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8)
2023(12052)
2022(10631)
2021(10176)
2020(8497)
2019(19853)
2018(19889)
2017(38253)
2016(21098)
2015(23776)
2014(23861)
2013(23524)
2012(21769)
2011(19369)
2010(19327)
2009(17517)
2008(16987)
2007(15036)
2006(13256)
2005(11353)
作者
(60564)
(50168)
(49562)
(47478)
(31688)
(24141)
(22575)
(19639)
(19172)
(18052)
(17396)
(16881)
(15874)
(15643)
(15477)
(15220)
(15003)
(14790)
(14458)
(14123)
(12477)
(12243)
(12034)
(11474)
(11238)
(11157)
(11147)
(11073)
(10049)
(9943)
学科
(80470)
经济(80381)
管理(58303)
(52632)
(42932)
企业(42932)
方法(34190)
数学(29205)
数学方法(28796)
(24145)
中国(21746)
地方(20307)
(19463)
(19352)
业经(18373)
农业(16059)
(14368)
理论(13913)
(13609)
环境(13522)
(13242)
贸易(13233)
(12761)
技术(12153)
(11915)
教育(11844)
财务(11840)
财务管理(11814)
(11141)
银行(11099)
机构
大学(288042)
学院(287507)
管理(114606)
(105878)
经济(103045)
理学(98333)
理学院(97128)
研究(96505)
管理学(95347)
管理学院(94844)
中国(72320)
(63816)
科学(62831)
(48865)
(48744)
(48632)
业大(45215)
中心(44859)
研究所(44250)
(43631)
(40955)
师范(40632)
北京(40606)
财经(38644)
农业(37962)
(36012)
(35802)
(34944)
师范大学(32862)
技术(31664)
基金
项目(198845)
科学(154964)
研究(146764)
基金(141096)
(123167)
国家(122111)
科学基金(104272)
社会(88824)
社会科(83877)
社会科学(83850)
(78794)
基金项目(76851)
自然(69184)
自然科(67469)
自然科学(67452)
教育(67128)
(66690)
自然科学基金(66183)
编号(62204)
资助(56969)
成果(50341)
重点(44450)
课题(42898)
(42815)
(42531)
(40850)
创新(38038)
科研(37764)
项目编号(37255)
大学(36665)
期刊
(121880)
经济(121880)
研究(84449)
中国(59877)
学报(45771)
(44899)
科学(42787)
管理(40556)
教育(37197)
(36598)
大学(33797)
农业(31335)
学学(31143)
技术(25804)
(22665)
金融(22665)
业经(20795)
图书(20085)
财经(17433)
经济研究(16962)
问题(16664)
(15573)
资源(15547)
(14778)
理论(14589)
科技(14376)
书馆(13654)
图书馆(13654)
实践(13567)
(13567)
共检索到427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郑鸿  
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地下空间的建设用地属性,为土地三维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土地三维空间利用特别是地表、地上的利用取得了进展,但地下空间的规范利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找出对策。
关键词: 停车设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建宏  王卫真  于林竹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土地开发利用逐渐由平面走向立体,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开发成为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模式。加快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有效缓解土地的供需矛盾,同时也是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途径。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特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璐  徐磊  董捷  
在梳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全域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从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尺度上,评估了交通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交通设施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及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较之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与铁路设施相比,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更为明显,而铁路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突出;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最高,在西部则铁路最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璐  徐磊  董捷  
在梳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全域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从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尺度上,评估了交通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交通设施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及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较之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与铁路设施相比,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更为明显,而铁路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突出;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爱荣  
文章以宁波住宅小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征收住宅小区地下停车设施的资源闲置费动因,并对国内外征收资源闲置费概况进行介绍;然后对地下停车设施资源累进闲置费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对地下停车设施闲置界定、住宅小区地下停车设施资源累进闲置费的征收对象、资源累进闲置费的计征依据、确定地下停车设施累进闲置费率;最后提出必须明确谁来收费、收费的具体方式以及收取的费用去向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志勤  
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城镇与乡村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城乡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土地供需以及利用问题成为制约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决定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土地利用问题表现在农村集体用地和商用土地的利用权属、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因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深远考虑,突破城镇化发展路径,转变特色小镇建设思路,协调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旺  李保国  吴春荣  彭鸿嘉  郭有祯  
绿洲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 ,定量化的研究二者的互相作用将有助于绿洲区荒漠化防治模式的建立和该区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民勤绿洲区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 ,把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流的FEFLOW软件结合 ,利用ArcViewGIS处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 ,与所建立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模型相联接 ,模拟了绿洲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很好的模拟土地利用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作用 ,如保持民勤绿洲内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模式 ,则民勤绿洲内部的地下水埋深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这将导致绿洲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勇军  袁道先  张贵  何绕生  
利用1982、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地下水水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在GIS支持下,研究云南小江岩溶流域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年来,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过程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空间格局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动态一致性,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后,地下水的总硬度、总碱度、pH值、SO42-、NO3-、Ca2+等离子值明显升高,并形成明显的高值区;1982年流域地下水以I、II、III级水质为主,而2003年流域却以IV、V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张雪靓  吴芳芳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耗水强度从107万m~3/km~2增加到2010年的166万m~3/km~2,耕地耗水强度从51.90万m~3/km~2增加到57.50万m~3/km~2,草地与未利用地耗水强度分别从43.91万m~3/km~2、46.78万m~3/km~2变化到50.93万m~3/km~2、49.39m~3/km~2。低耗水强度的用地结构向高耗水强度用地结构变化,以及建设用地和耕地耗水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了黄淮海平原区各流域地下水蓄变量减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张雪靓  吴芳芳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张晓玲  杜官印  
城市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经验,城市新区建设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对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新区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段军领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概念的提出。目前,国内理论界比较认同的都市型农业,是指大城市或城市群空间范围内的农业,既包含城市中心区域零星、插花式分布的都市农业,也包含城市近郊的城郊农业,还包含城市远郊和边缘地区的农区农业。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兴旺  朱靖蓉  李保国  
绿洲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影响模拟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模型中体现土地利用的影响。论文在已建立对流-弥散溶质运移方程模拟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基础上,把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视做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源汇项,作为面上因子处理,并且把土地利用对地下水溶质变化的影响方式归纳为两点:入渗水把溶质带入地下水体和排泄地下水带走溶质。入渗水带入地下水的溶质数量就是从土壤剖面中淋洗到地下水的盐分,可以用试验确定一定入渗水量下土体脱盐率的方法计算。地下水排泄带走的溶质数量可以用排泄的地下水量与其矿化度积的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单元的土体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用GIS和FEFLOW结合计算。入渗水带入地下水的溶质数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赵洁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的响应。首先,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黑河中游地下水的变异特征,进而利用克里格插值拟合黑河流域中游1985年和2005年地下水位时空分布。其次,结合遥感解译生成的1985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叠加分析地下水位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85~2005年间,整个黑河中游地下水位变化表现为冲洪积扇中上部荒漠区地下水位下降显著,而河谷盆地中部和下游河谷绿洲区地下水位相对稳定,随机(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增大,整个黑河流域地下水的连通性和脆弱性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