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4)
- 2023(12281)
- 2022(10192)
- 2021(9016)
- 2020(7300)
- 2019(16340)
- 2018(15930)
- 2017(29673)
- 2016(15762)
- 2015(17547)
- 2014(17102)
- 2013(17225)
- 2012(16782)
- 2011(15683)
- 2010(16109)
- 2009(14945)
- 2008(14584)
- 2007(13352)
- 2006(12398)
- 2005(11609)
- 学科
- 济(88408)
- 经济(88333)
- 管理(43525)
- 业(42221)
- 企(32949)
- 企业(32949)
- 地方(27197)
- 中国(25549)
- 方法(24607)
- 农(20718)
- 数学(20681)
- 数学方法(20488)
- 业经(19110)
- 学(18840)
- 地方经济(16644)
- 技术(16291)
- 农业(14558)
- 制(14458)
- 融(14299)
- 金融(14298)
- 银(13933)
- 银行(13894)
- 财(13863)
- 行(13639)
- 发(12916)
- 贸(12884)
- 贸易(12870)
- 环境(12723)
- 易(12265)
- 和(11202)
- 机构
- 学院(236261)
- 大学(235133)
- 济(107339)
- 经济(105176)
- 研究(97215)
- 管理(82090)
- 中国(73605)
- 理学(68321)
- 理学院(67376)
- 管理学(66196)
- 管理学院(65758)
- 科学(59099)
- 京(52281)
- 所(51590)
- 财(46875)
- 研究所(46588)
- 农(43562)
- 中心(42315)
- 江(38609)
- 财经(35738)
- 院(35218)
- 北京(34113)
- 农业(33901)
- 业大(33895)
- 经济学(33824)
- 范(33079)
- 师范(32680)
- 经(32213)
- 省(30946)
- 州(30891)
- 基金
- 项目(150540)
- 科学(118038)
- 研究(108474)
- 基金(107407)
- 家(96054)
- 国家(95261)
- 科学基金(79354)
- 社会(70133)
- 社会科(66445)
- 社会科学(66430)
- 省(59740)
- 基金项目(55960)
- 划(50618)
- 自然(49662)
- 自然科(48467)
- 自然科学(48452)
- 自然科学基金(47583)
- 教育(47507)
- 资助(43281)
- 编号(41491)
- 发(40219)
- 重点(35582)
- 成果(34621)
- 创(33453)
- 发展(32121)
- 部(32022)
- 创新(31659)
- 展(31595)
- 课题(31280)
- 国家社会(29674)
- 期刊
- 济(134922)
- 经济(134922)
- 研究(80920)
- 中国(56984)
- 农(41208)
- 学报(39155)
- 科学(37262)
- 管理(35441)
- 财(33797)
- 大学(29102)
- 农业(27981)
- 学学(27472)
- 融(26419)
- 金融(26419)
- 教育(26348)
- 经济研究(22893)
- 技术(21168)
- 业经(20661)
- 财经(18617)
- 问题(16792)
- 经(16375)
- 业(15534)
- 技术经济(13721)
- 贸(13537)
- 世界(13296)
- 国际(12940)
- 科技(12416)
- 资源(11284)
- 商业(11266)
- 现代(10957)
共检索到392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祁京梅
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特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祁京梅在宏观经济形势日益趋好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微观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诸多原因造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悬殊较大,地区差距十分明显。为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正>本刊讯1月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刘苏社指出,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保宗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迈上新征程,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将发生阶段性变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国际经济变数增多,我国参与全球分工面临的挑战增大;二是突破国内需求规模瓶颈,产业结构呈高度化发展趋势;三是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产业链呈高级化发展趋势;四是新科技革命叠加渗透,产业数字化变革趋势加速;五是资源环境顶板效应凸显,产业绿色化转型趋势明显。步入新阶段,产业结构、模式和动力面临重大变革,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时代主基调,亟待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磐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有四个跨越,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第一个跨越,我们从小康阶段向中等富裕发展阶段跨越。这里有本质变化,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叫“温饱、小康、比较富裕”,2000年前后完成了小康或基本完成小康,然后进入比较富裕阶段。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颜少君
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思维碰撞、新旧动力转换、新旧力量对比、新旧规则交替的动荡期、转型期、变革期和调整期,呈现出"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总括特点。从2016年初及未来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看,全球经济依然会延续这些特点,但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这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的旧动能弱化与四个方面的发展新亮点,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以"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适应并把握经济新常态,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祥钦
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日本达到27065美元;香港14102美元;新加坡13600美元;台湾8686美元;韩国6498美元;马来西亚2465美元。二是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据1991年的统计,亚洲“四小”加上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总额的10.5%,日本占8,9%,香港已跻身于世界第10大贸易地区之列。台湾当年出口贸易达139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15位。三是依靠科技加速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一、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的两次大变动 40多年来,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经历了两次大转变。第一次大转变发生在1949~1978年期间,第二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不仅总量极为贫乏,产业结构残缺不全,而且区域布局畸形,全国70%以上的工业偏集于面积不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江祥钦
在当今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亚太地区却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据预测,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亚太地区,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稳定,亚太地区的政治形势相对平静。面对这些情况,亚太各国都在审时度势,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加强自己和本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佑恩 ,魏中海 ,王齐庄 ,马彦民 ,易法海 ,龙作泉
进入90年代后,大别山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将从帮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开始向彻底摆脱贫困的区域经济开发目标前进。为了检验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扶贫效果,给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了31个县(市)[其中包括9个非贫困县(市)]作为分析样本,并根据1985~1989年的统计年报资料,经过初选,选出11项指标作为分析指标,从而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广 朱姝 尹志欣 张俊祥 李文兰
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正在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产业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通过连续20多年对新科技革命、生物经济的跟踪研究,以及对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生物经济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技术引领、多项技术共同推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关键词:
生物经济 生物技术 新科技革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博文 周世军
为了厘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与演变趋势,文章首先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相关性检验,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绝对与相对差异、空间相关性及演变趋势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且北京、上海、广东一直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2)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各地区存在多极分化特征,其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最大。(3)数字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决定,其贡献率约占70%,而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约占30%;从内部差异来看,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最大。(4)从演变趋势来看,中国各地区的内部差异有缩小趋势,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存在高-高或低-低集聚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俊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小玉
一、影响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因素2006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政策层面利好因素较多,农业与农村经济呈现出开局良好,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基本特点 (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好转 1,夏粮增产4.8%。据夏粮主产区实割实测和非主产区统计,2004年全国夏粮单产达到268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夏粮总产量达到10104万吨(2021亿斤),比上年增加467万吨(93亿斤),增长4.8%,扭转了连续四年减产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