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9)
2023(3814)
2022(3328)
2021(2930)
2020(2402)
2019(5625)
2018(5382)
2017(10469)
2016(5678)
2015(6243)
2014(6446)
2013(6635)
2012(6252)
2011(5650)
2010(5575)
2009(5140)
2008(4974)
2007(4481)
2006(3948)
2005(3458)
作者
(17453)
(14660)
(14618)
(13928)
(9106)
(7182)
(6736)
(5808)
(5550)
(5325)
(4947)
(4935)
(4679)
(4599)
(4594)
(4495)
(4342)
(4280)
(4200)
(4076)
(3776)
(3601)
(3582)
(3338)
(3261)
(3225)
(3222)
(3148)
(3146)
(2923)
学科
(33572)
经济(33547)
(15088)
管理(13723)
地方(12670)
方法(12290)
(11639)
企业(11639)
数学(10916)
数学方法(10770)
(8955)
产业(8411)
业经(8370)
地方经济(7602)
中国(6900)
农业(6442)
技术(5293)
结构(5217)
(4908)
环境(4818)
(4269)
(4118)
(4111)
(4062)
产业结构(3678)
(3654)
贸易(3649)
(3418)
资源(3331)
(3298)
机构
学院(84850)
大学(83000)
(37798)
经济(37122)
管理(33712)
研究(31254)
理学(29087)
理学院(28723)
管理学(28268)
管理学院(28119)
中国(21807)
科学(19844)
(18095)
(15953)
(14850)
研究所(14745)
中心(14076)
(13928)
业大(13223)
(13111)
(11765)
师范(11671)
农业(11577)
(11469)
经济学(11278)
财经(11237)
北京(11218)
(10561)
经济学院(10276)
(10010)
基金
项目(61034)
科学(48020)
研究(44575)
基金(42589)
(37268)
国家(37005)
科学基金(31444)
社会(28953)
社会科(27618)
社会科学(27610)
(25565)
基金项目(22989)
(20815)
自然(19111)
教育(18881)
自然科(18612)
自然科学(18609)
自然科学基金(18240)
编号(17386)
资助(16892)
(15862)
重点(14193)
发展(13116)
成果(13062)
(12917)
(12887)
课题(12766)
(12706)
创新(12135)
国家社会(12031)
期刊
(42877)
经济(42877)
研究(23796)
中国(17095)
(13560)
科学(12442)
学报(11953)
管理(11885)
(9809)
农业(9563)
大学(8879)
技术(8725)
学学(8482)
业经(7897)
教育(7251)
经济研究(6513)
问题(5961)
资源(5923)
统计(5730)
(5705)
技术经济(5610)
(5574)
(5216)
金融(5216)
财经(5136)
科技(5049)
决策(5025)
(4689)
商业(4474)
经济问题(4084)
共检索到124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成相,董礼华  
地区第三产业的水平评价刘成相,董礼华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显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1979—1991年,平均每年以9.9%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8.6%的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京鸿,葛永军,刁承泰  
根据 1997年统计数据 ,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作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 ,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晓娟  
文章在分析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针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确定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出运用有序加权算子集结主客观权重使得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更合理,最后实例分析了某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现状,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国新,万君康,罗险峰  
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的作用评价*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国新万君康罗险峰我国第三产业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其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科学技术与第三产业发展脱节,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的作用乏力。为了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失业、就业与第三产业刘纯志一、劳动就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受社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就业已成为困扰湖北与全国经济的一大难题.1.相对劳动人口过剩,失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类似,在我国失业情况大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友松  
“产业”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本意是指与农业相区别的一个部门,即工业。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二次大分工,即工业与农业分离而产生。在英文中“产业”与“工业”是一个词,即industyr。但是,目前,在西方国家对这个词的本‘意进行了发展,使其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了。根据联合国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于产业(或产业部门)的说明有五个方面,即①一切常住的公营和私人的基层单位及类似的单位,它们为按正常地意在能补偿其成本的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德如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三次产业的分类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至今许多国家对三次产业的口径和划分标准,以及对第三产业内部的分类都不相同。主要分歧是:(1)采掘业是属于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2)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及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的口径、范围划分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所根据的划分标准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同时进行为标准。如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三产业部门,不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2)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为标准。即距离消费者远的划为第一产业部门,次远的划为第二产业部门,近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3)以产品是否有形为标准。即产品有形的划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产品无形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江帆  蓝文妍  朱胜勇  
在界定生产服务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部门结构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京沪服务型生产资料的投入已超过实物型生产资料,第三产业投入软化趋势明显;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和仓储为主体,研究与试验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较少;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对第三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投入产出弹性超过实物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主要启示:随着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生产服务将成为生产服务的主体;适时发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并将其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升级的重要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国平  刘娟  
选取重庆市40个区县第三产业发展评价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在三大经济圈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三大经济圈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市整体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康  郭萍  
利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我国第三产业地区间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第三产业人均资本存量、地理区位和城市化率是影响第三产业地区间差距的三个最重要因素。另外,其它影响因素依次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优惠政策、第三产业人均FDI、科技竞争力、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苏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政策等原因,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本文将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纳入分析框架,并借助于模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第三产业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跃群,胡新华  
本文实证分析了1985-2003年我国三大经济区以及31个省市区之间第三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及特征。分析认为,三大经济区之间第三产业发展差异明显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各省市区之间并不必然存在这种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出三大经济区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建民  丁疆辉  李颖  
基于2000—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从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2个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构成。从行业结构看,各行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既取决于各行业本身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取决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自2000年以来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有效地促进了第三产业增长,而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流通部门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因此,合理发展新兴产业将是有效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从地区结构看,无论从第三产业本身还是从内部各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但新兴行业的集聚程度要大于传统行业;2000—2009年东部地区对我国第三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涛  
本文论述了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第三产业比较优势分析,提出了构建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联盟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