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8)
2023(6298)
2022(4641)
2021(4153)
2020(3231)
2019(7364)
2018(7177)
2017(14284)
2016(7778)
2015(8670)
2014(8820)
2013(8463)
2012(7629)
2011(6720)
2010(6786)
2009(6373)
2008(6502)
2007(5952)
2006(5399)
2005(5273)
作者
(22666)
(18998)
(18865)
(18087)
(12224)
(9131)
(8545)
(7306)
(7171)
(6920)
(6558)
(6491)
(6178)
(6020)
(5989)
(5843)
(5668)
(5632)
(5630)
(5249)
(4759)
(4738)
(4611)
(4424)
(4375)
(4211)
(4208)
(4151)
(3968)
(3667)
学科
(39150)
经济(39112)
(25281)
管理(23521)
(19754)
企业(19754)
方法(15218)
数学(13785)
数学方法(13727)
(11965)
中国(11369)
(10579)
地方(9730)
业经(9016)
农业(8160)
(8045)
(7632)
财务(7619)
财务管理(7615)
企业财务(7448)
(6708)
金融(6707)
(6312)
(5836)
(5743)
(5603)
银行(5596)
(5585)
贸易(5579)
(5364)
机构
大学(115982)
学院(115659)
(52338)
经济(51431)
管理(43774)
研究(40481)
理学(37346)
理学院(36947)
管理学(36381)
管理学院(36168)
中国(32163)
(25727)
(24387)
科学(22334)
财经(20563)
(20389)
(18790)
(18762)
中心(18570)
研究所(17998)
(17418)
经济学(17141)
北京(15492)
财经大学(15480)
经济学院(15438)
业大(15200)
农业(14544)
(14397)
师范(14260)
(14177)
基金
项目(74247)
科学(59556)
基金(56178)
研究(53886)
(49082)
国家(48727)
科学基金(42253)
社会(36624)
社会科(34771)
社会科学(34760)
基金项目(29608)
(27113)
自然(26673)
自然科(26133)
自然科学(26128)
自然科学基金(25700)
教育(24283)
(23070)
资助(22418)
编号(21276)
成果(17023)
(16945)
重点(16765)
(16535)
国家社会(16005)
(14933)
教育部(14860)
人文(14295)
课题(14118)
(14095)
期刊
(59727)
经济(59727)
研究(37075)
中国(22681)
(21307)
(18225)
管理(17220)
学报(17111)
科学(16678)
(16086)
金融(16086)
大学(13380)
学学(12751)
农业(11934)
财经(11421)
(9764)
经济研究(9757)
业经(9458)
教育(9352)
技术(8459)
问题(8339)
(6501)
(6332)
国际(5849)
理论(5747)
世界(5657)
商业(5576)
技术经济(5567)
现代(5544)
(5257)
共检索到179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本文基于外部治理视角,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股市568家上市公司的2246个大股东减持样本,实证分析了地区市场化进程与大股东减持差异的关系。研究发现,"外部治理说"得到了相应的验证,即在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大股东减持的力度也越低,而在市场化进程越低的地区,大股东减持的力度则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发展程度与大股东减持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而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行业差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稳定的解释力度。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出现行业差异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期减持水平、行业前期生命周期及行业前期现金股利水平,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前期减持力度越大或其属于成熟性行业或衰退性行业,或者上市公司前期发放现金股利水平越高,那么当前大股东减持的力度越小。在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投资者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在确定重点监管行业时,只有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别的监管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主持人的话:2015年7月8日,为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市场非理性下跌,证监会发布第18号公告,规定自当日起的6个月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以下简称"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面对2016年1月8日即将到来的解禁期,市场普遍预期负面,并形成股市下跌压力。1月7日,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新规"),以期疏解减持压力、稳定市场预期。原本作为市场上正常的交易行为,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却一直是令A股市场困扰的问题。尤其是在A股从异常波动逐步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小林  林昕  
本文采用2001年至200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7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大股东侵占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化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更高;而存在大股东侵占现象的公司,其信息披露透明度更低;董事会独立性越强,规模越大,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大股东制衡效果越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国有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比民营企业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王利君  
文章以深圳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短时间窗口的视角考察其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以及减持后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时进行了精准的时机选择;而市场认为大股东减持传递出公司估值偏高、业绩不佳的信号,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减持过程中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非控股股东;低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高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高市盈率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低市盈率公司股东;绩差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绩优公司股东;小规模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大规模公司股东。基于此,从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裕琪  刁节文  
本文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发生增持和减持行为的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在增持前后、减持前后的半年(120个交易日)内的超额收益率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具有较明显的市场效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市场效应的主要因素,并且比较了这些因素对增持效应和减持效应的影响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钰颖  林川  
本文以2008~2014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社会责任、现金股利对大股东减持倾向的影响,以及现金股利产生的中间作用。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减持的倾向就越弱;相较于未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中出现大股东减持事件的概率会降低;而考虑现金股利的中间作用后,社会责任对大股东减持倾向的抑制作用加强,影响也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党论  郭蒙  
近年来,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监管层也出台新规从严规范股东减持。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数据为例,研究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减持力度越大,被减持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地,从上市公司层面选取盈利能力和股价高估作为调节变量、从市场层面选取投资者情绪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高盈利水平可以起到"减速器"的作用,盈利水平越高,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小;股价高估则起到"助力器"的作用,股价被高估的程度越大,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大;投资者情绪是"催化剂",投资者情绪越高,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大。实证结果丰富了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也为监管层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耿  陈秋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所持有的限售股取得了上市流通权。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大股东频频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股份减持。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在大股东股权减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主要问题,所以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包括丰富大股东出售股票的渠道,严格信息披露,弱化大股东的信息垄断优势,建立健全大股东股份减持的制度规定等措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通过构建单个股东和多个股东侵占模型,分析大股东减持问题,发现影响大股东减持的因素包括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投资收益率分离度及股权制衡程度;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股东属性对大股东减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制衡程度对大股东减持产生负向影响,而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及投资收益分离度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则并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赖丹  蔡晓凤  罗翔  
屡见不鲜的大股东减持行为,已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2011-2018年间1 743家A股上市公司的3 330个大股东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债务期限与大股东减持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规模与股权集中度和高管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但两者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短期债务占比越大,债务期限越短,大股东减持规模越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治理结构和债务期限视角,就如何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以及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欣兰  徐琪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趋利避害的特征更加明显,在减持过程中存在更多信息操纵的嫌疑。大量研究表明,大股东减持存在时机抉择能力,以获得更高的私有收益,侵占中小股东利益。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针对上述问题对大股东减持的动因、时机抉择能力以及"隧道行为"下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动机主要包括业绩前景差、股票估值高、大股东掏空、公司流动性需求等,且大股东通常会选择在业绩变脸前、股票价格高位时进行减持,同时还会考虑信息披露时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燕  林晓华  王英琪  
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怎样选择减持行为是其对资本利得收益与控制权收益进行权衡后的博弈结果。文章引入了不确定性因素,以全社会大股东的收益分布作为考察对象,对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的减持决策进行讨论。大股东用以套现的股份获取的资本利得收益和维持控股地位获取的控制权溢价的弹性,内生决定了大股东收益的积累路径和大股东对最优股权结构的选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战篪  吴伟立  
本文从加剧公司融资约束和促使管理者投资短视两方面检验了大股东减持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发现:(1)在大股东减持的公司中,公司投资规模与投资机会的敏感性显著弱于没有减持的公司;(2)大股东减持抑制而不是提高了股价高估对公司投资规模的促进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仅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融资约束效应,不支持投资短视效应。这与已有研究关于大股东减持传递公司估值偏高和盈利前景不佳的信息,减持前存在较强的信息操纵行为相吻合。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内部人交易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视角,也有助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重  王可  
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一般都是公司经营、决策情况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相对于中小股东具有较大的信息优势,极易在减持本公司股票的过程中,对股票市场的秩序乃至动荡,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监管部门为此而制定的大宗持股信息披露制度是关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及达到该比例后每增减一定比例(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比例为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