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1)
- 2023(12407)
- 2022(10362)
- 2021(9473)
- 2020(8134)
- 2019(18824)
- 2018(18408)
- 2017(35688)
- 2016(19325)
- 2015(22096)
- 2014(22301)
- 2013(22148)
- 2012(20731)
- 2011(18768)
- 2010(19130)
- 2009(18556)
- 2008(18109)
- 2007(16866)
- 2006(14829)
- 2005(13628)
- 学科
- 济(76557)
- 经济(76450)
- 管理(58559)
- 业(55668)
- 企(46963)
- 企业(46963)
- 银(34660)
- 银行(34514)
- 方法(33829)
- 行(32887)
- 融(31201)
- 金融(31197)
- 数学(29765)
- 数学方法(29501)
- 制(28243)
- 中国(27841)
- 财(25684)
- 农(21514)
- 业经(18119)
- 地方(17695)
- 务(16425)
- 财务(16376)
- 财务管理(16336)
- 度(15778)
- 制度(15744)
- 企业财务(15567)
- 体(15378)
- 学(14308)
- 贸(14306)
- 贸易(14292)
- 机构
- 大学(274115)
- 学院(273395)
- 济(115209)
- 经济(112553)
- 管理(102303)
- 研究(91559)
- 理学(85974)
- 理学院(85026)
- 管理学(83689)
- 管理学院(83157)
- 中国(82744)
- 财(59839)
- 京(57724)
- 科学(52905)
- 农(47188)
- 所(46246)
- 中心(46120)
- 财经(45916)
- 江(44352)
- 经(41401)
- 研究所(41308)
- 业大(38541)
- 农业(37025)
- 经济学(37015)
- 北京(36585)
- 州(35840)
- 银(35424)
- 财经大学(34083)
- 银行(34046)
- 经济学院(33511)
- 基金
- 项目(173102)
- 科学(135141)
- 研究(129013)
- 基金(124522)
- 家(107007)
- 国家(106071)
- 科学基金(90629)
- 社会(81712)
- 社会科(77457)
- 社会科学(77431)
- 省(68441)
- 基金项目(65860)
- 教育(59703)
- 划(56790)
- 自然(56601)
- 自然科(55238)
- 自然科学(55222)
- 自然科学基金(54262)
- 编号(53069)
- 资助(51186)
- 成果(44590)
- 重点(39510)
- 部(39008)
- 发(37346)
- 课题(37232)
- 制(36480)
- 创(36334)
- 创新(34126)
- 性(33988)
- 教育部(33728)
共检索到436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连波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各大商业银行向大、中城市集中,造成农村地区资金匮乏。怎样解决发展农村经济的资金来源?必须重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实现民间金融合法化,并加强对民间金融利率引导。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民间金融 利率浮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滇庆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体系随经济领域一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机构由单一实现了多样化、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金融业还是一个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有效竞争不足、效率不高、风险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从战略高度来看,在WTO的后过渡期,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稳步推动金融制度创新,对迎接外来挑战意义特别重大。为此,本刊特推出经济学家徐滇庆教授的新作,以饷读者。徐滇庆教授是国内最早对民营银行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发起者,也是提出进行民营银行试点的倡导者。希望这篇文章的发表,能对深化和推动民营银行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葛俊龙 李新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几家机构都无法起到金融支农的作用。笔者认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无非两条思路——改革现存的旧制度和建立新制度。由于农村信用社事实上在农村正规金融领域已处于垄断地位,改革旧制度应主要意指农信社的改革,走农村合作银行的路子;而在现实中占据农村资金借贷绝大部分的非正规金融也必须引起相当的重视,“收编”目前仍处于地下状态的农村民营金融应成为建立新制度的主攻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蓉 曹丽卿 赵佳鑫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获得市场认可的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基于组织印记和制度创业视角,对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组织印记-合法化战略-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收集企业经营数据、对权威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等方法获取了111家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2014—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经验对合法化战略和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合法化战略,即依从型和操纵型战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法律环境负向调节行业经验与绩效以及依从型战略与绩效的关系。将组织印记、企业合法化战略及组织绩效联系起来,延伸了对组织合法性这一制度理论核心议题的研究,强调了历史意识对探究组织变革的意义,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本华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特征非常明显,而且非正规金融在目前农村供给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基于诺思的制度起源理论探讨表明,我国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比正规化更为重要,但正规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和正规化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发展政策性金融,降低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程度;二是要在正规化过程中坚持渐进化和多元化原则;三是要倡导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四是要对正规化后的农村金融机构实施适度监管;五是要推进农村的整体改革,降低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为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与正规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合法化 正规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蓉 曹丽卿 赵佳鑫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获得市场认可的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基于组织印记和制度创业视角,对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组织印记-合法化战略-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收集企业经营数据、对权威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等方法获取了111家中国上市互联网金融企业2014—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经验对合法化战略和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合法化战略,即依从型和操纵型战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法律环境负向调节行业经验与绩效以及依从型战略与绩效的关系。将组织印记、企业合法化战略及组织绩效联系起来,延伸了对组织合法性这一制度理论核心议题的研究,强调了历史意识对探究组织变革的意义,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金雪军 蒋攀峰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在构建提款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挤兑的形成机制、存款保险制度对提款博弈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挤兑发生的影响 ,论证存款保险制度对目前我国民营银行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并从模型分析出发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存款保险 民营银行 博弈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楠
我国民营银行改革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理论对民营银行改革动因、改革形式、变迁成本及路径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论述的方法,用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分析这个方法阐释我国民营银行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得出主要结论:从总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金融制度供给不均衡的结果;从形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因、强制性制度变迁为果的过程;从结构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但其改革本身也具有相当成本,必须着眼于修正制度变迁过程,进一步从基础
关键词:
民营银行 制度变迁 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楠
我国民营银行改革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理论对民营银行改革动因、改革形式、变迁成本及路径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论述的方法,用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分析这个方法阐释我国民营银行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得出主要结论:从总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金融制度供给不均衡的结果;从形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因、强制性制度变迁为果的过程;从结构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但其改革本身也具有相当成本,必须着眼于修正制度变迁过程,进一步从基础
关键词:
民营银行 制度变迁 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楠
我国民营银行改革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理论对民营银行改革动因、改革形式、变迁成本及路径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论述的方法,用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分析这个方法阐释我国民营银行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得出主要结论:从总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金融制度供给不均衡的结果;从形式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因、强制性制度变迁为果的过程;从结构上来讲,民营银行改革是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但其改革本身也具有相当成本,必须着眼于修正制度变迁过程,进一步从基础保障、重点措施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稳步推进民营银行改革发展。
关键词:
民营银行 制度变迁 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怀庆 李炳忠
信用制度是一个经济学范畴,人们讲信用是在比较成本收益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也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包括精神上的满足)。良好的信用环境对民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民营银行更多的体现了市场经济特征,私有产权决定了它相对于国有银行来说更能适应同样的信用环境,也更有讲信用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民营银行 诚信 信用制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莉 侯德鑫 栾海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金融日益活跃、规模逐渐扩大,但一直处于压抑性立法状态,使其应有的效率不能发挥、行为得不到必要的规制,迫切需要立法调整。民间金融合法化、扶持民间金融的发展并进行有效的规制,使民间金融成为有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持,应该是我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民间金融 规制界限 立法建议 合法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智强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30家村镇银行的实地调研,从村镇银行建设的"机构观"与"功能观"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机构路径下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派生的限制村镇银行发展的"三个枷锁"。在当前的机构路径中,村镇银行的设立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的信息、文化和经济特征,因而不具备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村镇银行建设应遵循"机构观"与"功能观"相融合的制度思路,将自身金融功能与农村金融需求相匹配,实现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治富
内生性金融的演进在宏观上是一个外部制度环境支撑下的制度变迁过程,在微观上是一个契约结构不断重构和扩展的过程,且内生性金融具有高度的契约密集性。在本质上,中国民营银行也具有内生性金融机构的一般制度属性,其发展是民营经济体面对需求方的信贷配给和供给方的金融抑制双重约束下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整体性金融制度结构动态演进的必然结果;中国民营银行的演进逻辑,其根本上也在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分离,以及在降低交易成本、内外部制度所形成的激励结构下金融企业家经过成本-收益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中国民营银行体系的稳健和高效运行需要促进内外中间结构的良好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