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3)
2023(9754)
2022(7971)
2021(7293)
2020(6022)
2019(12995)
2018(12798)
2017(23432)
2016(12451)
2015(13030)
2014(12375)
2013(11981)
2012(10794)
2011(9432)
2010(9342)
2009(8589)
2008(8283)
2007(7374)
2006(6144)
2005(5166)
作者
(35692)
(30046)
(29779)
(28068)
(18925)
(14404)
(13208)
(11770)
(11345)
(10381)
(10224)
(9863)
(9647)
(9277)
(9172)
(9116)
(9093)
(8975)
(8715)
(8481)
(7659)
(7053)
(7052)
(6739)
(6715)
(6589)
(6539)
(6442)
(6056)
(5984)
学科
(44849)
经济(44802)
管理(43595)
(43156)
(36878)
企业(36878)
方法(20570)
数学(17546)
数学方法(17424)
技术(16182)
中国(13120)
业经(12478)
技术管理(12408)
(12289)
(12014)
(10942)
贸易(10932)
(10684)
(9063)
农业(8652)
(8438)
(8374)
地方(8078)
产业(7758)
人事(7527)
人事管理(7527)
环境(7463)
(7417)
财务(7412)
财务管理(7401)
机构
学院(171422)
大学(170884)
(71620)
管理(70824)
经济(70455)
理学(63060)
理学院(62386)
管理学(61359)
管理学院(61058)
研究(55018)
中国(40501)
科学(35401)
(34247)
(32453)
(29713)
业大(29403)
(26881)
农业(25910)
中心(25141)
研究所(24988)
(24786)
财经(24435)
(22480)
经济学(21824)
商学(20437)
北京(20393)
(20237)
商学院(20222)
(20002)
经济学院(19886)
基金
项目(126765)
科学(101903)
基金(94255)
研究(87493)
(84731)
国家(84018)
科学基金(73042)
社会(59108)
社会科(56318)
社会科学(56307)
(51050)
基金项目(50801)
自然(48761)
自然科(47822)
自然科学(47808)
自然科学基金(47058)
(42813)
教育(39816)
资助(35692)
(33355)
编号(32132)
创新(30108)
重点(28614)
(27383)
(27194)
(26924)
国家社会(25332)
计划(24708)
科研(24381)
(23595)
期刊
(70481)
经济(70481)
研究(44549)
中国(34444)
学报(31036)
管理(28939)
科学(28404)
(27857)
大学(23289)
学学(22336)
(22094)
农业(18820)
教育(16918)
技术(14252)
业经(13002)
(12619)
金融(12619)
经济研究(12443)
科技(12132)
财经(11815)
(11669)
(10273)
技术经济(9502)
问题(9374)
商业(9080)
(8685)
业大(8484)
(8157)
(8100)
现代(7357)
共检索到238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巍  白润泽  黄杜鹃  华斌  
地位激励已成为激发员工创新的主要手段,然而当前关于地位与创新关系的研究主要从客观地位等级视角展开。本研究以事件系统理论为逻辑支撑,提出地位提升事件强度可能成为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不同归因倾向下的地位提升事件强度、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344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地位提升事件强度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地位提升事件强度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3)内部归因正向调节地位提升事件强度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及正向调节地位提升事件强度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影响。(4)外部归因在地位提升事件强度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为如何通过地位提升事件激发员工创造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莫紫莹  司徒健彬  林文斯  
本文利用中国广东省某微电机公司400名员工及其主管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对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在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在动机与授权型领导正相关,与员工创造力关系则不显著,内在动机并不成为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领导者应当通过授权的方式提高员工自我效能与内在动机,从而提高员工的创造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士健  高文超  权英  
差序式领导是华人企业组织中普遍存在且蕴含独特文化价值的领导风格,对提高员工创造力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基于347份实证调查数据,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发挥;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差序式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庸思维在差序式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部分调节作用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进行中介传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栋虹  张翔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创造性自我效能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是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为更好地了解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从个体层面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同时对员工的创造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内在动机则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效应;在创造力自我效能对于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三条路径中,创造力自我效能通过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到员工创造力的路径,其正向影响效应最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栋虹  张翔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创造性自我效能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是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为更好地了解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从个体层面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同时对员工的创造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内在动机则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效应;在创造力自我效能对于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三条路径中,创造力自我效能通过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到员工创造力的路径,其正向影响效应最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美玉  王季  
谦逊领导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领导风格,因其迎合了人们价值观由服从、自控逐渐向自由、竞争等观念转变的趋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尽管谦逊领导通常被认为会为组织的员工行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却很少有研究揭示何种情境因素会影响谦逊领导对员工行为带来的影响。为此,本文整合领导"特质论"和"情境论",在探讨谦逊领导特质对员工心理安全和员工创造力影响效应的同时,以员工为中心,探讨了员工对领导谦逊动机的归因类型存在"真实型谦逊"和"人设型谦逊"时,是否会对谦逊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带来不同的影响。文章基于52家企业的497对领导和员工的匹配问卷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谦逊领导与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2)员工的心理安全在谦逊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当员工对领导谦逊动机的归因为"人设型谦逊"时,其会对谦逊领导与员工心理安全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并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本文揭示了谦逊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及该机制产生效应的边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情境下谦逊领导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研究,并试图提示实践界,避免将谦逊领导简单作为有效领导的代名词而给组织带来的潜在风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春国  陈刚  
体面劳动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对体面劳动的研究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借鉴自我决定理论,探讨体面劳动感知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和中国情境下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67名上市公司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配对调查,研究发现:(1)体面劳动对员工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创新自我效能在体面劳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中国情境下的组织文化显著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对体面劳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其中,外倾型组织文化与团队型组织文化均具有正向调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衍宏  
从内隐追随理论(Implicit Followership Theories,IFTs)反原型(Followership Anti-Prototype,FAP)切入,以212位领导者-追随者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导者FAP对追随者创造力的影响,同时检验工作激情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领导者FAP对创造力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工作激情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激情在领导者FAP与创造力间起中介作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在领导者FAP与工作激情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弱化了工作激情在领导者FAP与创造力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不仅开拓了IFTs的FAP研究视角,也丰富了IFTs的内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华强  袁莉  
文章以来自不同组织的172对主管—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创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魅力型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的显著提高;创造自我效能感在魅力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即魅力型领导会激发员工的创造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员工创造力的提高。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及研究局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璐  纪建伟  
地位在实现个体价值和团队目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团队中地位威胁的影响对激发个体创造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210份企事业单位的有效样本数据,探讨了地位威胁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内在动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地位威胁负向影响个体创造力;创新自我效能感能够完全中介地位威胁与个体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内在动机调节地位威胁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洪雁  王端旭  
以我国华东地区多家企业的179名知识型员工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支持型管理和任务复杂性与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以及创意自我效能感在这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支持型管理和任务复杂性分别对知识型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意自我效能感在支持型管理和任务复杂性与知识型员工创造力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对研究结果的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詹小慧  杨东涛  栾贞增  安彦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智宁  刘丹丹  叶新凤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创造力成分理论和自我肯定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探讨自我反思、个体智力资本、感知面子威胁与员工激进/温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我反思对个体智力资本及员工激进/温和创造力均具有正向影响;个体智力资本在自我反思和员工激进/温和创造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感知面子威胁调节上述中介作用(Ⅰ阶段)。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企业可通过培育自我反思氛围、提升员工个体智力资本、消除员工感知面子威胁等方式提高员工创造力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蔓莉  王化成  凌哲佳  
“如实反映”是对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最基本质量要求。然而,西方学者认为,上市公司在解释业绩成因过程中可能偏离公允和中立的立场,存在“自利性倾向”。本文以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为研究背景,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报告中的业绩归因行为。统计数据显示,“非典”时期,相关行业公司的自利性归因行为异常突出,违背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原则”。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龙均   龙静   柳汝泓   万文海  
员工通过越轨创新带来的拓荒式创新成果在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文献还未从动机视角研究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整合了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这一组认知要素,并从动机视角引入绩效趋近目标导向作为中介,探讨其对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来自53家科技型企业的468份三时间节点的员工数据表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有促进作用;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的双高组合比双低组合更容易驱动越轨创新行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的一致性组合比不一致性组合更容易驱动越轨创新行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的高低组合比低高组合更容易驱动越轨创新行为;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主要通过形成绩效趋近目标导向进而影响越轨创新行为;差错管理氛围能正向调节绩效趋近目标导向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在越轨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的研究上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企业如何驱动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提供了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