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2)
2023(5104)
2022(4740)
2021(4271)
2020(3848)
2019(9238)
2018(9101)
2017(18112)
2016(10125)
2015(11579)
2014(11876)
2013(12062)
2012(11529)
2011(10531)
2010(10636)
2009(10021)
2008(10171)
2007(9452)
2006(7991)
2005(7153)
作者
(31258)
(26553)
(26221)
(25279)
(16648)
(12815)
(12198)
(10371)
(9717)
(9362)
(8859)
(8822)
(8493)
(8349)
(8335)
(8294)
(8292)
(7837)
(7632)
(7571)
(6669)
(6571)
(6513)
(6043)
(5996)
(5949)
(5936)
(5831)
(5437)
(5388)
学科
(48592)
经济(48551)
(26503)
管理(25971)
方法(25014)
数学(22859)
数学方法(22687)
(19684)
企业(19684)
(13662)
地方(11557)
(11223)
中国(10830)
(9737)
(9267)
贸易(9266)
农业(9245)
(8954)
业经(8388)
(7627)
(6789)
(6719)
财务(6705)
财务管理(6684)
环境(6535)
地方经济(6452)
(6355)
(6349)
金融(6346)
银行(6332)
机构
大学(154533)
学院(153248)
(65671)
经济(64340)
管理(57447)
研究(52983)
理学(49609)
理学院(49006)
管理学(48136)
管理学院(47852)
中国(39335)
科学(33656)
(32664)
(30115)
(28717)
(28301)
研究所(25913)
业大(24952)
中心(24914)
农业(24089)
财经(23297)
(23132)
经济学(21215)
(21023)
北京(20470)
(20194)
师范(19984)
经济学院(19525)
(18439)
(18296)
基金
项目(101398)
科学(78360)
基金(72914)
研究(72254)
(64064)
国家(63558)
科学基金(53024)
社会(45134)
社会科(42730)
社会科学(42713)
(39461)
基金项目(38992)
自然(34408)
(33697)
自然科(33559)
自然科学(33545)
教育(33376)
自然科学基金(32947)
资助(30629)
编号(29683)
成果(24287)
重点(23177)
(23137)
(22668)
(20445)
课题(20109)
科研(19929)
教育部(19417)
创新(19216)
计划(19153)
期刊
(69073)
经济(69073)
研究(42848)
(26910)
中国(26470)
学报(26181)
科学(23132)
(22605)
大学(18959)
学学(17981)
农业(17842)
管理(17635)
教育(13233)
技术(13072)
(12836)
金融(12836)
财经(11549)
经济研究(11221)
业经(11110)
问题(9972)
(9927)
(9851)
技术经济(8672)
统计(8379)
(7900)
(7865)
理论(7574)
商业(7405)
资源(7399)
(7226)
共检索到219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当研究和分析全国平均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的状况时,不能不考虑到我国城乡之间,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卫生事业等方面发展很不平衡而产生的地区死亡率水平及变动趋势的差别。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解放后,从1954年开始我国历年都对死亡人数做过统计,基本反映了我国人口死亡率一般变化情况。但对死亡率的深入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一是对死亡人口年龄调查的次数太少,二是调查的范围只包括部分地区,不够普遍。1982年普查时,对1981年全国分年龄死亡人口数字进行了全面调查,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普查结果表明,普查统计的1981年死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与某些国家的情况相反,法国城市中总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高,随着居民区的不断增加,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大城市的社会职业结构一般都更有益于居民,当然仍存在着导致死亡的各类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虹生,E·阿瑞葛,J·班尼斯特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就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政策。早在50年代;中国人口的死亡率就开始迅速下降,并在此后持续下降。到70年代后期,大部分年龄的分年龄死亡率都有明显的降低。80年代初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中国已成为一个低死亡率的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虹生  
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经过几十年的持续下降,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及民族之间在死亡率方面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分析表明,影响地区之间预期寿命水平差异最大的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因此降低儿童死亡率是进一步降低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潜力所在。与其他年龄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樊毅  张宁  张万月  
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的进步和遗传学的新发现都会使人的预期寿命变得不确定。本文针对中国人口死亡率历史数据(089岁男性数据),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嵌套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等方法,比较了8种目前流行的随机死亡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同时,检验了这8种随机死亡率模型预测结果的生物合理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了它们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由Lee-Carter模型拓展而来的Age-Period-Cohort模型最适合于拟合和预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这为我国寿险企业和养老金机构的死亡率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子贤,王仁安  
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水平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0年的17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973年和1981年男性高于女性转为1990年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在市镇县及省市自治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少儿期年龄别死亡率下降幅度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大的,尤以1~4岁组最明显,下降了73.25%;育龄期妇女死亡率已由1973年和1981年高于男性,转为1990年低于男性;老年死亡率男性有所上升,女性略有下降,地区差异不明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祝伟  陈秉正  
传统的精算定价方法假定死亡率是静态的,实际上死亡率是随时间而变动的具有动态不确定性的变量。在动态死亡率的框架下定量分析长寿风险对于个人年金产品定价的影响:引入Wang转换的风险定价方法度量长寿风险的市场价格,并运用模拟分析的方法分析长寿风险对个人年金定价的影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就保险公司如何管理这一风险给出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凌  
本文用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表明,干部、办事人员和科技人员最低,商业、服务人员和生产工人依次上升,农林牧副渔劳动者最高。分析还表明,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有相当一部分退休的死亡人口的职业填了生前“通常的职业”而非“不在业”,从而使不在业人口死亡率偏低。这与其它国家死亡人口登记中出现的问题类似,也是我们在下一次普查时应该引起注意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本文对困难时期人口死亡率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从整体上认为当年男性人口的损失比女性大 ,年龄大的人口损失比年龄小的严重。对被海外学者高估的婴儿死亡率和认为女孩在困难时期损失更加严重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婴儿死亡率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死亡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及生命素质高低的重要人口学指标。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婴儿死亡率水平迅速下降,对我国人口总死亡水平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科学地认识我国人口的现状与特点,对在死亡率变化中占有突出重要地位的婴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熊郁  
一、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率的演变死亡率是人口自然变动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死亡水平。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虽有许多民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阶段,但也还有一部分民族仍处在封建农奴制或奴隶制,有的甚至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在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医疗卫生条件极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有尚,饶克勤,张德英  
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人口学和医学公共卫生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也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婴儿死亡及其原因、影响婴儿死亡因素的调查研究起步较晚,已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士贵,王绍贤  
一、资料来源及分析内容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1988年进行的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包括了十几年的婴儿死亡率变化情况。本文分析所用的资料是这次调查全部资料的10%再抽样数据,但覆盖面包括了除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婴儿死亡率的分析是根据其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米海杰  
本文利用1981-2010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对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投保等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旨在探讨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不同分类人群死亡率改善的差异、成因及变动趋势,最终为长寿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死亡率改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来死亡率改善程度最高,婴儿和55岁以上人口尤为明显。大部分年龄组的女性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男性,市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镇和乡,投保商业保险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全国人口,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对比国家,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提高,也表明未来死亡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