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8)
2023(5793)
2022(4800)
2021(4761)
2020(4091)
2019(9351)
2018(8807)
2017(17128)
2016(9507)
2015(10637)
2014(10831)
2013(10810)
2012(9932)
2011(8698)
2010(8939)
2009(8641)
2008(9018)
2007(8115)
2006(7075)
2005(6665)
作者
(26296)
(21959)
(21782)
(20923)
(13945)
(10531)
(10132)
(8407)
(8336)
(8095)
(7485)
(7404)
(7127)
(6908)
(6902)
(6681)
(6404)
(6328)
(6244)
(6201)
(5404)
(5275)
(5201)
(5138)
(5132)
(4992)
(4721)
(4620)
(4520)
(4330)
学科
(38684)
经济(38606)
管理(31143)
(30721)
(25276)
(23679)
企业(23679)
方法(17714)
数学(16206)
数学方法(16083)
中国(15182)
(14246)
财政(12661)
(11684)
财务(11676)
财务管理(11628)
企业财务(11169)
(11077)
保险(10986)
(10926)
(10523)
银行(10520)
(10000)
地方(9854)
(9853)
(9499)
金融(9498)
(8973)
制度(8939)
(8387)
机构
大学(135671)
学院(132912)
(60176)
经济(59023)
管理(51339)
研究(45416)
理学(42861)
理学院(42394)
管理学(41849)
中国(41625)
(41612)
管理学院(41584)
财经(28516)
(28244)
(25772)
科学(23904)
(23323)
中心(21905)
财经大学(21069)
(20358)
经济学(20171)
研究所(19997)
(18593)
北京(18414)
经济学院(18226)
(16162)
(16056)
金融(15917)
业大(15659)
(15601)
基金
项目(81688)
科学(64549)
基金(62126)
研究(59716)
(53321)
国家(52919)
科学基金(45734)
社会(40489)
社会科(38293)
社会科学(38281)
基金项目(32566)
自然(28662)
(28653)
自然科(28008)
自然科学(28001)
自然科学基金(27521)
教育(26549)
资助(26332)
(24671)
编号(23130)
成果(19728)
(19384)
重点(18009)
国家社会(17491)
教育部(17220)
(17126)
(17015)
人文(16474)
(16227)
(15991)
期刊
(68408)
经济(68408)
研究(50256)
(37377)
中国(29547)
(23355)
金融(23355)
管理(18233)
科学(17925)
学报(17685)
(16410)
财经(15734)
大学(14330)
学学(13802)
(13264)
经济研究(11248)
农业(10074)
问题(8942)
业经(8931)
会计(8670)
财会(8384)
技术(8237)
(7829)
财政(7829)
(7490)
理论(7251)
教育(7126)
统计(6663)
实践(6331)
(6331)
共检索到219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贾立文  赵鹤临  
保险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而在社会所需的各种保障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因素与财险市场的关系,尽可能地降低市场集中度,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在新型城镇化和人口布局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各地人口逐渐增长并向中小城市聚集,这将直接影响财险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变化对财险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发现人口密度对财险市场集中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以规模最大的3个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CR3)、规模最大的5个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C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方国斌  马慧敏  宋国君  
文章采用分类和回归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的能源强度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省的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聚类分析,以便正确反映各个地区人口状况和能源消费情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人口密度对各省能源消耗的影响,以便合理规划地区人口分布状况,引导人口和资源分布,从质量上改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应该适度控制城镇规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震葆  
The indicator of population density has tight relationship with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al indicators. If we use population density as the main basis of sampling frame design, the quality of sample survey will be heightened.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月英  
民族地区地处西部,其保险业发展程度与非民族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人口密度等指标显示出民族地区内部的区域异质性。本文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提取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信息,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对非寿险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两个指标均对非寿险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人口因素的影响更大。加入民族特征后发现,与非民族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加强城镇化建设对非寿险保险深度的影响更大。因此,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投资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的贡献明显,改善人口布局、提高人口密度亦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大有裨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月英  
民族地区地处西部,其保险业发展程度与非民族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人口密度等指标显示出民族地区内部的区域异质性。本文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提取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信息,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对非寿险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两个指标均对非寿险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人口因素的影响更大。加入民族特征后发现,与非民族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加强城镇化建设对非寿险保险深度的影响更大。因此,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投资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的贡献明显,改善人口布局、提高人口密度亦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魏后凯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粗放扩张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研究的不足,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密度效应及最优城市人口密度,藉此分析了未来中国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密度效应的倒U型特征依然显著;以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观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下协调推进,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节地潜力,明确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衡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和衡量生态环境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作为反映城镇化质量的指标,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人口密度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U"型关系;城镇化质量内生于地区产业结构;市场化改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为正。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世锦  蔡颖  王子豪  
集聚效应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300余个城市近20年人口集聚水平的变迁分析发现,伴随着人口流动与人口集聚水平提升,整体上城市间的人均GDP差距收窄,分布更为均衡;对人口集聚水平与产出效率间的规律探索显示,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与产出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全面地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人口稠密率”指标作为对城镇化率评价的重要补充,进而将“人口稠密率”纳入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对2022—2030年不变价GDP增速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速约在5.03%左右。从空间分布深度挖掘人口集聚红利,协同驱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因此,要逐步打破市场分割,提升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协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处理好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建高  王凌宇  
我国学界对城市人口密度有不同认识。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对中国天津、上海、广州和日本东京、大阪的人口密度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普遍比日本高许多,上海约是东京的两倍,而且中心市区与周围郊区密度差异悬殊,显著的一极集中。日本城市人口分布较均匀。体现在城市住宅形态上,中国城市以集合住宅为主而日本城市以独立住宅为主。对统计数据不加分析会得出偏离实际的结论,城市研究有待精细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境质量不协调。依据各地区人口规模与城市空间偏离绿色发展标准的程度,对全国进行四类区域划分,并结合人口结构、城市空间与大气环境状况,制定城市未来发展策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得坤  李凌  
利用地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只有逐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运人的成本、运物的成本和知识传播的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王静龙  
本文提出了根据普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在计算机微机上绘制1990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的方法,阐述了从等值线图所看到的当前上海市人口分布的一些特点;进而把它与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绘制得到的1982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了上海人口分布的演变及其原因。用同样方法,可绘制得到商业营业额分布、饮食服务业营业额分布、职工密度分布等,把它们与人口密度分布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从深层次上探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关系,并可讨论相应的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鉴  
关键词: 计算范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文涵  
人口在一定区域内的集中既能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也会产生抑制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本文在理论分析人口密度与消费升级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基于2004-2021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转折点左侧,人口密度的提升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过大的人口密度则不利于居民消费升级。本文建议相关的制度设计应致力于强化人口密度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性拉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