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4)
2023(7226)
2022(6364)
2021(5689)
2020(5040)
2019(12017)
2018(11679)
2017(23613)
2016(12935)
2015(14437)
2014(14686)
2013(14981)
2012(14281)
2011(12991)
2010(13019)
2009(12218)
2008(12216)
2007(11312)
2006(9597)
2005(8637)
作者
(39169)
(33056)
(33011)
(31626)
(20622)
(15953)
(15161)
(12967)
(12186)
(11742)
(11177)
(10998)
(10458)
(10403)
(10394)
(10367)
(10302)
(9878)
(9505)
(9426)
(8354)
(8291)
(8156)
(7504)
(7470)
(7429)
(7264)
(7235)
(6661)
(6623)
学科
(64464)
经济(64421)
(35202)
管理(32916)
方法(29293)
(27097)
企业(27097)
数学(26174)
数学方法(25990)
(17966)
地方(16367)
中国(14152)
(14079)
业经(13310)
(12447)
农业(11961)
(11329)
贸易(11327)
(10925)
(10898)
产业(10199)
地方经济(9508)
(8617)
技术(8562)
(8486)
财务(8473)
财务管理(8449)
环境(8355)
(8062)
金融(8059)
机构
学院(194337)
大学(193850)
(85403)
经济(83792)
管理(73578)
研究(67954)
理学(63765)
理学院(62965)
管理学(61940)
管理学院(61576)
中国(49640)
科学(42815)
(40939)
(36125)
(36043)
(35479)
研究所(32513)
中心(31295)
业大(30423)
财经(29297)
(29279)
农业(28661)
经济学(27243)
(26397)
(25833)
北京(25603)
师范(25563)
经济学院(24950)
(23934)
(23309)
基金
项目(130130)
科学(102051)
基金(94052)
研究(93321)
(82355)
国家(81722)
科学基金(69105)
社会(59617)
社会科(56705)
社会科学(56686)
(51452)
基金项目(50797)
自然(44227)
(43370)
自然科(43142)
自然科学(43128)
自然科学基金(42385)
教育(41892)
资助(38322)
编号(37396)
(30386)
重点(29969)
成果(29867)
(29074)
(26889)
课题(25844)
创新(25236)
科研(25084)
国家社会(24748)
发展(24455)
期刊
(92626)
经济(92626)
研究(54490)
中国(33293)
(32356)
学报(31144)
科学(29196)
(27787)
管理(24176)
大学(22764)
农业(21710)
学学(21699)
技术(16353)
业经(15917)
(15399)
金融(15399)
教育(15161)
经济研究(15114)
财经(14579)
问题(13268)
(12696)
(11954)
技术经济(11009)
统计(10476)
商业(10130)
(9830)
资源(9591)
(9460)
(9328)
理论(8833)
共检索到277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旭  孙晓华  翟钰  
研究目标:测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方法:比较Moore结构变动指数、Michaeli指数和Lilien指数的局限性,将行业特征纳入修正的Lilien指数,构建一种综合衡量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和方向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全国来看,2006~2016年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为正和负的省份比例为12∶18,大部分省份产业结构升级出现"开倒车"的现象;不同经济区的测算结果表明,沿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普遍快于内陆地区,中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内陆地区更为缓慢;时间趋势上,八大经济区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分为2006~2008年的短暂下调期、2009~2013年的波动上升期和2014~2016年的平稳上升期;制造业与服务业比较而言,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速度有所放缓,服务业则表现出逐步优化的势头;空间相关性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整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其中制造业的空间相关性略高于服务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呈现出截然相反的集聚情况。研究创新:相较于已有测算方法,本文构造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能够同时考虑到调整速度与优化方向,且兼顾到行业特征,可以应用到细分行业的分析中。研究价值:对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苟利民  
本文基于修正后Lilien指数模型,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表现为先波动提升(2010~2016年),后平稳增长(2016~2020年)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东-东北-西-中部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省(区、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区、市)则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科技投入、经济基础、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则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苟利民  
本文基于修正后Lilien指数模型,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表现为先波动提升(2010~2016年),后平稳增长(2016~2020年)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东-东北-西-中部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省(区、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区、市)则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科技投入、经济基础、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则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珍琴  邓宏亮  
FDI作为推动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1990~2008年中部六省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函数响应分析方法,探讨FDI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亚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和细化产业政策以调整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但是,由于产业政策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调。要解决以上问题,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产业政策体系内部关系;处理好产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刘小玲  翟钰  
判断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是一个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和政策内涵的问题。本文在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理论框架下,从行业份额、行业功效与行业特征三个维度,构造了衡量产业结构优度的新方法,对我国30个省区的产业结构优度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了七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及成因,并就工业和服务业内部的结构优度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从省际角度看,产业结构优度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东部沿海省份最高,自东向西逐级递减;在区域层面,七大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从大类行业看,工业结构优度的波动性较大,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明拥军  李春  
新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过大,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过低,这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近22年变动趋势分析,认为政府应采取强化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管理和优化生存环境的措施,才有可能推动其优化升级,振兴新疆贫困地区经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建华  陈凯鸣  
在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热潮中,"用工荒"蔓延至全国。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东部作为"重灾区"已逐渐丧失低端产业的竞争优势,其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状况具有较大的差异,就业吸纳弹性的差别亦较为突出,并且以农民工为劳动力主体。针对"用工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状况,东部三次产业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上准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是积极开发生产力要素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 ,明确不同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才能使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最后就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确立问题 ,发展速度调整问题及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孝勇  封莎  
基于区域农村发展系统视角将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为由3个一级子系统和6个二级子系统构成的人工—自然复合开放系统。运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2012—2014年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了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时空演变趋势。结论表明:14片区根据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及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水平整体提高,但区际间发展不平衡;14片区依据其自我发展能力内部二级子系统"短板"可划分六种制约型区域;各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结构一致性差距较大;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呈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荣光  杨楠  骆毓燕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而现代经济活动的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运用灰色关联法和耦合度模型对西部12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两者的耦合度呈"M"型趋势变化,整体耦合度较高;各地区的耦合度演化趋势存在差异,2009年之前云南和广西地区的耦合度最先上升,随后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也表现出类似特征,表明产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增强;2009年之后,新型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正在构建,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大部分地区的耦合度呈下降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综合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路径,划分四个阶段,即自然经济发展与早期城镇发育阶段、近代工业结构形成与城市兴起阶段、重工业基地建设与城镇体系发展阶段以及现代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结构调整阶段。认为资源禀赋及其地域组合、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外部势力的介入、国家计划投资以及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等是驱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变化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