)
科学(21230)
管理(19115)
大学(16937)
学学(16334)
农业(15434)
经济研究(15048)
技术(13240)
财经(12278)
业经(11142)
问题(11092)
(11002)
金融(11002)
(10844)
教育(10020)
技术经济(9978)
统计(9960)
(8680)
(8207)
决策(8123)
资源(7927)
(7639)
世界(7615)
经济问题(7220)
共检索到22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皇甫荣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的作用差异。通过数学变量模型分析表明,贸易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其他要素禀赋和发展效率并没有随时间得到减小,这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两极分化趋势还可能加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温馨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陷入困局。从相对较长时期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负影响,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经济增长带来正影响;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按政策进行生育的夫妻提供奖励,制定和完善吸引劳动年龄人口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鹭  魏法杰  
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储蓄、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阶段,延边地区经济增长则是“消费拉动型”增长,即消费是拉动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鑫昊  孙猛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规模效应、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等东北地区五大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多重分解核算等。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速下滑,究其原因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矛盾使东北地区的规模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资本产出弹性不断走低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规模效率的大幅降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经济产出,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未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从长远考虑,进行综合应对,注重提高经济效率、兼顾长短期效应、改善资本要素双重效应、培育区域创新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金营  黄乾  
通过将所有制变革因素引入我国生产函数模型 ,并利用 1990年和 2 0 0 1年两个时期我国 2 8个省市区的平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 ,发现在我国近 1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 ,制度变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一个显著的因素。同时 ,发现我国的制度变迁主要是物质资本增进型 ,而制度创新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本展开 ,而由于人力资本增进型制度创新的缺位 ,制约了人力资本效应的最大发挥。目前和将来制度创新的重点需要围绕人力资本增进型展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婷婷  宋玉祥  浩飞龙  李秋雨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每年人口净流出200万,人口结构正由过去的“纺锤型”逐步向“倒三角型”转变。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且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声明  陈晓毅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选择索洛模型对我国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测算分析,并估算出1978-2005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率。通过国内外对比,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特征和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志雄  张阳阳  付佳  
文章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思想,采用改进的Solow扩展模型测度了环境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份2000-2014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基于环境约束的考虑,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明显高估,并且经济增长率逐年放缓。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不同企业组织形式、能源结构和环境治理强度对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星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爱萍  
文章通过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不明显,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和主要贡献者仍来源于国内投资,人力资源因素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趋于下降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利格  陈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中栋  李辉文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提出两个命题,探讨了总要素替代弹性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异中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再齐  钟世川  李震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