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6)
- 2023(10153)
- 2022(8937)
- 2021(8355)
- 2020(7279)
- 2019(16976)
- 2018(16937)
- 2017(34730)
- 2016(19092)
- 2015(21526)
- 2014(21794)
- 2013(21944)
- 2012(21147)
- 2011(19288)
- 2010(19542)
- 2009(18684)
- 2008(18756)
- 2007(17343)
- 2006(15408)
- 2005(14020)
- 学科
- 济(86075)
- 经济(85988)
- 业(54643)
- 管理(53708)
- 企(42656)
- 企业(42656)
- 方法(37833)
- 数学(33727)
- 数学方法(33396)
- 农(26234)
- 中国(23387)
- 财(22939)
- 地方(19341)
- 制(19140)
- 业经(17976)
- 贸(17310)
- 贸易(17298)
- 易(16802)
- 农业(16721)
- 学(16013)
- 银(15004)
- 银行(14976)
- 行(14339)
- 务(13360)
- 财务(13332)
- 融(13328)
- 金融(13325)
- 财务管理(13295)
- 策(12686)
- 企业财务(12608)
- 机构
- 学院(283923)
- 大学(282625)
- 济(124516)
- 经济(121923)
- 管理(108519)
- 研究(97599)
- 理学(92445)
- 理学院(91422)
- 管理学(90022)
- 管理学院(89485)
- 中国(75984)
- 京(59867)
- 财(59575)
- 科学(57608)
- 所(50489)
- 农(47667)
- 财经(46417)
- 研究所(45310)
- 中心(45173)
- 江(44324)
- 经(41810)
- 业大(40081)
- 经济学(38638)
- 北京(38299)
- 农业(37419)
- 范(36673)
- 师范(36341)
- 州(35159)
- 经济学院(35112)
- 院(34563)
- 基金
- 项目(177302)
- 科学(138960)
- 研究(132011)
- 基金(127471)
- 家(109877)
- 国家(108959)
- 科学基金(92172)
- 社会(83167)
- 社会科(78924)
- 社会科学(78895)
- 省(69143)
- 基金项目(67120)
- 教育(60205)
- 划(58407)
- 自然(57917)
- 自然科(56452)
- 自然科学(56433)
- 自然科学基金(55443)
- 编号(54714)
- 资助(53581)
- 成果(45759)
- 部(40418)
- 发(40350)
- 重点(40059)
- 课题(37963)
- 创(36174)
- 教育部(34480)
- 性(34068)
- 创新(33902)
- 国家社会(33733)
- 期刊
- 济(141911)
- 经济(141911)
- 研究(87799)
- 中国(52098)
- 财(45396)
- 农(43883)
- 学报(40458)
- 管理(38791)
- 科学(38496)
- 融(31308)
- 金融(31308)
- 大学(30624)
- 农业(29124)
- 学学(28898)
- 教育(26767)
- 业经(24241)
- 技术(24038)
- 财经(23449)
- 经济研究(22927)
- 经(20223)
- 问题(19947)
- 贸(16702)
- 技术经济(15452)
- 业(14933)
- 统计(14554)
- 理论(14472)
- 商业(14430)
- 国际(13814)
- 现代(13268)
- 策(13037)
共检索到430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荣涛
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诸多问题均根源于产业结构失调 ,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低度化”并存。之所以如此 ,深层次原因是地区利益障碍的存在及政府间博弈行为造成的。要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区利益障碍 ,就必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协调模式 ,即“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同时 ,中央政府还必须建立两种新型的利益协调机制 ,即“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并根据这两种机制的要求 ,进行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晖明
引言1.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较高速增长时期,改革开放的强大冲击力,使旧体制所压抑的巨大能量很快释放出来。但经济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在地区间趋同相伴随,最为突出地表现在加工工业即第二产业内部的轻工、纺织、电子、汽车等行业,尤以家电行业表现为最。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必然性剖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国琴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FDI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FDI一方面通过产业关联、模仿示范和人员流动等三种机制来影响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通过主动选择和被动竞争等两种机制来影响产业间的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实证结果分析表明,FDI对于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不足,而对于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升级影响过大,从而导致了三次产业间的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格局,我们建议加大第一产业对FDI的优惠力度,降低第三产业对于FDI的进入壁垒,同时改变第二产业对于FDI的吸收策略。
关键词:
FDI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影响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清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谭清文文章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九五”期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尽管自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素质低下,等等。在充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果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了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及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但同时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我国应提高FDI质量,积极引导外商向高科技现代制造业投入,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加速服务业的开放,促进外资向第三产业薄弱行业流动,同时政府要合理引导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并令吸收和使用FDI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外商投资 产业结构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红玲 张景富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一些突出矛盾 ,并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大勇
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生了"低端锁定"效应,二是对我国行业控制态势日趋严峻,三是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文章认为,为更好利用跨国公司投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下大力推动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实现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努力破除"低端锁定效应";要更加注重产业安全问题,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控制和垄断;要制定完善统一的总体政策规划,积极引导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流向。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投资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春英
China's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has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of evolution. The major factors determining China's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arc industrial policy,the structure of demand,the structure of labour forces and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Disequilibrium exists both in China's structure of second industry and in differenr regions in China. Faced with problems exirsing in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ies,China should rake active actions ro rationalize its srucrure of industries.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回归分析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回归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春艳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赵春艳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实现“两个转变”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内在要求。本文试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的有关理论,对改革后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便为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提供借鉴。一、我国产业结构演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历史上我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结构出现了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不同。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关键词: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协调失灵 模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潘九根 刘辉
本文认为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深层次原因在于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性制度变化的迟缓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性制度建构的不完整 ,所导致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与公司治理制度基础的不匹配。因此 ,在今后的改革中 ,不仅要研究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更要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化制度基础的建设。
关键词:
治理结构模式 治理结构问题 深层次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舒 芮明杰 谭丽焱
文章从中国产业结构全景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与劳动力结构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变化情况,也指出了如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以及科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文章分别研究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终,文章总结了中国产业结构现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