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3)
- 2023(10428)
- 2022(9033)
- 2021(8314)
- 2020(7046)
- 2019(16555)
- 2018(16470)
- 2017(32585)
- 2016(17798)
- 2015(20371)
- 2014(20764)
- 2013(21063)
- 2012(20445)
- 2011(18786)
- 2010(19335)
- 2009(18287)
- 2008(18437)
- 2007(16908)
- 2006(15098)
- 2005(14080)
- 学科
- 济(85669)
- 经济(85582)
- 业(46084)
- 管理(45328)
- 方法(33473)
- 企(32741)
- 企业(32741)
- 数学(29809)
- 数学方法(29585)
- 中国(28558)
- 农(26069)
- 地方(24276)
- 财(19557)
- 业经(17710)
- 农业(17652)
- 制(16927)
- 贸(16687)
- 贸易(16673)
- 易(16091)
- 学(15826)
- 银(15781)
- 银行(15751)
- 行(15255)
- 融(14995)
- 金融(14992)
- 地方经济(13616)
- 发(12952)
- 环境(12571)
- 和(12072)
- 技术(11073)
- 机构
- 学院(270248)
- 大学(270041)
- 济(117171)
- 经济(114633)
- 研究(98998)
- 管理(97865)
- 理学(82253)
- 理学院(81165)
- 管理学(79895)
- 管理学院(79364)
- 中国(76371)
- 科学(59341)
- 京(59340)
- 财(55250)
- 所(52505)
- 农(48281)
- 研究所(47017)
- 中心(44751)
- 财经(42786)
- 江(42294)
- 北京(38713)
- 业大(38657)
- 经(38510)
- 农业(37856)
- 范(37768)
- 师范(37425)
- 经济学(36777)
- 院(34510)
- 州(34506)
- 经济学院(33350)
- 基金
- 项目(165457)
- 科学(128246)
- 研究(123219)
- 基金(116812)
- 家(101249)
- 国家(100342)
- 科学基金(83589)
- 社会(77328)
- 社会科(73161)
- 社会科学(73139)
- 省(65054)
- 基金项目(61723)
- 教育(55922)
- 划(55162)
- 编号(51626)
- 自然(51209)
- 自然科(49888)
- 自然科学(49871)
- 自然科学基金(48958)
- 资助(48345)
- 成果(43558)
- 发(41857)
- 重点(37719)
- 部(37017)
- 课题(36208)
- 发展(33952)
- 创(33509)
- 展(33406)
- 国家社会(31472)
- 创新(31468)
- 期刊
- 济(138350)
- 经济(138350)
- 研究(87261)
- 中国(57090)
- 农(45745)
- 财(41044)
- 学报(40705)
- 科学(38349)
- 管理(35120)
- 农业(30820)
- 融(30609)
- 金融(30609)
- 大学(30291)
- 教育(29845)
- 学学(28336)
- 业经(23742)
- 技术(23062)
- 经济研究(22235)
- 财经(21423)
- 问题(19448)
- 经(18463)
- 业(16042)
- 贸(15835)
- 技术经济(14270)
- 商业(14049)
- 理论(13851)
- 国际(13552)
- 统计(13215)
- 图书(12972)
- 世界(12491)
共检索到425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洪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口流动迅速增长。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就整体而言,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由于通常人口流动增长都会出现的普遍原因和由于我国特定的情况而形成的个别原因。 研究人口流动的迅速增长,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寻找成因。从宏观角度看,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为”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是人口流动的基本条件,而政策则起着类似闸门的控制作用。从微观角度来看,每项流动行为的产生,关键取决于该主体对流动收益和成本的权衡。与世界诸国人口流动状况不同的一点是,我国人...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剩余劳动力 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穆月英
我国农业发展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地区差距,运用标准回归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对农业发展地区差距的成因分三个时期、并按照农业内部因素和农业外部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来说,BC技术比M技术的影响程度大。
关键词:
中国农业 地区差距 计量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熊义志
Why have 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been enlarged among china's various area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door policies were carried out?What role has the factor of knowledge played in making those differences?How to measure the knowledge development gaps between areas?What characterize the status qu...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通过建立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模型,根据分析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均衡状况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均衡状况高度相关,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人口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和对区域内或区域间地区差距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人口流动对分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考察中,我们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的跨区域人口流动对地区差距形成的影响趋势明显,在1978-1987年期间,我国的跨区域人口流动增强了全国整体差距、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和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扩大,但却缩小了中部地区内部差距的扩大趋势;而在1996-2003年期间,我国的跨区域人口流动加剧了全国整体差距、中部地区内部差距和西部地区内部差...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地区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应振 李玉举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从深层次上看,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体制机制的束缚。本文构建了地区体制机制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全国各省(区、市)在体制机制环境上的差距,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区差距 体制机制 主成分分析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晶 郭立文
文章从国际通用的人类发展(HDI)角度入手,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差距和空间格局。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中国各区域进行重新分类,并尝试从HDI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对人类发展的区域差距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的剖析。研究表明区域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维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消除地区差距和不均衡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人类发展指数 区域差距 空间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韩亚杰 李晶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变化,"十一五"时期快速缩小,"十二五"时期趋同发展;(2)四大区域之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是最主要的差距,但其贡献率总体呈递减趋势,而区域内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西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最大但降幅明显,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先扩大后降低,中部、东北地区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相对较小且不断缩小;(3)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向扩大。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均可提高中国各省的人类福祉水平,但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提高卫生经费占比的增长率可降低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但却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福祉差距。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转移支付,既能提高中国各省区的人类福祉水平,又可起到促进地区之间福祉均衡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尼合迈提·霍嘉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新疆农业大学尼合迈提·霍嘉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现状透视1.经济增长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1993年我国经济在1992年高水平基础上继续上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3万亿元,增长速度达13.4...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君洁
目前,人类发展的概念正逐步取代了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现有的公共支出水平,尤其是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支出是否有效地促进中国人类发展水平,以及地区间公共支出水平的差异是否会对各地的人类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成为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本文研究表明,虽然就全国范围看,各类公共支出促进了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及各分项指数的提高,但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组的研究却显示,只有人均基建支出无一例外显著地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余指标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公共支出 人类发展 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中西部 差异分析 发展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席鸿建
本文通过对20世纪末我国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支持能力、东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差距,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导致东西部地区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安置能力的差距,国家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导致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的地区差距等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东西部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东西部地区 高等教育发展差距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立军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十分显著的国家,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本文运用SA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综合分析了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馨之 何江
近年来,空间思维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1990~2004年中国341个区域单位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发展差距的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必须强调空间因素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而且可以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