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6)
2023(5932)
2022(4984)
2021(4498)
2020(3617)
2019(8020)
2018(7531)
2017(14384)
2016(7766)
2015(8177)
2014(7782)
2013(7679)
2012(7009)
2011(6240)
2010(5899)
2009(5375)
2008(5159)
2007(4413)
2006(3624)
2005(2974)
作者
(24197)
(20400)
(20325)
(18968)
(12843)
(10078)
(9025)
(8049)
(7746)
(7027)
(6918)
(6702)
(6481)
(6466)
(6270)
(6196)
(6153)
(6073)
(5884)
(5616)
(5255)
(4952)
(4709)
(4674)
(4629)
(4493)
(4382)
(4370)
(4254)
(4082)
学科
(32395)
经济(32343)
(21799)
管理(20791)
方法(15185)
(14953)
企业(14953)
数学(14116)
数学方法(14044)
(11045)
(8765)
农业(8233)
中国(8223)
地方(7874)
(7371)
贸易(7370)
(7153)
业经(6853)
(6341)
环境(5551)
收入(5437)
(5329)
技术(4943)
(4572)
财务(4571)
财务管理(4566)
(4549)
金融(4548)
产业(4506)
(4458)
机构
大学(111401)
学院(111062)
(47731)
经济(47053)
管理(43191)
研究(39141)
理学(38932)
理学院(38437)
管理学(37807)
管理学院(37618)
中国(27812)
(27300)
科学(26165)
(22549)
业大(22353)
农业(22000)
(20507)
研究所(19286)
(19122)
中心(17826)
财经(16289)
农业大学(15324)
经济学(15211)
(15010)
(14620)
经济学院(14107)
(13596)
北京(13465)
(13319)
师范(13045)
基金
项目(85932)
科学(67559)
基金(64893)
(60075)
国家(59561)
研究(55359)
科学基金(50107)
社会(38403)
社会科(36466)
社会科学(36456)
基金项目(35642)
自然(34138)
自然科(33391)
自然科学(33378)
自然科学基金(32824)
(32514)
(28434)
资助(25041)
教育(24309)
编号(19815)
重点(19429)
(18695)
(18433)
(18130)
计划(17794)
科研(17223)
国家社会(17092)
创新(17023)
(15817)
教育部(15630)
期刊
(44603)
经济(44603)
研究(27809)
学报(24783)
(23732)
科学(21355)
大学(17755)
学学(17406)
中国(17259)
农业(15813)
(13069)
管理(12621)
(8465)
经济研究(8376)
(8322)
金融(8322)
业经(8004)
财经(7762)
业大(7359)
(6643)
(6618)
问题(6542)
农业大学(6389)
技术(6198)
科技(6020)
资源(5956)
商业(5937)
技术经济(5011)
教育(4931)
统计(4904)
共检索到145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魏瑾瑞  赵汉林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5)探究地区代际流动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区代际流动对居民生育意愿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较高的地区代际流动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生育意愿,但是过高的地区代际流动反而会抑制个体的生育意愿。(2)地区代际流动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倒U型影响也表现在区域和收入两个维度:在中西部地区是正向的,而在东部地区则是负向的;在中低收入群体是正向的,而在高收入群体则是负向的。(3)较高的地区代际流动通过降低教育投资成本和教育回报率分别起到提高和抑制居民生育意愿的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东   王佳慧   宁磊  
长期以来,由于生育收益难以量化,实证分析中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过于强调生育成本的考量而忽视了成本收益的权衡。文章以代际流动程度作为生育收益的度量,从代际流动和生育意愿同步降低的基本事实出发,研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文章认为生育子女无论是出于消费品动机还是投资品动机,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代际收益考量,子女向上流动的代际收益效应能否抵冲其生育成本带来的生育抑制效应?这是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关键因素。文章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生育子女数量与代际流动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代际向上流动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代际向上流动程度越高,则家庭二孩生育意愿越强,多种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显示,未来向上流动悲观情绪产生的预期效应对生育的影响尚未显现,结果主要由质量和数量权衡效应对生育数量的影响所驱动。文章的研究在一个更加完整的研究范式下探讨了家庭生育决策的考量因素,指出了当前进一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不能仅仅考虑成本问题,还要重视代际收益,文章也揭示了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的人口学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邱磊菊  冯宜强  史宇鹏  孙宝文  
低生育率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及相匹配的城市统计数据和百度搜索指数,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拓展了人口学的相关研究。控制了影响生育意愿的其他因素和内生性问题后,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居民比不使用者的生育意愿降低了约10.5%,居住在经济发达城市、低学历、低收入的互联网使用者降幅更加明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负面信息机制、效用替代机制和婚姻满意度机制是互联网使用降低居民生育意愿的重要途径。此外,互联网使用也弱化了居民的实际生育行为,并削弱了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些研究发现为理解中国低生育率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兴月  张冲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并通过多组二元logiStiC模型重点研究了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生育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意愿生育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医疗保险的作用则相反;农村居民意愿生育性别方面,无养老保险的人更偏好生男孩,医疗保险对居民意愿生育性别无明显偏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邵玺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其如何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亟待研究。基于第三期湖北省百县生育调查数据和新构建的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指数,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每上升1个单位,一孩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提高39.6%,二孩家庭的三孩生育意愿提高55.6%。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地区疫情风险等级的上升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三孩生育意愿,新冠肺炎疫情仅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于研判后疫情时期中国生育水平走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晓娟  石智雷  
我国三孩政策近日出台,生育率持续走低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本文从社区的微观层面分析了财富不平等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绝对收入和绝对资产对居民生育意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相较于绝对收入,绝对资产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更大。其二,相对收入和相对资产对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会因为其在社区内部所处的相对优势位置而增强,而农村居民则不存在这种效应。其三,城市居民家庭绝对收入和资产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同时还受到社区收入和资产差距的影响,社区内部的财富资本分化对个体的生育意愿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助力人口发展与共同富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东宸   李丹萍   郑皓月   钱林义  
为探究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和对生育政策的敏感性,本文以江苏省18~5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生育基本情况、个人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的态度等内容,并采用多元有序逻辑回归和基于主成分的聚类分析展开研究。逻辑回归主要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已有子女个数越多的群体对“双减”、托管服务等政策的支持度越高;工作时长越长的人更希望推行托管服务、延长男性产假;工作时间越长、已有子女数和理想子女数较多的群体更希望减少过度加班。聚类结果表明,若要提升生育率,可以对低学历、中低收入群体推行定向经济补助、公租房等政策,对工作时间较长的群体实行减少过度加班、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的举措,营造长辈抚养的社会环境。研究结论对制定和落实生育促进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东宸   李丹萍   郑皓月   钱林义  
为探究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和对生育政策的敏感性,本文以江苏省18~5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生育基本情况、个人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的态度等内容,并采用多元有序逻辑回归和基于主成分的聚类分析展开研究。逻辑回归主要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已有子女个数越多的群体对“双减”、托管服务等政策的支持度越高;工作时长越长的人更希望推行托管服务、延长男性产假;工作时间越长、已有子女数和理想子女数较多的群体更希望减少过度加班。聚类结果表明,若要提升生育率,可以对低学历、中低收入群体推行定向经济补助、公租房等政策,对工作时间较长的群体实行减少过度加班、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的举措,营造长辈抚养的社会环境。研究结论对制定和落实生育促进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骏   汪伟  
曾被视为生育主力军的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近年来持续走低,因而深入了解他们的生育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失业风险对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失业风险会降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失业风险对女性和青年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更明显;失业风险通过感知不确定性效应、预期收入效应和人口回流效应降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失业风险还会显著推迟流动人口生育二孩时间。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就业不确定性与个体生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瑞  芮佳雯  张跃胜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宁强县412份调查问卷为样本,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效应。借鉴羊群效应模型,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揭示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影响群体行为意愿,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转化规律,并基于此构建生态补偿政策直接影响和通过居民心理变量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的直接效应和基于心理变量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直接影响效应为0.141;通过心理变量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186。应基于居民视角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改变居民心理变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旋  全良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市居民随机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此分析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因素有学历、家庭收入、对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而且学历和家庭收入有双向关系,学历对居民的生态补偿及生态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正向影响。因此,提出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以提升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加大生态补偿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居民的生态补偿意识等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斌  
妥善解决社会养老的同时平衡生育意愿,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参与养老保险对个人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参与养老保险会对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儿子意愿产生替代效应,养老保险使个体生育意愿降低2.8%,生育儿子意愿降低3.4%,尤其降低了男性群体(2.8%)、农村群体(3.4%)的个人生育意愿;个体参保数量越多,则“替代效应”越强;不同分类的养老保险对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儿子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应建立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挂钩的鼓励生育政策、健全生育与补充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加强对女性生育和就业的保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继红  苏华山  张成  
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明目前低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基于机会成本理论,引入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生育二孩的成本与收益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生育过程中的疼痛或危险性、一孩抵触、休闲时间的减少、没人带孩子、经济承受能力、优生少生、更多家庭纠纷这些因素对二孩生育意愿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人们自主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其中的隐性成本则是导致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结合不同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考察二孩生育意愿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地区差异对二孩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人口政策的具体实施也应该把地区差异考虑在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