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0)
- 2023(4079)
- 2022(3442)
- 2021(2851)
- 2020(2374)
- 2019(5244)
- 2018(5028)
- 2017(10266)
- 2016(5198)
- 2015(5810)
- 2014(5822)
- 2013(6158)
- 2012(5944)
- 2011(5645)
- 2010(5818)
- 2009(5729)
- 2008(5426)
- 2007(4963)
- 2006(4924)
- 2005(4675)
- 学科
- 济(48672)
- 经济(48649)
- 税(21563)
- 税收(20136)
- 收(19971)
- 管理(14822)
- 地方(14311)
- 方法(11495)
- 地方经济(11444)
- 业(10710)
- 数学(10466)
- 数学方法(10446)
- 财(9542)
- 企(8316)
- 企业(8316)
- 中国(8138)
- 学(7262)
- 业经(7064)
- 经济学(6364)
- 农(5970)
- 环境(5678)
- 财政(5203)
- 和(5099)
- 制(4896)
- 体(4786)
- 产业(4773)
- 发(4539)
- 融(4529)
- 金融(4529)
- 政(4467)
- 机构
- 学院(84262)
- 大学(83310)
- 济(49487)
- 经济(48761)
- 研究(32789)
- 管理(28169)
- 财(27018)
- 中国(24853)
- 理学(23464)
- 理学院(23205)
- 管理学(22996)
- 管理学院(22831)
- 财经(19698)
- 经(17638)
- 经济学(17473)
- 所(16774)
- 科学(16717)
- 京(16439)
- 经济学院(15440)
- 研究所(14495)
- 财经大学(14178)
- 江(13495)
- 中心(13048)
- 税(11492)
- 院(11070)
- 北京(10952)
- 省(10880)
- 州(10226)
- 科学院(10156)
- 社会(10010)
- 基金
- 项目(45985)
- 科学(36101)
- 研究(34727)
- 基金(34145)
- 家(28898)
- 国家(28718)
- 社会(25199)
- 科学基金(24410)
- 社会科(24072)
- 社会科学(24065)
- 基金项目(17164)
- 省(16651)
- 资助(14478)
- 教育(13852)
- 划(13394)
- 编号(13092)
- 自然(12869)
- 自然科(12542)
- 自然科学(12538)
- 济(12415)
- 经济(12325)
- 自然科学基金(12307)
- 发(11508)
- 国家社会(11455)
- 成果(11337)
- 重点(10257)
- 部(10150)
- 发展(10098)
- 性(10037)
- 展(9977)
共检索到146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秦汝钧
全世界都面临地下经济问题。由于处于转轨期和发展中阶段,中国地下经济很活跃,用现金比率法测算已占 GDP的 10%左右。中国地下经济呈现出规模大、范围广、波动明显和政府人士介入严重等特点。地下经济导致大量遵从性税收流失,产生财政收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治理地下经济与税收流失,应从纳税人不遵从纳税的原因出发,但根本之计是通过深化改革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建芳 高艳荣
在地下经济规模测度方面,现金比率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我国由于现金交易量庞大,该方法更具有适用性。本文对我国1999年-2014年地下经济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自2008年以来出现较明显起伏变化;由地下经济所导致的税收流失比率呈下降趋势,但绝对规模值仍较大,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鉴于此,提出应加强廉政建设、推进结构性减税、打击逃税行为、促进公开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严昌涛
:“地下经济”是与商品经济并存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 ,其存在的广泛性和危害的严重性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如何对“地下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治理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税收和“地下经济”之间固有的紧密联系 ,世界各国都把税收杠杆作为治理“地下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从税收角度对我国的“地下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治理“地下经济”的税收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辛浩 王韬
近10年来,地下经济及其造成的税收流失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新热点。现金比率法是国内外学者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较常用的方法,但现金比率法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不断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因素的挑战。本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对现金比率法进行修正,通过实证研究测算我国地下经济规模及其造成的税收流失。
关键词:
地下经济 税收流失 现金比率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邵莹
一种经济现象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有正、负之分。正的经济效应是指那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经济效应;负的经济效应是指那些对国民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鸿飞 曹莉
纳税人会造成税收流失,政府同样也会。他们的动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的行为都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并产生其他负面影响。相对而言,政府型税收流失问题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更大。这种税收流失问题的形成涉及到一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财政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建议:(1)加快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创新;(2)进行彻底的公共预算改革;(3)完善分税制以及规范政府对市场的管理。
关键词:
税收流失 地方政府 治理结构 委托代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海威
由于消费者缺乏索要发票的意识,而商家为逃避税收不愿提供发票,使得发票环节产生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有奖发票对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本文分析了发票环节税收流失的原因,并通过商家、税务机关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说明有奖发票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我国防止发票环节税收流失的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发票 税收流失 有奖发票 博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曲顺兰 路春城
税收流失是近年来财税界争论的一个热点。从经济学上分析,造成税收流失的原因有非对称信息约束、税收寻租和制度缺陷等。税收流失对财政收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治理税收流失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规范纳税人行为;二是建立梯度纳税监控体系;三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四是健全税收法制,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
税收流失 纳税监控体系 信息透明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梅
当前我国税收流失现象非常普遍,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税收流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存在不足。而从税法的法律机理分析是因为我国税法立法过程中的行政立法突出、税法监督缺位、税收执法扩张导致税法运行不匹配,从而产生税收流失。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税收机关的国地税机构设置体系、执法效率不高;而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淡薄、税收监督体系的不足也是税收流失的原因。因此应采取建立以纳税人权利为核心,税收立法权、执法权、司法权三权制约、配合的税收法律体系;加强税收立法工作和税法宣传及公民纳税意识教育等手段防范税收流失。
关键词:
税收流失 税法 原因 对策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谢滨 刘西林
本文认为税收流失是经济现象在税收领域的反映,体现的是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与税务机关的博弈过程。由此,引入博弈论的方法,并提出应对思路,以期对加强税收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税收流失 博弈论 纳什均衡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元存
近年来,偷税、骗税等涉税违法案件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变化,呈现出由明向暗、由浅向深层次发展的趋势。因此,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不法分子作案手段和特点的研究,及时发现并予以严厉查处,以减少税收流失。
关键词:
税收流失 偷税 骗税 税收信息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少华 张林
国内外的税收征管实践证明,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税收征管水平和特定税制条件下,由于税收成本的制约,发生一定的税收征管损失(又称税收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笔者认为,存在并不代表合理,而且其“不合理性”还会因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和社会管理水平的缺陷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拴友
从财政交易制度框架内看 ,税收流失其实是一种交易成本。纳税人与税务当局的非合作博弈 ,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 ,但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即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分别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稽查和逃税。同时 ,税收流失也表现为征税中存在的纳税人与政府、政府与纳税人以及政府、税务机关与税务人员三种委托代理问题。因此 ,依法治税的激励结构设计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 :保证财政交易制度中的支出面与税收收入基本对称 ;优化税制 ;税务机关激励纳税人讲实话的制度安排 ;对税务人员的激励
关键词:
逃税 搭便车 非合作博弈 代理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