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6)
- 2023(12674)
- 2022(10752)
- 2021(10519)
- 2020(8864)
- 2019(20619)
- 2018(20467)
- 2017(39367)
- 2016(21449)
- 2015(25055)
- 2014(25448)
- 2013(25581)
- 2012(24204)
- 2011(22069)
- 2010(22926)
- 2009(22043)
- 2008(22187)
- 2007(19893)
- 2006(18228)
- 2005(17134)
- 学科
- 济(111660)
- 经济(111556)
- 管理(62300)
- 业(56713)
- 方法(45134)
- 企(44485)
- 企业(44485)
- 数学(40345)
- 数学方法(39665)
- 财(34633)
- 中国(33922)
- 农(26649)
- 制(23393)
- 地方(22639)
- 贸(21434)
- 贸易(21418)
- 易(20874)
- 业经(20073)
- 学(19992)
- 银(18901)
- 银行(18891)
- 行(18088)
- 融(17373)
- 金融(17372)
- 农业(16894)
- 体(16250)
- 务(15646)
- 财务(15589)
- 财务管理(15528)
- 理论(15125)
- 机构
- 大学(328051)
- 学院(323915)
- 济(150748)
- 经济(147911)
- 管理(117502)
- 研究(116198)
- 理学(98593)
- 理学院(97495)
- 管理学(95709)
- 管理学院(95125)
- 中国(94184)
- 财(78142)
- 京(71058)
- 科学(64606)
- 所(59705)
- 财经(57828)
- 研究所(52617)
- 经(52283)
- 中心(51194)
- 经济学(49162)
- 江(48964)
- 北京(47107)
- 农(44434)
- 经济学院(44001)
- 范(43038)
- 师范(42771)
- 财经大学(42299)
- 院(40360)
- 州(39022)
- 业大(38385)
- 基金
- 项目(189236)
- 科学(148680)
- 研究(142414)
- 基金(138693)
- 家(118869)
- 国家(117940)
- 科学基金(99950)
- 社会(93043)
- 社会科(88322)
- 社会科学(88299)
- 基金项目(70500)
- 省(69166)
- 教育(66135)
- 资助(60363)
- 自然(60060)
- 划(59045)
- 自然科(58673)
- 自然科学(58660)
- 自然科学基金(57571)
- 编号(56995)
- 成果(49747)
- 部(44437)
- 重点(42715)
- 发(40987)
- 课题(40257)
- 国家社会(39621)
- 教育部(38947)
- 创(37438)
- 性(37263)
- 中国(37115)
- 期刊
- 济(179136)
- 经济(179136)
- 研究(114394)
- 中国(68470)
- 财(63567)
- 管理(46976)
- 学报(44484)
- 科学(42452)
- 农(41208)
- 融(36116)
- 金融(36116)
- 教育(35449)
- 大学(35342)
- 学学(32737)
- 财经(31837)
- 经济研究(30607)
- 技术(28834)
- 农业(27803)
- 经(27655)
- 业经(24577)
- 问题(24395)
- 贸(23316)
- 国际(20814)
- 统计(19523)
- 技术经济(18439)
- 世界(18389)
- 策(16296)
- 理论(16063)
- 决策(15201)
- 图书(15063)
共检索到530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现祥 杨云彦
一、国民收入统计与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差额:1978—1989年中国的地下经济规模目前在我国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讨论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实际的国民收入与统计的国民收入是西个不同的量。一般说,实际的国民收入大于统计的国民收入。这西者的差额取决于:(1) 未统计的国民收入。未统计经济一般是指国民统计体系应计入而没有计入的收入量。未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弱,GDP冲击对财政收入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呈先上升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10年对财政收入波动的贡献值为82.7%。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戈
由于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除2008年、2009年外,我国财政收入增长2000年以来一直快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出现变异,主要是由于2008年财政收入先行下滑和2009年财政收入先行企稳的共同作用。为加强宏观调控,应密切关注财政收入指标的指示功能,必须坚持财政资金的"量入为出",防范政府融资性债务可能导致的风险,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政策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拴友
本文回顾了国际上关于经济增长与政府规模的经验研究 ,认为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对总产出的边际效应 ,并利用生产函数框架 ,估计了我国政府劳务的生产力、最优规模及其增长含义 ,发现我国政府劳务是显著生产性的 ;其边际生产力显著大于 1 ,说明政府劳务供给不足 ,扩大公共服务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的最优规模占 GDP的比重约为2 6 .7%。这试图为我国扩大政府规模和提高财政比重提供理论依据 ,设定目标和界限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 ,从长期看我国包括教科文卫支出的政府消费可翻一番 ,即从目前占 GDP的约 1 2 %提高到2 5 % ,财政总收入和支出最终可提高到占 GDP的 3...
关键词:
政府规模 边际产出 经济增长 生产性支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炜 于天义
所谓的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本文的研究,旨在说明确定多大的规模才能达到既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又不过分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也就是说确定一个与经济增长相吻合的适度财政收入规模。 一、评判财政收入规模是否合理的基准选择 在财政收入规模问题上,理论界探讨颇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我国财政收入过小,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我们暂且称这一观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兴园
“地下经济”三论□夏兴园地下经济分为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未统计经济三种类型。我国地下经济产生的原因,除了地下经济主体对“隐蔽利润最大化”的谋求以外,还有历史的遗毒、现实的影响,以及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地下经济的运行,受制于暴利吸纳机制、制度寻隙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方旺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李方旺一、规模的比较:我国财政收入比重的真实状况(一)口径的调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我国财政收入现行口径至少要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是要将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冲减财政收入,改为列收列支;二是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将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 汪德华
本文基于国际可比口径,初步核算了1998-2009年的中国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结果显示其从1998年的20.4%上升到2009年的32.2%。结构分析表明,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社保缴费收入等非税收入,在此期间均实现了快速增长。由于当前中国财政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与民生福利性支出双碰头的基本格局之下,维持超过30%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有其经济合理性。展望"十二五"时期,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难以下降。加强支出管理以及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是较高税负背景下的关键改革措施。
关键词:
全口径财政收入 双碰头 “十二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曲振涛 周正
财政收入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财政收入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的最综合的指标,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总和。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和地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曲振涛 周正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和地位。由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经济繁荣而增长,随经济衰退而下滑。从总体上来讲,财政收入增长率应和经济增长率趋同,但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却快于 GDP 增长率。"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16.5%,GDP 年均增长率8.3%,相差8.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达到15%。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我国经济体制、财税体制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浩
文章基于1994-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4-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存在经济总量的稳步增加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出,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大。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之则不然。
关键词:
VAR模型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5%的高速增长,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被系统性高估的问题。然而本文通过对中国地下经济的规模进行测算发现:一方面,由于地下经济的存在,我国的真实GDP水平存在系统性的低估;另一方面,从趋势上看,我国的官方GDP核算基本可以反映真实的经济增长水平。研究同时还发现,我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受到电力消费总量和自我雇佣比率的显著影响,并且地下经济规模与劳动参与率和货币供给总量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这些发现具有明显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斌 万义平
地下经济是作为地上经济或公开经济的对立面存在的经济现象。这类经济活动游离于官方统计系统之外,不在登记之列,也不向政府申报和纳税。文章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我国近十年来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地下经济 测算方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兼析山东与广东的差距山东省财政厅课题组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探讨和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对于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税政策,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山东为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城镇居民收入、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基于1978—2006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口径及构成的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到底有多大?
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核心成因——基于2003-2010年中国省际数据的分析与引申
1994年—2011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情况
出口退税促进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吗——基于2004—201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
财政分权、财政中立性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基于1989-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