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7)
- 2023(11409)
- 2022(9572)
- 2021(8559)
- 2020(6844)
- 2019(15165)
- 2018(14775)
- 2017(26947)
- 2016(14754)
- 2015(16526)
- 2014(16613)
- 2013(16451)
- 2012(16153)
- 2011(14950)
- 2010(15122)
- 2009(14024)
- 2008(13940)
- 2007(12697)
- 2006(11696)
- 2005(11027)
- 学科
- 济(71474)
- 经济(71400)
- 管理(37193)
- 业(35466)
- 企(25881)
- 企业(25881)
- 地方(25237)
- 中国(23933)
- 农(22718)
- 方法(21430)
- 数学(18104)
- 数学方法(17785)
- 业经(17631)
- 学(15914)
- 农业(15762)
- 地方经济(14112)
- 发(13497)
- 财(13023)
- 融(12617)
- 金融(12616)
- 制(12535)
- 银(12122)
- 银行(12084)
- 贸(11874)
- 贸易(11859)
- 行(11847)
- 环境(11515)
- 易(11335)
- 发展(10295)
- 展(10260)
- 机构
- 学院(218895)
- 大学(217726)
- 研究(87754)
- 济(86902)
- 经济(84804)
- 管理(74458)
- 中国(66473)
- 理学(62076)
- 理学院(61156)
- 管理学(59807)
- 管理学院(59402)
- 科学(56628)
- 京(49652)
- 所(47039)
- 农(44199)
- 研究所(42512)
- 财(39149)
- 中心(38948)
- 江(36844)
- 农业(34553)
- 业大(33892)
- 范(33095)
- 师范(32663)
- 院(32149)
- 北京(31817)
- 省(29621)
- 州(29454)
- 财经(29444)
- 科学院(26931)
- 经(26459)
- 基金
- 项目(142270)
- 科学(110822)
- 研究(102104)
- 基金(100027)
- 家(89728)
- 国家(88956)
- 科学基金(73776)
- 社会(64016)
- 社会科(60478)
- 社会科学(60464)
- 省(57725)
- 基金项目(51760)
- 划(49216)
- 自然(46949)
- 自然科(45839)
- 自然科学(45825)
- 教育(45638)
- 自然科学基金(44950)
- 资助(41052)
- 编号(40580)
- 发(37777)
- 成果(33983)
- 重点(33730)
- 课题(30953)
- 发展(29893)
- 部(29790)
- 展(29383)
- 创(29303)
- 创新(27509)
- 计划(27261)
共检索到361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陈钊
在经济向东部沿海集聚的过程中,只要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和土地开发指标的跨地区交易,经济集聚与区域平衡不矛盾,城乡融合与城市发展不矛盾,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也是不矛盾的。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道路。
关键词:
集聚 平衡 城乡 区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宋璇涛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与非协调现状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重要因素 ,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建国后采取的均衡和非均衡战略的实施。改变这种现状 ,推进中国经济在 2 1世纪的快速发展 ,必须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即使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发展的非均衡与利益的协调一致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 非均衡 非均衡协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邬大光 别敦荣
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条道路是我国在一定历史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渠道。这是一种将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的营利性有机相统一、符合现实国情要求的特殊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国家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应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允许有更多的路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善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投资办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必达 苏婧
本文将运输效率引入冰山成本,通过拓展D-S(Dixit and Stiglitz,1977)模型分析运输效率与经济空间集聚的关系,并采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果是运输效率通过商品价格差来影响经济空间集聚,经济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必然产生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高于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制约着西部地区运输效率的提升,西部大多数省域运输系统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因此,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交通运输业的规模变革和质量变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我国西部地区逆转发展要素流失,引致产业集聚,促进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学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煜 黄钰文 徐蕾
目前,我国开展大数据信贷创新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两大类: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主要依赖自身电商平台或社交平台所积累的海量数据来获取用户信息。传统商业银行则利用自有账户或政府平台开放的数据信息自行搭建大数据平台,或通过与现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获取数据。但两种模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可推广性较差。本文基于对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的一手调研资料,探索既不依靠自有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数据,又不完全依赖自有账户或政府平台数据,适用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大数据信贷"第三条道路"。
关键词:
大数据信贷 互联网银行 新网银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乡协调 协调发展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关键词:
城乡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乡协调 协调发展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玉华 王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凯 徐道稳
自《企业员工惩戒条例》2008年废除以来,企业罚款在国家层面立法空缺。笔者认为,国家对此问题的态度不应是一概而论,不加区分的或废或立。为达到劳资双方利益的平衡,企业是否罚款应由劳资双方民主共决,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事项应考虑劳动者的发言权,也应该考虑企业的利益。
关键词:
罚款存废 罚款依据 罚款限制 民主共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国平 严兰丽
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重庆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重庆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关键词:
第三产业发展 城乡协调 协整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提出要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同时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这两个基本矛盾的关键途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明春
一、不平衡的客观性和平衡协调的必要性关于经济发展中区域不平衡的客观性,以及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的"马太效应",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都已充分说明,我认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要素秉赋及历史基础的差异.包括自然地理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等生产要素,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等多方面,构成区域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差异.2. 区域经济组织能力、效率和发展中竞争能力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空间结构,区域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都直接影响资源配置和转换的效率,从而形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望红 谢小芹
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方向的探索上,学界存在着“强化乡村教育论”和“弱化乡村教育论”的道路之争,两条道路与当前的教育实践均存在一定的张力。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县域教育城镇化的浪潮,县域内三类学校的生源数量发生变化,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家校关系性质呈现出显著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和家校关系性质形塑了学校的竞争形态和教育性质:县城学校在资源拥挤效应和嵌入型家校关系影响下,形成了竞争极化和锦标赛教育;乡镇学校在资源集聚效应和协作型家校关系影响下,形成了单一化的教育竞争和应试型教育;农村学校在资源反鲶鱼效应和脱嵌型家校关系影响下,形成了去竞争化的局面和保底型教育。通过对三类学校的比较,证明乡镇学校是适合农村学生发展的教育场域。因此,强化乡镇学校的教育能力,是改变乡村教育落后局面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关键词:
教育资源 家校关系 教育竞争 教育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