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5)
- 2023(8766)
- 2022(7697)
- 2021(6845)
- 2020(5995)
- 2019(14016)
- 2018(13732)
- 2017(27247)
- 2016(14852)
- 2015(16835)
- 2014(17155)
- 2013(17446)
- 2012(16634)
- 2011(15259)
- 2010(15552)
- 2009(14818)
- 2008(14523)
- 2007(13277)
- 2006(11812)
- 2005(10768)
- 学科
- 济(89016)
- 经济(88947)
- 管理(40092)
- 业(38779)
- 方法(34744)
- 数学(31205)
- 数学方法(30991)
- 企(29257)
- 企业(29257)
- 地方(21987)
- 农(19882)
- 中国(19619)
- 学(16931)
- 财(16785)
- 业经(15035)
- 地方经济(14406)
- 农业(14018)
- 贸(12899)
- 贸易(12894)
- 制(12438)
- 易(12367)
- 环境(10902)
- 和(10854)
- 融(10330)
- 金融(10327)
- 银(9768)
- 银行(9739)
- 务(9418)
- 财务(9403)
- 财务管理(9377)
- 机构
- 大学(229556)
- 学院(227889)
- 济(107796)
- 经济(105771)
- 管理(84322)
- 研究(83522)
- 理学(72555)
- 理学院(71635)
- 管理学(70416)
- 管理学院(69992)
- 中国(61863)
- 科学(49871)
- 京(47990)
- 财(46283)
- 所(44084)
- 农(39944)
- 研究所(39936)
- 中心(37199)
- 财经(37170)
- 经济学(35180)
- 江(34561)
- 经(33533)
- 业大(33292)
- 经济学院(31587)
- 农业(31377)
- 北京(30412)
- 范(29619)
- 师范(29367)
- 院(28726)
- 财经大学(27278)
- 基金
- 项目(145727)
- 科学(114221)
- 基金(106630)
- 研究(104364)
- 家(93152)
- 国家(92425)
- 科学基金(78007)
- 社会(68613)
- 社会科(64973)
- 社会科学(64953)
- 基金项目(56579)
- 省(55715)
- 自然(49107)
- 自然科(47949)
- 自然科学(47933)
- 教育(47144)
- 自然科学基金(47111)
- 划(46988)
- 资助(44204)
- 编号(41131)
- 成果(33839)
- 发(33286)
- 重点(33190)
- 部(33021)
- 创(29141)
- 国家社会(28903)
- 课题(28353)
- 教育部(28254)
- 科研(27949)
- 创新(27390)
- 期刊
- 济(123867)
- 经济(123867)
- 研究(71385)
- 中国(41917)
- 财(36406)
- 农(36076)
- 学报(35841)
- 科学(33848)
- 管理(29775)
- 大学(26518)
- 学学(25382)
- 农业(23832)
- 经济研究(21066)
- 融(19881)
- 金融(19881)
- 财经(19547)
- 技术(19110)
- 业经(17635)
- 教育(17010)
- 经(16965)
- 问题(16495)
- 技术经济(13815)
- 统计(13159)
- 贸(12913)
- 业(12659)
- 世界(11660)
- 策(11392)
- 商业(11335)
- 国际(10849)
- 决策(10566)
共检索到345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与人口指标的绝对数差异较大,不宜直接进行比较分析。为此,本文以1990—2020年省级数据为基础,选择了若干代表性的相对指标,对全国三十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及其二者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地区人口相对指标与地区经济相对指标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但在各地区之间的具体表现并不一致,有的趋同有的不趋同。进一步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因子得分与经济因子得分正负号相一致,即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变动趋势比较同步的地区占全国半数以上;对因子总得分作聚类分析,结论相同。同时结果也表明,部分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变动并不趋同,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均存在不趋同现象。因此有关人口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词:
人口与经济 相对指标 因子分析 地区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逯进 朴明根
笔者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规律和特征做出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内生人口迁移经济增长模型,实际测算了近十几年来西部各省区省际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结果显示,各省区的人均产出与人口净迁移率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但人口迁移对经济影响的强度有所差别,从整体来看,西南地区净迁移人口的作用更大一些。此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省际人口迁移伴随有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趋同),相反,正是因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扩大,才会形成以四川、新疆、陕西等为流入中心的省际迁移人口聚集地。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人口迁移 经济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良胜 宾江
本文通过珠三角地区2000年至2010年常住和户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数据,分析珠三角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对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相应利用人口红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劳动年龄人口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胡得佳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焕明 陈年红
文章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总结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成功经验在于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但是经济分权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地区与贫富差距,其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不能自由迁徙,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不能实现"用脚投票"效应,从而影响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激励作用。文章指出只有在人口自由迁徙的条件下,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才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在认清分权式改革与人口迁徙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设计下一步的改革方略,有利于中国真正走出一条大国发展之路。
关键词:
经济分权 人口迁徙 大国发展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鼎权
为了明确教育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文章基于数据包络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性影响。采用高效率的数据包络模型建立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地区差异的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和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数据模型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教育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亚娟 孙敬水
本文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和地区人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对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的效应要高于教育人力资本;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较快,且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西部实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赶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罗威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关键词:
人均GDP 能源消费强度 地区差异 收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雄飞 吴玉鸣
通过对县域经济增长评估体系的建立,运用因子分析的定量方法对广西77个县的经济增长水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排序和归类。从而得出了经济增长呈现的发达、较发达、欠发达、贫困等四大集团的地区差异分布,探讨了经济增长差异对广西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各区域采取不同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广西县域的整体发展水平能力。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超 任阳军
商贸流通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效率的改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09-2014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区域间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显著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文章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效率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世伟 司颖华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长期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变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体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显著负相关。对不同区域从长期来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不显著,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显著负相关。因此,考察我国奥肯定律的存在性,不能只针对国家层面的数据,而应该利用各地区面板数据从不同区域来考察,这样才能使奥肯定律在我国政府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潇文
文章以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从业人数为投入变量、存款为中间变量、贷款和金融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运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金融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不仅整体水平偏低,而且金融效率改善缓慢。此外,通过对我国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文章研究发现金融效率改善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在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据此,得到了不同区域金融
关键词: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资源配置 金融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超 任阳军
商贸流通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效率的改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09-2014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区域间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显著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效率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