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6)
2023(7385)
2022(6151)
2021(6262)
2020(5085)
2019(11749)
2018(11981)
2017(20424)
2016(12770)
2015(14327)
2014(14845)
2013(13540)
2012(12605)
2011(11503)
2010(11978)
2009(10937)
2008(11102)
2007(10162)
2006(9238)
2005(8683)
作者
(35720)
(29870)
(29698)
(28742)
(18903)
(14555)
(13732)
(11445)
(11396)
(10999)
(10229)
(10079)
(9812)
(9653)
(9626)
(9402)
(9060)
(8942)
(8695)
(8540)
(7962)
(7523)
(7272)
(6937)
(6846)
(6781)
(6624)
(6619)
(6222)
(6044)
学科
(39585)
经济(39530)
管理(30154)
(26946)
(23513)
企业(23513)
教育(20265)
中国(17857)
方法(17060)
数学(14402)
数学方法(14094)
(13742)
(13170)
(13024)
理论(11822)
(9941)
(9652)
教学(9325)
业经(8611)
(8464)
银行(8443)
体制(8250)
(8083)
(7966)
金融(7966)
(7474)
技术(7451)
财务(7451)
财务管理(7426)
地方(7208)
机构
大学(176973)
学院(170211)
研究(66224)
(58680)
经济(57002)
管理(54063)
理学(45702)
理学院(44985)
中国(44392)
管理学(43710)
管理学院(43353)
科学(41473)
(40650)
(34770)
(33198)
教育(33141)
师范(32857)
研究所(31539)
(31408)
(29424)
(28538)
中心(28494)
师范大学(26986)
北京(26869)
业大(25044)
财经(23771)
(23739)
技术(23357)
农业(23111)
(22248)
基金
项目(107093)
科学(84738)
研究(81292)
基金(74396)
(65909)
国家(65234)
科学基金(54084)
社会(47786)
教育(46704)
社会科(44987)
社会科学(44976)
(42634)
(38732)
基金项目(37910)
自然(35130)
自然科(34320)
自然科学(34310)
编号(34018)
自然科学基金(33704)
成果(31574)
资助(31287)
课题(28018)
重点(26452)
(25494)
(23356)
(23281)
(22893)
教育部(22178)
(21808)
规划(21143)
期刊
(68273)
经济(68273)
研究(63317)
教育(55089)
中国(47911)
学报(31293)
科学(26381)
(26033)
(25517)
大学(24497)
管理(21808)
学学(21350)
技术(19157)
农业(17254)
(15673)
金融(15673)
职业(13483)
财经(12841)
(11232)
经济研究(10859)
业经(9395)
(9294)
(8858)
论坛(8858)
(8834)
技术教育(8823)
职业技术(8823)
职业技术教育(8823)
问题(8502)
图书(8204)
共检索到277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鲍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结构性变革。这种结构性变革是在两个不同层面中推进的:一是既有的公办高等院校在管理运行和经费筹措机制等方面实现了从传统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的蜕变;二是在既有的传统公办院校的边缘,涌现出各种不同模式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和扩大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和结构赋予了新的定义。在近年公办高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超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廖湘阳  
整合性权力与分化性权力指向权力的作用方向,个体自主性权力与集体协商性权力指向权力的拥有形式,强制性权力与规范性权力指向权力的运行机制,这些权力分别从不同角度交叉作用于高等教育系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及其权力结构的构成与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毅  查强  
现有聚类分析测量的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存在着忽略院校类别分布和类别差异程度等主要缺陷,文章提出的基于先验分类信息、基于最佳分类数以及基于类数和距离关系的三种测量方法可对现有测量进行有效地改进。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测量的案例显示:三种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春梅  
伯顿· R·克拉克指出 :高等教育系统是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 ;高等教育系统的中心是学科和院校之间形成的交叉矩阵 ;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是科层、政治、市场和专业的多方协调形式的统一 ;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是运动中的矩阵。伯顿·R·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观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淑琼  
专业协调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主要协调力量之一,它以学科专长、中央学术团体、教师利益组织等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专业协调的式微是普遍现象。具体到专业协调力量的发挥,需要代表学术权力的高校教师个体有所担当,更需要将他们的力量聚集起来,并重视基层学术组织的专业协调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1 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的一系列变革 ,可以较为确切地称之为“重组”。重组并非是抛弃原有的系统 ,而是以新的理论和原则为指导 ,用新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原有系统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系统。其基本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分权”、“分层”、“竞争与合作”。新系统的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适应 2 1世纪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盛正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优化教育体系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的战略任务。构建H型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群体及时分类转型,摸清新建本科院校分类转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分类转型的对策建议,有效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本文通过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提出专业性是高等教育不变的特征。现代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表现为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改革我国现存的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实乃当务之急 ,但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南斌  田金信  
本文将复杂性理论引入到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中,分析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特征;同时运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高等教育系统演化过程。指出熵是描述系统状态的量度,可以通过计算熵值的变化来考察系统演化的方向和速度,提出了通过控制熵变来提高系统的有序度,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宝立  卢彩晨  
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即高校可以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修复,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校自主权的逐渐扩大,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增强。但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我调节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唯有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增强办学活力,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自组织与有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艳丽   王建华  
高等教育在满足工业社会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工业化驱动的高等教育系统有着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用于服务工业社会而不是满足知识社会的需要。在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的转型中,高等教育系统的工业化趋同与社会转型需求不适配,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表现出组织机构同质化和组织结构金字塔化。随着知识社会初露端倪,工业化高等教育在知识社会面临转型,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需要重构,即以开放环境为前提,提高系统的持续适应性;以转变认知为动力,增强系统的多态性;以更新组织结构为基础,加强系统的灵活性,实现工厂式的高等教育系统向欣欣向荣的生态系统转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祖斌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和多层次性等特点,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分别是其基础条件和约束条件,同时,生态弹性力也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必须适应相应的生态承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伟  
改革开放以来,省域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支日益重要的发展力量,基于中央政策、社会需求及学术竞争等外在"冲击",主动做出具有创新特征的创业型反应。作为典型个案,广东高等教育系统的创业型反应历经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等发展阶段,自2013年起进入高等教育现代化阶段。广东个案所积累的经验,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省域高等教育系统创业型反应的周期,有助于反思该如何平衡"学术一流"与"必需够用"之间的价值抉择、如何权衡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在"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之间的策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