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0)
- 2023(11129)
- 2022(9392)
- 2021(9049)
- 2020(7580)
- 2019(17350)
- 2018(17192)
- 2017(31787)
- 2016(18053)
- 2015(19938)
- 2014(20013)
- 2013(18851)
- 2012(17085)
- 2011(15235)
- 2010(15078)
- 2009(13176)
- 2008(12382)
- 2007(10708)
- 2006(8974)
- 2005(7914)
- 学科
- 济(63147)
- 经济(63058)
- 管理(45016)
- 业(43301)
- 企(34383)
- 企业(34383)
- 方法(32578)
- 数学(29634)
- 数学方法(29168)
- 中国(21784)
- 教育(20501)
- 财(18106)
- 农(17818)
- 学(14451)
- 地方(13459)
- 理论(12892)
- 业经(12551)
- 农业(12246)
- 制(11641)
- 技术(11335)
- 务(10913)
- 财务(10875)
- 财务管理(10854)
- 企业财务(10388)
- 贸(10297)
- 贸易(10291)
- 易(10002)
- 银(9623)
- 银行(9610)
- 融(9253)
- 机构
- 大学(236260)
- 学院(231442)
- 济(88796)
- 管理(87195)
- 经济(86868)
- 研究(77144)
- 理学(76368)
- 理学院(75428)
- 管理学(73882)
- 管理学院(73396)
- 中国(52082)
- 京(49538)
- 科学(45851)
- 财(41405)
- 范(39722)
- 师范(39416)
- 中心(36677)
- 所(36600)
- 江(35047)
- 农(34528)
- 教育(34440)
- 财经(33777)
- 研究所(33664)
- 业大(32809)
- 师范大学(32395)
- 经(30921)
- 北京(30877)
- 院(28229)
- 经济学(28216)
- 州(27770)
- 基金
- 项目(164407)
- 科学(132669)
- 研究(124297)
- 基金(119824)
- 家(104093)
- 国家(103120)
- 科学基金(89440)
- 社会(78991)
- 社会科(74722)
- 社会科学(74707)
- 教育(65538)
- 省(64139)
- 基金项目(63136)
- 自然(57634)
- 划(56536)
- 自然科(56397)
- 自然科学(56382)
- 自然科学基金(55374)
- 编号(50845)
- 资助(48574)
- 成果(42133)
- 部(38835)
- 重点(38280)
- 课题(37352)
- 发(35737)
- 创(34773)
- 教育部(34472)
- 国家社会(32525)
- 人文(32379)
- 创新(32286)
共检索到336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小鸽 司海平 庞嘉伟
本文从居民幸福感的角度回答了代际流动为何重要,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我们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构建了省级层面的代际教育流动指标,并将地区层面的宏观数据与微观个体数据相匹配,考察了地区代际流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代际流动会影响居民幸福感,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从提高居民幸福感的角度看,代际流动并非越高越好。当前中国的代际流动低于最优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代际流动以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地区代际流动可以缓解贫富差距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对当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与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是地区代际流动缓解贫富差距负面影响的重要渠道。更换样本及指标之后,上述结果保持稳健。研究代际流动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不仅能够为客观评价代际流动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娟 何婷婷
以往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文章,多采用相关性分析或简单的OLS回归,但由于个体能力的不可观测性,OLS估计值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2002)为基础,将外生事件"文化大革命"(CR)作为工具,研究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教育受到"文革"影响的父亲(实验组)比没有受到"文革"影响的父亲(对照组)的受教育年限低2.485年,并且"文革"对于子辈的受教育年限没有影响。以"文革"作为工具变量可以克服估计中的内生性问题,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值。PRObIt回归结果表明,父亲的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子女上大学的可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国 范亚静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偏低,而且近年还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婚配等。在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这是因为高等教育对我国居民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消除户籍歧视及由其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社会资本,并改变在婚姻中的劣势地位。因此,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对于社会平等至关重要。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高等教育 社会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代际间不平等对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社会公平产生了不利影响,并日益成为集结多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它已经构成中国当前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09年8次微观入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居民代际间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以及经济地位的流动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代际间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固化严重,经济地位代际间流动性相对较强;(2)1989—2009年间居民社会地位的固化程度在弱化,而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代际间传承关系在加强;(3)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区中,居民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代际间流动性相对更强,而经济地位流动性更低;(4)随着代际的拉长和延...
关键词:
社会地位 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 代际流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嘉文
运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代际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大多数流动人口感觉生活幸福,与户籍人口的幸福体验没有显著差异。新生代流动人口正值追求梦想、自我实现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幸福的积极体验明显高于老一代流动人口。(2)经济诉求、权利保障和公平正义构成了流动人口追求幸福的实质内涵。社会融合因素的影响效应甚微,城乡差距的曝光度和城市固有的社会歧视导致流动人口产生强烈的剥夺感和不幸感。(3)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权利保障因素对不同代际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斌开 张淑娟 申广军
提高代际流动、促进机会均等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在省份间的实施时间差异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义务教育政策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显著提高了代际之间的教育流动性,原因在于父母教育水平、职业层次、收入水平较低的孩子,受教育年限提升得更多。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应当进一步发挥公共政策在提高代际流动性方面的作用,通过教育机会均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志国 范亚静
教育不公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的问题,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教育的代际流动性下降,父代的学历、职业、子代的户籍、居住区域、年龄、家庭中的排行等因素都影响到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公共教育支出如果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也无法促进代际教育流动性的提高。为了促进教育的代际流动,需要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给中下阶层群众提供更多的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公平 公共教育支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李芳芝
文章基于1988—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使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获取父辈收入,估计了中国居民2013年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存在异质性,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父子高于父女,中等收入群体高于高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改善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从公平视角考察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提高教育代际流动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创新激励效应三条渠道提高职业代际流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及城镇、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以及高技能家庭和低技能家庭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具有异质性影响。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关于数字经济社会公平效应的理论研究,也为如何畅通社会流动性以及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俊武 黄珊
基于Raymond(2009)的代际流动性测量方法,文章构造了一种新的代际流动性指数,它具有一些良好的数理特性,突破了这两方面的限制。然后应用CGSS调查数据,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中国代际教育流动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发现:(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代际教育流动性依次递减;(2)城市的代际教育流动性高于农村,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3)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教育流动性差异不明显;(4)我国整体的代际教育流动性略有增加。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指数 代际弹性 教育公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燕敏 金静
代际收入流动衡量的是个人收入在多大程度上由其父辈的收入决定,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文章应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代际数据,计算了教育对代际收入弹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教育是父辈对子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对代际收入流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政策含义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利于促进代际流动性。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代际收入弹性 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利用最新一轮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了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用子代-父辈受教育程度的交叉列联表,发现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构性流动率高于循环性流动率,教育向上流动趋势明显;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结合逐项回归思想发现父亲对子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效应高于母亲,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年,子代接受学历教育年限数将提高0.31年和0.234年;对性别做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性对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依赖性更强,男性则对母亲具有更强的依赖性,而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 孙殿明 李佳
鉴于不同学者对收入流动性实质的价值判断不同,收入流动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将利用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联合执行的中国经济、人口、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分别用公理方法和福利方法分析指标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经验分析,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对收入平等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减弱。对不同群组的分析可以看到,在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或沿海地区,收入流动性的下降越明显,而其对于降低农村和内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则更大。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公理方法 福利方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洪曙 亓寿伟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家庭父母对子女的代际收入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代际流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对女儿收入水平的影响高于儿子,母亲的收入水平对儿子和女儿并没有明显影响差异;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居民,并且随着收入从低到高分布,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农村低收入家庭群体具有明显的贫困持续性现象。因此,消除户籍等流动障碍,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流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