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4)
- 2023(11523)
- 2022(9618)
- 2021(8951)
- 2020(7465)
- 2019(16779)
- 2018(16705)
- 2017(31580)
- 2016(17375)
- 2015(19529)
- 2014(19569)
- 2013(19316)
- 2012(17729)
- 2011(16043)
- 2010(16449)
- 2009(15328)
- 2008(15182)
- 2007(14006)
- 2006(12840)
- 2005(11874)
- 学科
- 济(73540)
- 经济(73434)
- 业(58201)
- 农(50708)
- 管理(50253)
- 企(36002)
- 企业(36002)
- 农业(33844)
- 地方(22917)
- 业经(22152)
- 方法(21268)
- 中国(20517)
- 制(20054)
- 财(18565)
- 数学(18457)
- 数学方法(18233)
- 技术(16087)
- 发(14490)
- 体(14021)
- 农业经济(12696)
- 学(12549)
- 环境(11903)
- 发展(11861)
- 展(11840)
- 贸(11632)
- 贸易(11621)
- 银(11329)
- 银行(11314)
- 易(11206)
- 行(10839)
- 机构
- 学院(244506)
- 大学(239467)
- 济(101632)
- 经济(99174)
- 管理(92294)
- 研究(85714)
- 理学(77946)
- 理学院(77040)
- 管理学(75838)
- 管理学院(75349)
- 中国(67841)
- 农(58374)
- 京(53612)
- 科学(50813)
- 财(47680)
- 农业(43881)
- 所(42834)
- 中心(41869)
- 江(41771)
- 业大(41562)
- 研究所(37931)
- 财经(35559)
- 北京(33930)
- 范(33371)
- 师范(33145)
- 州(32465)
- 省(32359)
- 经(31927)
- 院(30398)
- 经济学(29456)
- 基金
- 项目(159692)
- 科学(125651)
- 研究(122295)
- 基金(113795)
- 家(98134)
- 国家(97158)
- 科学基金(83323)
- 社会(78292)
- 社会科(73767)
- 社会科学(73750)
- 省(64449)
- 基金项目(61217)
- 教育(53771)
- 划(52970)
- 编号(51389)
- 自然(51014)
- 自然科(49661)
- 自然科学(49647)
- 自然科学基金(48721)
- 资助(44070)
- 成果(41613)
- 发(36910)
- 课题(35602)
- 制(35513)
- 重点(35475)
- 部(35217)
- 创(33551)
- 农(32500)
- 国家社会(32175)
- 创新(31501)
- 期刊
- 济(129559)
- 经济(129559)
- 研究(76564)
- 农(63639)
- 中国(61517)
- 农业(42886)
- 财(37503)
- 学报(36404)
- 科学(36093)
- 管理(31284)
- 大学(29348)
- 教育(27637)
- 学学(27460)
- 融(27193)
- 金融(27193)
- 业经(26698)
- 技术(23241)
- 业(20134)
- 问题(18695)
- 财经(17190)
- 经济研究(16182)
- 农村(15968)
- 村(15968)
- 农业经济(15523)
- 经(14778)
- 版(14660)
- 资源(13644)
- 世界(13113)
- 技术经济(12962)
- 科技(12632)
共检索到395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健,张小林
揭示圩区农村聚落的特征、分析其社会传统、居民的心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是编制集镇规划的前期工作。在指出圩区集镇规划编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编制圩区集镇规划的若干核心技术要领。最后从集镇规划对圩区发展和聚落型式调整的意义、如何在集镇规划中协调新老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圩区传统水乡城镇风貌并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以及集镇规划与圩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集镇规划 圩区农村聚落 高淳县西部圩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云清
小城镇规划是两区规划中的重点,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存在着重视不够、缺乏特色、资金不足、理念落后、建成规模与预测人口规模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文章以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为例,从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眼,提出了小城镇规划中创新的内涵、意义、原则、目标及实施的手段与措施,旨在推进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 规划 设计 创新 南京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剑双 陈宇琼 齐立博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面临着更加多元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孕育成长,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成为城市人下乡和乡村就地城镇化相碰撞的地区,最终实现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向理想田园人居地。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分析总结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土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全域融合、要素聚集、产业创新、生态赋值和收入均衡5个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认为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要重点转向关注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吸引人才就业定居、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农民各类资产增值增信等方面,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发挥小城镇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小城镇 城乡融合发展 田园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吴月静 李志明
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心城市外围新市镇发展的需要,南京市全面启动新市镇城市设计,期望新市镇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承载空间。本轮新市镇城市设计试行了3个创新,包括在技术目标层面着力达成城镇功能和品质的共同提升,在制度目标层面尝试以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编制与实施,在组织目标层面致力于多元主体参与。以高淳区6个新市镇的城市设计为例,对城市设计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的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城市设计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体系有路径可循,多元主体的参与度逐步提高。但就新市镇对城乡系统发展的能动作用要求而言,还应更多地推进政策联动和自下而上的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凤 刘艳芳 孔雪松 傅征博 田雅丝
村层次的社会空间联系反映了农村聚落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农村综合质量测度的改进重力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构建农村社会空间联系模拟网络,并验证其在村层次的适用性;同时借助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李集镇实际空间联系网络,评价网络总体特征及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重力模型构建的模拟网络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村与村之间的空间联系,模拟网有缩小现实生活中村与村之间发展差距的效果。2模拟网络对道路的依赖性强,网络中节点联系以道路驱动为主,而实体网络中节点联系以社会经济活动驱动为主。3李集镇农村社会空间联系网络密度较小,网络整体紧密度较低,核心边缘结构表现出"中部高,西部低,东部缺联"的联系格局;整个镇包含4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系不强,子群之间联系更弱,"极核心村"对子群之间的联系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村层次社会空间联系的网络特征,能够为村镇建设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平,李志刚
本文在分析中心镇概念、特征及重要性基础上 ,提出了县域规划中中心镇战略对策及中心镇选择方法 ,并以江宁县为例作了实证应用与检验 ,旨在为我国县域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心镇 战略 选择 县域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平,李志刚
本文在分析中心镇概念、特征及重要性基础上 ,提出了县域规划中中心镇战略对策及中心镇选择方法 ,并以江宁县为例作了实证应用与检验 ,旨在为我国县域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心镇 战略 选择 县域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林橙 葛幼松
本文从机场对城镇的影响方面,讨论了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影响城镇土地利用的因素,具体包括了产业导向的改变,环境上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和约束以及区域交通对城镇的影响,从以上3个方面对机场镇的土地利用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提出了机场所在城镇土地利用开发应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市六合机场所在镇——马鞍镇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外在和内在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马鞍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建议和设想,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今后机场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发展建设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机场 小城镇 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彩贤 霍学喜 魏欣
陕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各类农村集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归纳总结了陕西农村地区包括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具有集市贸易的自然村集镇、撤乡并镇后原乡集镇、乡镇政府迁出后原有的集镇等集镇类型。客观分析并揭示了陕西农村集镇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基本的公共环保设施不完善甚至缺位;管理不到位,条块分割,随意性大;建设盲目性大,跟风现象严重,忽视挖掘集镇自身传统文化的吸引力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资金,完善集镇公共设施建设;加强管理,设立集镇专门环保机构;合理解决集镇保留、植入与重建的关系;科学
关键词:
西部农村 集镇 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如梦 李欣 方斌
从田园综合体概念出发,量化评价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为农地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以镇级尺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TOPSIS、障碍度模型等探析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及其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建设能力空间差异显著;(2)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现代农业等3个维度对田园综合体建设作用程度和方向不一;(3)影响各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主要障碍因子互有差异,各因子间具复合制约功效;(4)研究针对东部慢城生态区、中南部环湖湿地区、西部水乡圩网区、中北部中心老城区的土地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雪 柯长青 冉江
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2年3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京市江宁区城镇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工矿用地)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大、速度快,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城镇(中心城区、建制镇)是扩展的主要贡献类型,空间集聚性强,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原东山镇)以"圈层式"模式向外扩展,长江沿岸地区(如江宁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岸线资源而成为新的用地增长点;工矿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离散性,扩展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地区,呈显著的"轴向"扩展模式,这主...
关键词:
城镇用地 扩展 GIS 遥感 南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正磊 林振山 蒋萍莉
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三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土地流转的现状、结构变化和农用地效益变化,认为:三镇土地流转过程、特征与它们的经济状况有关。分析了影响南京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土地流转的对策。
关键词:
栖霞区 土地流转 实证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菁华 陶德凯 王耀南 刘正平
文章简要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乡村建设发展实践进程,指出了现阶段城镇化水平下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的重点。以近期开展的试点镇街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为例,重点介绍了南京在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方面的创新之举。从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主管部门、试点镇街、专家学者、规划编制单位和社会公众等规划参与主体对本轮城乡统筹规划的评价着手,总结了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关经验。
关键词:
城乡统筹规划工作 南京 涉农镇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洁
城郊地区毗邻城市,具备地理和信息双重优势。然而,由于城乡长期二元经济体制带来的诸多问题,城乡统筹发展面临一定困难。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郊地区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契机。本次南京市新农村建设评估突破了以往以总体达标为主的评价思路,以市属64个乡镇为评价对象,在全面明确总体状况的同时,侧重街镇之间的横向比较,对全市郊县各个涉农街镇的优势、弱项进行全方位把握。
关键词:
统筹城乡 新农村建设 评价方法 城市郊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荣军 黄东海 任良金
近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建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拟在农村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南京市六合区是江苏省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统一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地区之一。为使登记发证工作顺利进行,相关职能部门选取了典型村庄进行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统一调查工作,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确权登记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