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5)
- 2023(14736)
- 2022(12408)
- 2021(11274)
- 2020(9152)
- 2019(20983)
- 2018(20276)
- 2017(38727)
- 2016(20986)
- 2015(23605)
- 2014(23324)
- 2013(23389)
- 2012(22199)
- 2011(20226)
- 2010(20484)
- 2009(19431)
- 2008(19003)
- 2007(16913)
- 2006(15289)
- 2005(14272)
- 学科
- 济(113031)
- 经济(112901)
- 管理(65512)
- 业(57206)
- 企(44995)
- 企业(44995)
- 方法(42295)
- 数学(38017)
- 数学方法(37825)
- 中国(31047)
- 财(26617)
- 农(26257)
- 地方(26257)
- 制(22229)
- 业经(21264)
- 环境(19133)
- 贸(18603)
- 贸易(18588)
- 学(18289)
- 易(18007)
- 农业(17727)
- 融(16349)
- 金融(16346)
- 体(16297)
- 银(15682)
- 银行(15663)
- 地方经济(15565)
- 务(15117)
- 财务(15095)
- 财务管理(15063)
- 机构
- 大学(312752)
- 学院(310176)
- 济(148691)
- 经济(145987)
- 管理(116248)
- 研究(114469)
- 理学(99170)
- 理学院(98044)
- 管理学(96901)
- 管理学院(96311)
- 中国(88810)
- 财(69845)
- 京(66156)
- 科学(62516)
- 所(56443)
- 财经(54831)
- 中心(50555)
- 研究所(50466)
- 经(49779)
- 经济学(48955)
- 江(45553)
- 农(44907)
- 经济学院(43942)
- 北京(42441)
- 院(41330)
- 财经大学(40595)
- 范(39232)
- 师范(38960)
- 业大(38951)
- 州(36234)
- 基金
- 项目(200962)
- 科学(160800)
- 基金(150466)
- 研究(149233)
- 家(130430)
- 国家(129448)
- 科学基金(111259)
- 社会(102114)
- 社会科(97051)
- 社会科学(97027)
- 基金项目(78621)
- 省(73554)
- 自然(67523)
- 教育(66965)
- 自然科(65893)
- 自然科学(65871)
- 自然科学基金(64728)
- 划(62994)
- 资助(61558)
- 编号(56724)
- 部(47371)
- 成果(47183)
- 重点(45851)
- 发(44803)
- 国家社会(44468)
- 制(42235)
- 教育部(41459)
- 创(40778)
- 课题(40319)
- 人文(39825)
- 期刊
- 济(170733)
- 经济(170733)
- 研究(103854)
- 中国(63787)
- 财(54682)
- 管理(44435)
- 学报(42329)
- 科学(42213)
- 农(41813)
- 大学(33533)
- 融(32560)
- 金融(32560)
- 学学(31835)
- 财经(29308)
- 经济研究(28606)
- 农业(28068)
- 教育(26494)
- 经(25385)
- 技术(24679)
- 问题(23733)
- 业经(22687)
- 贸(20078)
- 世界(18230)
- 国际(17604)
- 技术经济(16521)
- 业(15409)
- 统计(15098)
- 现代(14232)
- 资源(14134)
- 经济问题(13658)
共检索到485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成程 李惟韬 彭杰
地方政府在中国多级环境治理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长制是从地方政府实践上升到国家行动的代表性制度创新。通过收集全国285个城市河长制实施的相关法规文件,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河长制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河长制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经过了DID平行趋势检验,2SLS工具变量回归,PSM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分析之后,结果依然显著;其次,增加地区研发支出,提高地区创新产出;提高地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及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地区水污染水平是实施河长制提高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机制;最后,在进一步分析之中,本文发现河长制的实施在中部地区城市,大型城市,省会城市,低工业水平城市与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城市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效果。研究结果证明了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创新与执行之中的重要作用,也验证了加强环境保护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
河长制 经济增长质量 双重差分 环境保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舒元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牟俊霖 王阳 闫里鹏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行业投资异质性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集中投资和培育优势产业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然后采用动态随机核的方法测算了中国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指数,最后估计了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得到如下三点结论:第一,各城市集中投资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提高优势产业内部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速度,从而推动优势行业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行业快速增长,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第二,本文提出的产业比较优势指数,把行业竞争的地理范围从全国缩小到省级层面,把不同城市的相同行业的绝对竞争转化为同一城市内部不同行业的相对竞争,拓展了各城市选择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优势产业的思路和空间;第三,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贝叶斯估计、动态面板模型、面板VAR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强健的促进作用。因此,各个城市集中资源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实现增长动能充足、就业更稳定、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的目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此,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选择关键环境要素指标,对中国39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除氮氧化物浓度外,其余污染物与收入确实存在倒"U"型曲线现象,说明在未来可预测的年份里,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氮氧化物将成为城市污染最严重的问题;除氮氧化物浓度外,中国城市其余污染物的倒"U"曲线转折点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环境保护政策是慰平中国城市环境兹涅茨曲线的有效办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贤彬 刘淑琳 黄亮雄
本文结合增长目标管理与地方政府激励视角,理论阐述了经济增长压力对创新存在着先促进随后转为遏制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效应。在实证上,采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与上一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度量经济增长压力,基于2002—2016年全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理论假说。该非线性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为突出。这一规律是微观市场主体对相关信息和政策进行理性反应的综合结果。
关键词:
经济增长压力 创新 倒U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元 刘修岩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都强调地理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也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OLS回归表明聚集经济对于城市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有不显著的负的影响,但是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却表明聚集经济是内生的。我们使用了单工具变量和多工具变量得到的稳健结果表明:历史上的铁路基础设施状况能够通过影响聚集经济而对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产生显著正的影响。
关键词:
聚集经济 经济增长 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冠琼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刘志彪
在长三角城市化群落中,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群对经济增长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新引擎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论断。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的:一是当要素在区域间能自由流动时,一些优质要素主动向大城市集聚,而普通要素则选择向小城市集中,结果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要素积聚的外部经济性,提高了城市群研发创新的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在要素能自由流动时,城市群内政府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来实现,即政府为了吸引城市群外的企业和产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更新改造的比例,加大了对城市群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降低了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强化了需求关联的循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雁兵 郭瑞 史晋川
治理能力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本文将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分为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构建官员能力偏向型增长模型,首次考察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对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上,官员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转化率边界、要素替代弹性和要素相对供给存在最优组合。通过构建由百强县和贫困县组成的846个县级行政单位2006—2015年县委书记个体特征和辖区经济增长匹配数据,将教育背景与工作履历分别视为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代理指标,首次定量识别县级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存在个体效应。个体教育效应和个体履历效应均存在,且分别在百强县和贫困县更加突出。二是存在匹配效应。研究生学历教育背景和综合任职工作履历个体特征的县委书记更有助于百强县经济增长,经管类专业教育背景和基层提拔工作履历个体特征的县委书记更有助于贫困县经济增长。使用县级尺度DMSP-OLS、NPP-VIIRS灯光数据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上述发现。本文研究表明要重视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目的旨在经验考察TLGH在中国的成立性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与国内旅游发展特征事实进行了简单引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1999—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平衡数据,采用多种精细前沿性计量经济方法实证检验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4种敏感性分析之后依然稳健;未考虑内生性之前,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被低估现象,且最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影响效应 实证研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基于"服务业之谜"事实的存在,要验证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提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对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核算,而是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证实。以"服务业之谜"的存在为前提,在服务业与工业部门间产品的消费行为中构造了互补的"里昂惕夫"效用函数,重构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1984—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业及工农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及相对于工农业的价格水平、服务业占非农及占整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份额、服务业占非农及总就业人数比重等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内在逻辑是相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了服务业部门份额的提升,进而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由此证实了我国基本存在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所揭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关系:工业生产率相对上升导致服务业价格相对提高和就业份额提升,进而引发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新常态"下关注效率提升、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同时应理性看待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服务业成本病"现象,实现"结构"与"速度"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元元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生产率收敛是否会带来经济增长收敛,即分析中国国内、沿海以及内地全要素生产率(TFP)自身收敛性与其对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的一致性问题,同时分析这种一致性(不一致性)的形成机制和演变方式,进而找出缩小中国地区差距的可能路径。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国内、沿海以及内地TFP自身的收敛性与其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是不一致的,而存在不一致性的原因在于物化型技术进步使TFP及其三个增长源泉对经济增长收敛存在双重作用途径,即生产率(或者其三个增长源泉)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收敛同时取决于其自身的收敛性和其对产出中劳均资本存量贡献收敛性的影响。本文的结论说明相对落后地区短期应该加大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资本的投入,而长期只有提高其技术创新效率才能真正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基于"服务业之谜"事实的存在,要验证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提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对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核算,而是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证实。以"服务业之谜"的存在为前提,在服务业与工业部门间产品的消费行为中构造了互补的"里昂惕夫"效用函数,重构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1984—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业及工农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及相对于工农业的价格水平、服务业占非农及占整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份额、服务业占非农及总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炜 张豪
文章利用2002-2016年我国25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区域差异;在东、中部地区,电信网络基础比信息服务水平的影响更大,而在西部地区信息服务水平的影响更大;在信息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电信网络基础与信息服务水平之间呈现互补效应,并且对信息服务水平有拉动作用。因此,要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提高中西部以及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大数据革命奠定发展基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早 杨光 李康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转型过程的深入,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呈现出下降趋势。我们通过一个无限期经济增长模型刻画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证明两者之间存在"拐点"。同时利用中国大陆198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中存在"拐点值",即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超过"拐点值"后,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呈现出明显递减的趋势。因此,逐步放弃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适当扩大公共投资领域,提升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应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韧性——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信息公开、环境监管与环境治理绩效——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视角下的地区税收竞争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人口结构转型、人口红利演进与出口增长——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特点研究——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行政资源重配、区域市场整合与城市经济增长——来自巢湖市并入合肥市的经验证据
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来自中国高铁的经验证据
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经验证据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