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8)
- 2023(3699)
- 2022(3002)
- 2021(2772)
- 2020(1993)
- 2019(4502)
- 2018(4266)
- 2017(7304)
- 2016(4112)
- 2015(4423)
- 2014(4205)
- 2013(3807)
- 2012(3509)
- 2011(3108)
- 2010(3229)
- 2009(2702)
- 2008(2823)
- 2007(2330)
- 2006(2142)
- 2005(2001)
- 学科
- 济(12591)
- 经济(12570)
- 管理(11357)
- 业(9279)
- 企(8558)
- 企业(8558)
- 理论(4583)
- 业经(4449)
- 中国(4428)
- 农(4357)
- 方法(4067)
- 制(4014)
- 教学(3811)
- 财(3755)
- 教育(3244)
- 体(3218)
- 地方(3105)
- 数学(2949)
- 数学方法(2851)
- 工作(2812)
- 环境(2776)
- 农业(2754)
- 学法(2735)
- 教学法(2735)
- 学(2706)
- 务(2614)
- 财务(2597)
- 财务管理(2593)
- 体制(2589)
- 划(2562)
- 机构
- 学院(51292)
- 大学(50665)
- 管理(18271)
- 研究(17633)
- 济(16797)
- 经济(16245)
- 理学(15611)
- 理学院(15437)
- 管理学(15081)
- 管理学院(14983)
- 中国(13593)
- 京(11002)
- 科学(10392)
- 财(9101)
- 中心(8475)
- 江(8262)
- 所(8017)
- 范(7934)
- 师范(7837)
- 技术(7333)
- 农(7314)
- 研究所(7192)
- 北京(7081)
- 院(6913)
- 州(6906)
- 财经(6820)
- 职业(6577)
- 业大(6573)
- 师范大学(6377)
- 经(6225)
共检索到80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磊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近30年来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湿地萎缩等地质环境灾害。2014年,国家确定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河北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了"确权定价、强化管控、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综合治理模式,三年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磊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近30年来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湿地萎缩等地质环境灾害。2014年,国家确定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河北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了"确权定价、强化管控、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综合治理模式,三年来,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埋深 开采地下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丁雷
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河北省财政厅探索建立了可复制的"1+5"综合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建立核心目标体系,创新水价形成机制,创新项目建管机制,创新节水压采机制,创新组织推动机制。
关键词:
河北省 地下水 超采 综合治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慧娴 何菲 马磊
"我们小时候稍微弯点腰就能捧起井水喝,现在浅水井都已经打到60多米了。"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双井镇野庄村村民封新民感慨地说。据统计,近30年来河北省累计超采地下水约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均为全国的1/3,并引发了地面沉降、湿地萎缩、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地质环境灾害。地下水超采成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慧娴 马磊 马源禾
7大地下水漏斗区115个县全覆盖,3年累计投入资金244.6亿元,落实农业水价改革政策面积920万亩,实现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537万亩,农业用水效益提高20%,累计形成年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减弱……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省份,3年试点结束之际,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尤彧聪 易露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和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实施,为我国地下水监管和执法工作提供了规范化依据,对于保护、利用好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地下水超采严重我国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来已久。水利部曾在2011年对2001—2010年为评价期的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尤彧聪 易露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和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实施,为我国地下水监管和执法工作提供了规范化依据,对于保护、利用好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地下水超采严重我国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来已久。水利部曾在2011年对2001—2010年为评价期的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万权 康振生 马占鸿 徐世昌 金社林 姜玉英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法忠
综合治理违法用地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灌南县委副书记郑法忠《土地管理法》的实施标明了我国的土地管理事业已进入依法运行的轨道。但时至今日,违法用地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几年,乱占、滥用耕地及违法用地、批地的现象又重新抬头,个人违法用地禁而不止,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仲礼 游韵 李艳
从成都市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成都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决策集和隶属度函数,并通过隶属度函数求出评判矩阵,然后确定模糊集以及综合评判矩阵,最后采取加权平均法求出评价等级指数,并就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较大,而新津县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弱,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仲礼 游韵 李艳
从成都市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成都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决策集和隶属度函数,并通过隶属度函数求出评判矩阵,然后确定模糊集以及综合评判矩阵,最后采取加权平均法求出评价等级指数,并就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较大,而新津县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弱,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艾慧 郭得恩
由于多年来的持续地下水超采,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而华北的大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在开发地下空间的过程中,也频频遭遇地下水超采带来的地质塌陷等问题。对地球地下水的过度攫取,使得大地空心化危机日渐逼近中国。超采地下水资源,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更会破坏地球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资源的循环持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漏斗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爱荣 周爱国 梁合诚 鄂建
从污染物入渗土壤-包气带-含水层的过程出发,以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为主控因素,选取地下水埋深(D)、降雨入渗补给量(P)、含水层岩性(A)、土壤类型(S)、地形坡度(T)、非饱和带介质(I)及含水层渗透系数(C)7个指标,建立了九江市地下水易污性评价DPASTIC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DPASTIC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指标参数级别划分定额差异和指标值不连续性变化的缺陷,寻求出最优的级别定额划分状态和指标值的连续性变化情况;在指标级别定额划分上,引用了指标标准特征值的概念,根据实测参数数据资料,建立了10个级别的指标标准特征值矩阵,确定指标参数的最优相对...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娟 郑秀志 谢加才 赵朝成 侯亚璐 刘芳 宋权威 王永强 卢磊
该文设计了地下水环境中不同含水介质对苯系物(BTEX)的吸附特征综合实验,结果表明粗砂、中砂、细砂和高岭土对BTEX的吸附均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在34 h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平衡吸附时间和平衡吸附量均随含水介质的粒径减小而增大;高岭土对BTEX的平衡吸附量最大,为1.9~14.3mg·g~(-1);不同含水介质对BTEX的吸附均符合Henry等温吸附模型,BTEX在不同介质的分配系数随介质粒径减小而增大。通过计算不同含水介质对BTEX的平衡吸附量与介质性质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平衡吸附量与介质的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最大,与介质的粒径呈负相关性。该实验涉及含水介质性质测定和对BTEX吸附实验的设计、模型拟合和相关性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作为环境类专业的综合实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青军 唐仲华 周璐 罗其海
通过实地调查荆州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合理选择评价指标集(16项),分别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F值法对该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进行分区和污染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整体状况较差。浅层地下水中主要超标组分为Fe、Mn、NO-3、NO-2、As、Ba等,对比分析荆州市2006~2011年主要超标组分的平均含量,可知6a来,Fe、Mn、NO-2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NO-3、As、Ba的平均含量虽然均未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其平均含量呈现随着年份递增的趋势。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分区结果显示:严重区面积为2 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