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2)
- 2023(15305)
- 2022(13235)
- 2021(12260)
- 2020(9966)
- 2019(22809)
- 2018(22766)
- 2017(43294)
- 2016(23360)
- 2015(26239)
- 2014(26582)
- 2013(26512)
- 2012(24711)
- 2011(22529)
- 2010(22866)
- 2009(20963)
- 2008(20166)
- 2007(17784)
- 2006(15965)
- 2005(14530)
- 学科
- 济(115081)
- 经济(114982)
- 管理(63905)
- 业(59564)
- 企(47379)
- 企业(47379)
- 方法(42164)
- 数学(36194)
- 数学方法(35823)
- 地方(30859)
- 中国(30433)
- 农(27490)
- 业经(24163)
- 学(23683)
- 财(20726)
- 农业(19159)
- 地方经济(17922)
- 制(17492)
- 环境(17321)
- 贸(17201)
- 贸易(17186)
- 易(16474)
- 和(16464)
- 理论(16389)
- 融(16124)
- 金融(16121)
- 银(15833)
- 银行(15791)
- 行(15276)
- 发(15235)
- 机构
- 大学(340994)
- 学院(340459)
- 济(141804)
- 经济(138704)
- 管理(131070)
- 研究(122497)
- 理学(112349)
- 理学院(110973)
- 管理学(109108)
- 管理学院(108496)
- 中国(90595)
- 科学(75446)
- 京(74596)
- 所(62598)
- 财(61752)
- 研究所(56827)
- 中心(54018)
- 农(53874)
- 江(50514)
- 业大(49163)
- 财经(49000)
- 北京(48100)
- 范(47648)
- 师范(47190)
- 院(44423)
- 经(44356)
- 经济学(42566)
- 农业(41764)
- 州(41459)
- 师范大学(38243)
- 基金
- 项目(227873)
- 科学(178332)
- 研究(168085)
- 基金(162925)
- 家(141952)
- 国家(140760)
- 科学基金(119964)
- 社会(105211)
- 社会科(99629)
- 社会科学(99602)
- 省(89266)
- 基金项目(86688)
- 自然(76788)
- 教育(76463)
- 划(75182)
- 自然科(74925)
- 自然科学(74909)
- 自然科学基金(73523)
- 编号(68703)
- 资助(66970)
- 成果(56079)
- 发(53132)
- 重点(51359)
- 部(49563)
- 课题(48249)
- 创(46658)
- 创新(43545)
- 国家社会(42875)
- 科研(42837)
- 发展(42582)
- 期刊
- 济(167466)
- 经济(167466)
- 研究(106586)
- 中国(68336)
- 学报(52237)
- 管理(50776)
- 农(49623)
- 科学(49340)
- 财(44292)
- 教育(40123)
- 大学(39328)
- 学学(36852)
- 农业(34863)
- 技术(31948)
- 融(30638)
- 金融(30638)
- 经济研究(26792)
- 业经(26421)
- 财经(24090)
- 问题(21225)
- 经(20671)
- 图书(18783)
- 技术经济(17904)
- 业(17417)
- 科技(16659)
- 资源(16473)
- 理论(16414)
- 现代(15815)
- 商业(15416)
- 贸(15015)
共检索到519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学军
地区形象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地区软实力培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互动关系。提升地区形象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地区软实力、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黎明
本文探讨了区域形象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分析了区域形象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区域理念识别系统、区域行为识别系统和区域视觉识别系统的意义。总结了由历史形象、现实形象和发展形象构成的区域总体形象评价体系。提出了区域形象设计的主要工作步骤.指出区域系统是较企业更为复杂的系统.区域形象设计除要吸取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论方法外.还应发展自己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区域 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永定
近几年来,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对各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但是,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却缺乏一套系统的指导理论。由于缺乏这样的理论,我们的许多政策建议往往顾此失彼,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十分有必要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早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外国经济学就已提出了一系列同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雪旺 智瑞芝 江波
文章对区域形象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形象塑造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形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辨析,从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片面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现势性与前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形象塑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山西省为案例,论证了区域形象塑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山西省的区域形象经历了一个华夏文明的摇篮(古代)——商业金融中心(近代)——能源重化工基地(现代)——暴发户的乐土(未来可能)的历史嬗变过程,山西省要摆脱当前的形象危机,破解“资源的诅咒”,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抛弃“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现有形象,塑造“节约山西”的区域新形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绍骏 罗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层面艺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需要与时俱进,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形式,它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深入探讨艺术设计教育与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平衡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素,对于提升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复杂关联,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 区域经济 关联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炎 石岿然 程林
本文基于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协调度复合系统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东部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值不断上升,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协调值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存在假协调问题;西部协调度变化不规律,协调水平较低。最后,建议创新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方法,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提升各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互融、互促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孔庆华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两者间发展为互动关系,在Y市区域物流产值、投入指标与区域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互动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海英
尽管十多年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青藏地区成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中之难与重中之重。无论是基于重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还是从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青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从比较视角基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个维度,对青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为制定区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青藏发展 丝绸之路 经济总量 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玲 梁涵 刘志春
科技人力资源是劳动力队伍中有技术且高效率的组分。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全国性比较优势,但其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的联动趋势不显著,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不明显,其集聚并未带来劳均资本同样快速的集聚,只在产业分布上与产业结构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区域经济 关联 环渤海地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晓杰 张晶晶 陈丽国 郭静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数据,研究贫困地区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贫困区域外出劳动人口大多从事第二产业,就业层次较低;流动人口的年岁、性别以及受教育的水平均有些失衡。虽然贫困地区人口的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外出劳动人口的持续增加一方面不利于人口流出地的社区管理、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传播;另一方面对流入地的城市管理、社会秩序也造成了困扰。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贫困地区社区管理,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科学水平;促进科学的人口流动,加强城市社会管理;改善社会治安,提高市区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关键词:
贫困 区域经济 人口流动 外出劳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盼强 谢富纪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中国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各要素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及要素流动成本的大小有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高正平 张兴巍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其包括区域企业创新力、创业力、集群力、成熟度和国际化能力等五个维度。根据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的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高位调整型、积极赶超型、快速追赶型和双重拖累型等四种类型,同时,这些地区间企业自生能力指数的差距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收敛态势。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基期的企业自生能力指数对该区域下一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因此,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应成为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应用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指数考核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国GDP考核的难题。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 评价指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胡俊超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显示,中部地区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根据“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