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3)
- 2023(13562)
- 2022(11501)
- 2021(10615)
- 2020(8842)
- 2019(20144)
- 2018(19579)
- 2017(38416)
- 2016(19905)
- 2015(22428)
- 2014(22259)
- 2013(21677)
- 2012(19540)
- 2011(17789)
- 2010(17775)
- 2009(16270)
- 2008(15272)
- 2007(13306)
- 2006(11540)
- 2005(10206)
- 学科
- 济(108475)
- 经济(108396)
- 管理(57049)
- 业(52283)
- 方法(44928)
- 企(42752)
- 企业(42752)
- 数学(40492)
- 数学方法(39858)
- 地方(25153)
- 中国(23087)
- 农(22798)
- 业经(20253)
- 财(18940)
- 学(17120)
- 地方经济(15833)
- 贸(15731)
- 贸易(15719)
- 农业(15394)
- 易(15137)
- 制(14986)
- 融(14260)
- 金融(14256)
- 环境(14127)
- 理论(13905)
- 和(13346)
- 银(12897)
- 银行(12889)
- 行(12379)
- 技术(12007)
- 机构
- 学院(287132)
- 大学(285270)
- 济(132376)
- 经济(130035)
- 管理(115871)
- 理学(100844)
- 理学院(99790)
- 管理学(98004)
- 管理学院(97458)
- 研究(94935)
- 中国(72614)
- 京(57999)
- 财(55691)
- 科学(53525)
- 财经(45721)
- 所(45348)
- 中心(44389)
- 经济学(42135)
- 经(41670)
- 研究所(41073)
- 江(40344)
- 经济学院(37704)
- 农(37628)
- 业大(37124)
- 北京(36023)
- 范(35880)
- 师范(35588)
- 院(34502)
- 财经大学(34266)
- 州(32363)
- 基金
- 项目(196712)
- 科学(158422)
- 基金(146498)
- 研究(145121)
- 家(126260)
- 国家(125315)
- 科学基金(110291)
- 社会(96198)
- 社会科(91449)
- 社会科学(91429)
- 基金项目(77132)
- 省(75060)
- 自然(70189)
- 自然科(68652)
- 自然科学(68641)
- 自然科学基金(67387)
- 教育(67084)
- 划(63182)
- 资助(59969)
- 编号(57753)
- 成果(44946)
- 部(44238)
- 重点(44210)
- 发(43541)
- 创(41384)
- 国家社会(40928)
- 教育部(38987)
- 课题(38833)
- 创新(38754)
- 人文(38344)
- 期刊
- 济(144881)
- 经济(144881)
- 研究(84311)
- 中国(49268)
- 管理(44329)
- 财(41980)
- 科学(37317)
- 学报(35830)
- 农(33107)
- 大学(28952)
- 技术(28237)
- 学学(27671)
- 融(26857)
- 金融(26857)
- 经济研究(24993)
- 教育(24938)
- 财经(23440)
- 农业(22566)
- 业经(21985)
- 经(20324)
- 问题(18278)
- 统计(16873)
- 技术经济(16412)
- 策(15311)
- 商业(14236)
- 贸(14234)
- 决策(13730)
- 理论(13317)
- 世界(13136)
- 资源(13079)
共检索到41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建成 陈强远 程玲 黄丹蕾
在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的情境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关系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建立。针对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问题,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数据库、我国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库等数据构建的微观匹配大数据,从贸易、生产、投资和研发合作4个维度检验了地区信任对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间的信任水平提升能显著提高被信任地区企业成为对方贸易伙伴、上下游主要供应商、被投资企业以及研发合作伙伴的概率,从经济合作网络层面推进了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本文从文化经济学视角切入拓宽了信任问题研究范畴,为如何打造统一大市场提供了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的思路和证据。
关键词:
信任 区域互动 贸易关系 生产网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宇玮
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内需的创新引致作用,是新形势下中国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在于,从消费规模、需求结构、供给质量和制度环境着手,解决出口导向型经济下居民消费水平偏低、传统产业体系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开放条件下本土商品市场竞争力缺失、地区本位下本土企业可得市场空间不足等因素导致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问题。这根本上需要分别通过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建设和产业投资、消除国内市场分割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促进和优化投资需求以及促成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来实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马建堂 张军扩
经济超大规模性,是一个经济体依托超大规模的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统一市场所形成的叠加耦合效应,在运行效率、产业构成、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全球影响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特性。经济超大规模性使我国在生产率持续提高、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高水平创新创业创造、孕育世界级都市圈和城市群以及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等方面具备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经济超大规模性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大范围地动员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统筹布局区域发展、重视基础产业发展、持续丰富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所取得的。未来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雯惠 洪联英
内陆型自贸区建设如何利用并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目前尚不被关注。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QAP动态演变模拟方法,研究8个内陆型自贸区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分布特征与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问题。研究发现:内陆型自贸区在联结国际国内双循环网络中的网络密度都呈上升趋势,而且内循环贸易网络中的整体网络密度更大,当前内陆型自贸区在利用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方面较有优势,但利用程度不足。进一步深析节点特征还发现:北京自贸区在外循环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大,而河南自贸区和陕西自贸区对于内循环网络的影响更显著,可以作为内陆型自贸区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建设重点。
关键词:
内陆 自贸区 双循环 超大规模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远征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利用并拓展经济的超大规模性,通过规模效应使经济发展成本不断降低。超大规模性是自然禀赋的体现,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可将自然禀赋的超大规模性整合为经济活动意义上的规模效应。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下,如何加大金融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新的技术经济特性值得深思。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先生在2024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论坛上的演讲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为演讲整理稿,获得作者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规模经济 金融创新 开发性金融 产业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聪聪
基于超大规模市场在产业链韧性中的优势体现,本文以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利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增强,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增强存在滞后性,受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等外部性因素的影响明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和市场整合水平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海丰 黄晨 周建波
大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所具有的超大规模市场既可以为我所用,也可能为竞争对手所用,特别是在开放条件下的辩证利用需要深入探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并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需要国家内生的创造。本文对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概念进行学理辨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论证其作为一种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对其辩证利用的三重意涵进行阐释:一是超大规模市场利用种类繁多的市场节点培育消费需求,促进内部分工深化,通过产业间的互为供求培育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二是超大规模市场亦可使本土企业倚仗巨大的市场规模而产生懈怠心理,削弱企业家精神;三是超大规模市场如果被外国企业利用,则会阻碍本土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发挥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需要充分发挥消费者的力量,同时也要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海燕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以示范高中和优质高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超大规模学校在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并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管理问题及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高中学校的规模,认为通过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可以解决这些学校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而对普通高中适度规模的研究和重新规划,有助于超大规模学校乃至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宗武 叶振宇 张可云
产业链龙头企业是超大规模市场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本文从集聚外部性的视角考察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超大规模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超大规模市场能够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相关的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共享和技术外溢效应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和超大规模市场调节效应的重要机制。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过程中,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中间品共享和技术外溢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但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力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探索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旭章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某些地区企业规模并不大,但集聚于该地区所形成的行业规模很大,并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益。这种优势一旦出现,往往又成为该地区经济迅速扩张的强烈支撑点,这一现象很可以显示我国特有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市场发育中带有特质性的因素。我们不妨通过对苏南经济发展的某些行业规模优势分析,来透视行业规模经济的优势的内在经济因素,以及探讨如何发挥这种优势,促进行业经济水准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倪峰
今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丰市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沿海开发与接轨上海"两海"并进,利用国家推进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集成效应,切实做到"以沿海策应上海,以上海提升沿海","两海互动"全力打造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发仓 苏为华
依据1985~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从行业的角度研究了区域经济的收敛性,并运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解释这种现象。实证结果表明:除中部的工业外,其余各行业在3大地区都存在收敛性。而且,根据暗含的收敛速度还可以判断各个地区行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基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构造了行业技术选择指数,该指数的波动与Panel模型结果相吻合,可以解释除社会服务业外各个行业收敛的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之兵 满舰远
经典区域发展理论把大城市当作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该文以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京、沪与周边区域发展的首位度指标和市场潜能结构指标,揭示了京、沪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然后,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京沪两市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带动能力进行检验,发现上海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有正向的带动作用,而北京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向的空吸作用。最后,该文从城市自身因素、区域联系因素和周边区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超大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能力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周边区域 带动能力 因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