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1)
2023(17058)
2022(14470)
2021(13379)
2020(11203)
2019(25534)
2018(25258)
2017(48931)
2016(26807)
2015(29552)
2014(29244)
2013(29196)
2012(26701)
2011(23675)
2010(23463)
2009(21765)
2008(21777)
2007(19213)
2006(16892)
2005(14976)
作者
(78497)
(65290)
(65118)
(61578)
(41670)
(31487)
(29200)
(25696)
(24769)
(23275)
(22239)
(22033)
(20795)
(20665)
(20242)
(19897)
(19494)
(19486)
(18751)
(18602)
(16541)
(15913)
(15868)
(14931)
(14675)
(14435)
(14419)
(14404)
(13008)
(12916)
学科
(113466)
经济(113328)
(101013)
(88791)
企业(88791)
管理(88045)
方法(52217)
数学(42086)
数学方法(41697)
(35973)
(35767)
业经(33917)
中国(27180)
农业(25916)
(24476)
财务(24412)
财务管理(24385)
企业财务(23153)
(21683)
地方(20844)
技术(20832)
(20522)
理论(20419)
(19937)
贸易(19929)
(19511)
(19342)
(18100)
(17060)
环境(16381)
机构
学院(385962)
大学(383740)
(158070)
管理(155803)
经济(155035)
理学(135377)
理学院(133953)
管理学(131833)
管理学院(131165)
研究(125679)
中国(94828)
(81488)
科学(79144)
(72090)
(70335)
(63728)
业大(61245)
财经(58265)
研究所(58238)
中心(56231)
(55839)
农业(55567)
(53225)
北京(50891)
经济学(47736)
(47321)
师范(46794)
(45076)
(44823)
财经大学(43376)
基金
项目(264516)
科学(207947)
基金(193226)
研究(189777)
(169865)
国家(168381)
科学基金(144806)
社会(121040)
社会科(114718)
社会科学(114687)
基金项目(103072)
(102984)
自然(95383)
自然科(93166)
自然科学(93139)
自然科学基金(91518)
(86484)
教育(85608)
资助(79213)
编号(75857)
成果(60022)
重点(58934)
(57868)
(56804)
(56284)
创新(52465)
课题(51317)
科研(50891)
(50738)
国家社会(50018)
期刊
(172336)
经济(172336)
研究(110074)
中国(68075)
(64786)
学报(64058)
管理(59189)
科学(58042)
(57097)
大学(48074)
学学(45983)
农业(44604)
教育(35214)
技术(32221)
(31247)
金融(31247)
业经(29869)
财经(29075)
经济研究(27197)
(25204)
(24972)
问题(22720)
技术经济(20390)
科技(18966)
(18565)
现代(18351)
商业(17884)
理论(17367)
业大(16513)
世界(16452)
共检索到554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对本地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劳动收入份额受地区性别比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阎曼华  刘婷婷  
以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负债资产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就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主要是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结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花平   冯薇薇   曾建光  
在推进环境保护与共同富裕双赢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普遍漂绿的现象,但该现象是否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文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考察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漂绿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漂绿会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缩减雇佣规模来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媒体监督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抑制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并且企业漂绿主要降低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漂绿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相关部门应注意该现象,完善相关环境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星宇  余进韬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能结构效应、劳动生产效率效应、分配优化效应的渠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非省会城市更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伴随数字化转型,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争议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数字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公平分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希元  傅帆  陈明明  
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衡量企业收入分配的指标,利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服务业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产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市场垄断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强化效应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需优化再分配机制,避免因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导致收入分配恶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关子桓   赵允宁   罗文忆   丁思  
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是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与世界各国劳动收入份额普遍下降不同,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存在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的现象。从企业现金持有决策这一微观视角切入,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企业现金持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最优现金持有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融资约束减轻或技术创新加快时,企业将现金分配于劳动要素的激励提升,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二者的负相关关系被强化。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较高的劳动力成本、融资约束以及劳动偏向型技术创新不足是分别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以上结论为理解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杰  
全球一体化趋势如何影响中国劳动收入分配格局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从“生产要素替代效应”与“生产要素互补效应”两个视角考察了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支持了企业国际化战略背景下的“生产要素互补效应”假说。机制检验发现,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了企业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研发创新投资水平以及董事会国际化水平,强化了资本报酬与劳动报酬之间的互补关系,提高了企业高层次劳动需求,进而推动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高成本加成率企业以及所在年度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更加有利于生产要素发挥互补效应。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并促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步提升。本文研究表明国际化战略是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可忽视因素,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东  张钰  王笑楠  
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对新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从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视角入手,采用多期DID考察自贸区试点这一推动开放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自贸区试点通过扩大企业实物资本投资和就业规模,加强了资本与劳动报酬之间的互补关系,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研究发现,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现阶段应坚持扩大开放,重点支持边缘、弱势企业的调整升级,并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秋生  郑阳  
我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影响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那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为此,选取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0—202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以及盈利企业中更为显著;股权激励的主要特征,即股权激励力度、范围、有效期,以及行权业绩考核压力,均可以正向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文章结论为鼓励企业有效开展股权激励以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旭东  郑明波  张森  
基于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竞争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通过提高普通职工平均工资、扩大劳动雇佣规模和抑制有偏技术进步,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反垄断法》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劳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康宁   万相昱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为探究高铁开通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的成效,本文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经过PSM-DID处理,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通过提升人力资源价值和员工工资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表明高铁开通有助于优化初次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企业规模上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东部地区所在上市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受益于高铁开通最多;高铁开通对于中型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大型和小型企业。本文分析高铁开通如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促进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影响路径,对于深化对交通基础建设的认识、解析劳资问题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赵秋运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体制以及财政效应等方面,本文则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释。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影响个体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生产的资本集约程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形下,资本集约程度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0—2007年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黄玖立  
我国正处于劳动关系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会的作用及其经济后果广受关注。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刻画了工会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并利用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展开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会导致企业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但由于后者的升幅更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反而下降了。针对子样本的分析进一步发现,工会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在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有着差异。上述研究从理论和经验上确认了工会是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工会在收入分配中的实际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后,本文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呈稳健的倒U型非线性曲线,经历了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替主导,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增长极、直辖市空间范围内的影响路径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适宜技术研发、市场整合及相应的政策激励有助于抑制FDI技术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冲击,缓解严峻的收入分配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