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1)
- 2023(11764)
- 2022(10334)
- 2021(9872)
- 2020(8296)
- 2019(19243)
- 2018(19397)
- 2017(36440)
- 2016(20501)
- 2015(23352)
- 2014(23627)
- 2013(22831)
- 2012(20831)
- 2011(18600)
- 2010(18574)
- 2009(16684)
- 2008(16195)
- 2007(14148)
- 2006(12250)
- 2005(10446)
- 学科
- 济(73023)
- 经济(72937)
- 管理(58597)
- 业(53245)
- 企(45354)
- 企业(45354)
- 方法(34859)
- 数学(29944)
- 数学方法(29553)
- 中国(19679)
- 农(19637)
- 财(19128)
- 学(18576)
- 业经(16238)
- 理论(16152)
- 地方(14817)
- 制(14642)
- 教育(13080)
- 技术(12927)
- 农业(12787)
- 和(12684)
- 务(12351)
- 财务(12275)
- 财务管理(12253)
- 贸(11894)
- 贸易(11890)
- 企业财务(11596)
- 环境(11532)
- 易(11520)
- 划(11366)
- 机构
- 大学(280621)
- 学院(279489)
- 管理(111539)
- 济(101116)
- 经济(98516)
- 理学(96736)
- 理学院(95617)
- 管理学(93749)
- 管理学院(93248)
- 研究(92946)
- 中国(66983)
- 京(60859)
- 科学(60786)
- 农(47543)
- 所(47166)
- 财(46496)
- 业大(44663)
- 研究所(43331)
- 中心(41846)
- 江(41331)
- 范(38573)
- 北京(38383)
- 师范(38134)
- 农业(37425)
- 财经(37358)
- 院(34758)
- 经(33906)
- 技术(33607)
- 州(33583)
- 师范大学(30570)
- 基金
- 项目(196992)
- 科学(152944)
- 研究(144522)
- 基金(139348)
- 家(122257)
- 国家(121207)
- 科学基金(103156)
- 社会(86206)
- 社会科(81394)
- 社会科学(81372)
- 省(79067)
- 基金项目(74503)
- 自然(68830)
- 教育(68194)
- 自然科(67199)
- 自然科学(67180)
- 划(66654)
- 自然科学基金(65916)
- 编号(60452)
- 资助(57879)
- 成果(49454)
- 重点(44192)
- 课题(42766)
- 部(42650)
- 创(41243)
- 发(41040)
- 创新(38278)
- 科研(37797)
- 项目编号(37247)
- 大学(36529)
- 期刊
- 济(111033)
- 经济(111033)
- 研究(80336)
- 中国(56893)
- 学报(48043)
- 科学(42404)
- 农(42403)
- 教育(41273)
- 管理(40603)
- 大学(35640)
- 财(35174)
- 学学(33164)
- 农业(29750)
- 技术(26513)
- 融(19782)
- 金融(19782)
- 业经(18533)
- 财经(17098)
- 经济研究(16900)
- 图书(16541)
- 业(15393)
- 科技(14848)
- 经(14469)
- 问题(13718)
- 理论(13539)
- 版(13392)
- 技术经济(13030)
- 实践(12653)
- 践(12653)
- 业大(12636)
共检索到405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鑫 毛成栋 冯鑫
地质勘查一线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是落实《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的四项重点人才工程之一,该工程要求建立地勘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绩效评估机制,将各参与单位方案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评估管理。通过开展绩效评估,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为加快地勘紧缺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对地勘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从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3个评价维度出发,构建了地勘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地勘紧缺人才培养综合评价分析模型,并给出了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友节
通过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指出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意义。对职业院校加快培养服务外包紧缺人才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目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紧缺人才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尧学
一、为什么要开展高职评估以及高职评估的定位和原则当前,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等正在不断地深入人心。可以说,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带动作用,一条适合中国高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出和推进高职的评估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志群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是新世纪面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揽子教学改革方案。与以往的教学改革文件相比,该《指导方案》明确提出了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学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措施,并显示出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改革思路,那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必须建立全新的概念,按照职业教育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在引进先进理念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将中国企业的热切期待转化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原动力。《指导方案》所着力建立的学习新概念集中体现在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蔡新良 张明善 三朗扎西
西南民族大学近两年积极探索为四川民族地区紧缺专业人才开展订单定向式培养的试点工作。针对以甘孜州为代表的民族地区目前人力资本增量缓慢、专业人才队伍量小质低且结构不合理、基层双语人才严重不足等现实问题,西南民族大学以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入手,招收订单定向生的同时安排其与各方签署定向就业协议。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紧缺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真正吸引愿意到民族地区工作、服务的人才,又能缓解高校面临的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困局,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紧缺人才 订单定向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珑
基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构建高职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专业评估中存在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评价指标单一等方面的不足,以体现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由能够充分体现专业内涵式发展建设的因素与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以期实现高职专业质量评价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云儿
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主要路径。校企联合构建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让企业从"局外人"变为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促进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而新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国栋 樊琳 黄欣钰 杜朝辉
分析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内涵,建立了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说明了该体系的特点,反映了培养质量的内涵,考虑了博士生的诉求,有一定的前瞻性,可比性较强,同时以本校的实践证明了该体系是可行的。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质量 自我评估 评估指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曲永印 孙丽霞 解成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的重视。地方院校培养的工程人才主要工作在生产一线,只有对工程人才所具有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并以此为核心和目标进行培养,才能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春明
针对我国现有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汽车产业发展要求不相匹配的问题,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技术技能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创新实践为例,提出专业建设个性化、培养目标个性化、合作机制个性化、培养模式个性化、课程改革个性化、育人环境个性化等人才培养策略,为有效解决人才培养针对性问题,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月征 袁乐平
文章首先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然后针对模型的权重设计问题,对综合模糊评价方法主观性太强的缺陷做出了较大的改进,使综合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情况,并应用该方法结合所提出的模型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正确可行,并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郁阳刚 田红敏
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是鉴定与保证在校大学生培养成效的核心环节,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就业与发展价值观的重要取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