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7)
- 2023(15569)
- 2022(13298)
- 2021(12145)
- 2020(10262)
- 2019(23552)
- 2018(23326)
- 2017(44283)
- 2016(23650)
- 2015(26640)
- 2014(26829)
- 2013(26596)
- 2012(24922)
- 2011(22682)
- 2010(22776)
- 2009(21125)
- 2008(20660)
- 2007(18360)
- 2006(16139)
- 2005(14807)
- 学科
- 济(121161)
- 经济(121052)
- 管理(66547)
- 业(65130)
- 企(51076)
- 企业(51076)
- 方法(47478)
- 数学(42162)
- 数学方法(41681)
- 中国(31409)
- 地方(30326)
- 农(30196)
- 财(25251)
- 业经(24329)
- 学(21831)
- 农业(20890)
- 贸(19462)
- 贸易(19451)
- 制(18933)
- 易(18734)
- 地方经济(17530)
- 融(17361)
- 金融(17357)
- 银(17252)
- 银行(17219)
- 环境(16980)
- 技术(16856)
- 行(16584)
- 和(16000)
- 务(15134)
- 机构
- 学院(345483)
- 大学(343794)
- 济(153247)
- 经济(150251)
- 管理(132507)
- 研究(121247)
- 理学(113482)
- 理学院(112200)
- 管理学(110317)
- 管理学院(109673)
- 中国(92120)
- 科学(72891)
- 京(72700)
- 财(67094)
- 所(61565)
- 农(57405)
- 中心(55750)
- 研究所(55654)
- 财经(53237)
- 江(52136)
- 业大(49854)
- 经(48167)
- 经济学(47616)
- 北京(46015)
- 范(45076)
- 农业(44767)
- 师范(44625)
- 院(43261)
- 经济学院(42619)
- 州(41650)
- 基金
- 项目(227250)
- 科学(179414)
- 研究(166116)
- 基金(164498)
- 家(142925)
- 国家(141742)
- 科学基金(121793)
- 社会(106776)
- 社会科(101382)
- 社会科学(101356)
- 省(89779)
- 基金项目(86904)
- 自然(77437)
- 自然科(75663)
- 自然科学(75640)
- 教育(75625)
- 划(75157)
- 自然科学基金(74274)
- 资助(67497)
- 编号(66757)
- 发(53949)
- 成果(53622)
- 重点(51424)
- 部(50170)
- 创(47719)
- 课题(46287)
- 创新(44722)
- 国家社会(44446)
- 科研(43518)
- 发展(43183)
- 期刊
- 济(174187)
- 经济(174187)
- 研究(103602)
- 中国(70091)
- 农(52533)
- 财(52144)
- 学报(50853)
- 管理(49584)
- 科学(48456)
- 大学(38818)
- 学学(36718)
- 农业(35835)
- 教育(33688)
- 融(32994)
- 金融(32994)
- 技术(32847)
- 经济研究(28497)
- 业经(27835)
- 财经(26748)
- 经(23102)
- 问题(22775)
- 技术经济(19435)
- 业(19235)
- 统计(18281)
- 贸(17787)
- 策(16617)
- 科技(16464)
- 世界(16405)
- 商业(16392)
- 理论(15907)
共检索到525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该方面研究主要涵盖协调性概念、判断与评价标准、预警以及对策与措施四方面内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直接从作用的有效和无效角度出发,能客观衡量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效果。实证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好,中西部地区则一般或较差;东部应重视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中西部则应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科技资源的投入,发挥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地区经济 科技发展 经济发展 协调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利华 李一峰 徐晓新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分析了我国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理论内涵,进而构建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选择相关县域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以统计分析为基础,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了要重视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的分析表明:陕西高校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而是造成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与落后的经济发展并存的现象。鉴于此,今后迫切需要把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规模与质量并重上来,加快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陕西高校 区域经济 协调性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徐 贾晶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是研究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综合发展度与同步系数等定义为基础,建立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浙江省11市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两大子系统出发对浙江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各种模式及其绩效。
关键词:
科技 经济 协调性 浙江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英
文章利用图形化的形象分析方法,合同矩阵相关理论作为中介平台,将该地区的三次产业数据有序地引入到合同矩阵标准型模型中,对该华东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是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性分析与研究。从而为上述地区未来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合同矩阵 标准型 华东 协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志秀 葛翔宇
笔者基于VECM模型对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单向影响通货膨胀,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汇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五个变量互相之间的作用都有较长滞后效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保增长防通胀。
关键词:
VEC模型 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一松
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以肥西县为例,从分析该县科技、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探索其发展优势与条件,指出存在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二者中间的协调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科技创新 SWOT分析 协调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士恩 李献士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测度。并提出了提高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发展 协调性 因子分析 城市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丽娟 吴晓然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趋同现象等理论,利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茁趋同,以此探讨我国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在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才表现出趋同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开始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趋同性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趋同速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杜涵 王静 白彩全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从静态协调度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协调阶段,即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2按2004—2012年静态协调度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可划分为逐步上升、逐步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和循环波动5种类型;3从动态协调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的区域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南京—上海—杭州所围成的三角地区始终属于良好或优质协调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盛勇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关键词:
区域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协调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蒙 武玉凤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根据中国1993-2009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指标体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作整体效率评价,并对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实证发现,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低,因此,如何改革创新收入分配制度,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睿 张军涛
本文基于熵值法对2008-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协调度模型着重探讨了二者的协调性。结果显示:(1)十年间,城市环境治理水平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江苏省城市环境治理水平最高;(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状态,区域内部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格局;(3)城市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总体上实现了稳步上升,但绝对数值偏小,地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呈现东部地区领先的空间格局;(4)目前,大多数地区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阶段,只有江苏达到比较协调阶段,西藏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沙治慧
本文在梳理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调度的综合评价模型,以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实证样本,对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协调程度决定于诸多因素,包括公共投资增长速度是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公共投资规模的合理性、公共投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收益水平和公共投资结构的有效性,并据此提出我国现阶段公共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布局优化上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投资 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泗薪 胡伟
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两者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水平与经济质量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和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模型,对京津冀经济圈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在2008-2017年间经历了初级、中级、良好和优质耦合协调,但各地区的发展在时序上并不同步;两系统内部因素间的关联强度及作用差异化,在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影响经济质量方面,科技成果产出影响突出;反之,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共享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快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